中行研究院:未来同业融资在银行负债端占比将提升 银行要建立更为市场化定价模式

2019-09-25 15:07:3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张琼斯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9月25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9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目前,人民银行已建立起短期以逆回购利率、中期以MLF利率在内的政策利率体系。在参考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业现状,报告建议:

  一是商业银行要建立市场化定价模式。从美国经验看,在走向以市场利率为定价基准进程中,LPR发挥了过渡作用。我国LPR改革以MLF为基准,以MLF加点报价的方式更多是为克服短端利率向长端利率传导中的阻滞,这是借鉴了欧央行的经验。

  未来金融市场改革将继续推进,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之间将逐步打通,不同融资模式占比将更加均衡,同业融资在银行负债端将占据更大比重,政策利率体系也会逐步向短端集中, 定价基准或将同步替代为市场利率。

  因此,商业银行在推广使用 LPR 过程中,也要进一步理顺内部利率传导机制,综合平衡成本和收入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起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模式。

  二是加快业务转型,更快适应市场竞争生态。贷款定价机制转变后,对利差收益依赖过高的银行将首先受到影响,商业银行要尽快做出转型。沉淀非价格敏感性核心负债,稳定负债成本。逐步推动资产业务转型,加快推动资产轻型化,增大投资银行、养老金融、债券投资等业务占比。

  三是进一步完善FTP机制,基层考核要更加科学。强化FTP在利率传导中的作用,增加FTP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将任务准确下达至基层单位。同时,要推动市场业务和非市场业务FTP曲线融合,以增强市场业务和存贷款业务之间的联动性。

  四是不断强化风险定价能力,合理确定风险溢价。尤其是LPR报价行,要尽早推进市场化定价体系建设,在准确匡算负债成本基础上合理确定风险溢价,为市场提供科学的定价基准。

  五是要综合运用各类工具降低风险,管控利率敞口。商业银行需要增加对利率互换、利率远期以及各类衍生品工具的使用,不断积累管控利率风险的经验,对冲利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