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定点扶贫二十年:“核桃县长”卖出新模式 彝族文化“绣”出新产业

2019-11-22 07:51:3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筱攸

  “定点扶贫每5年或10年都要调整一轮,像招行这样20年持续帮扶一个地方的并不多见。”一位武定县干部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说。

  近日,上证报随招行扶贫团队走访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辖下武定和永仁两县:武定县是云南楚雄州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永仁县于今年4月宣告脱贫。

  招行至今已定点扶贫两县20年,其间共派出20批共75名扶贫干部,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3亿元(含捐赠物资)。此外,为确保两县“脱贫不脱钩”,招行还于今年正式成立亿元级扶贫基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持续输出帮扶资金外,招行还因地制宜,根据两县的差异化资源禀赋定制脱贫的长远之计。在确保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深度落实之外,招行把工作重点放到了产业扶贫上,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突破。

  脱贫攻坚战,银行怎么当好助攻手?招行用在这两个县20年的帮扶经验交出了答卷。

  核桃石榴板栗里的致富经

  两县盛产各种水果和优质农产品,但因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无法解决保鲜、运输等问题,农产品没有销路。

  针对上述难题,招行挂职扶贫干部早在2015年初就深入走访当地物流、保鲜和包装企业、农业部专家及风险投资人等,进行多次涉及多地的水果物流测试,形成《“互联网+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调研报告》,而这也是当地第一份农产品电商报告。

  2016年,招行在两县启动“互联网+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即“当地优质农业品+政府政策支持+高效电商平台+招商银行员工采购”的合作方式。在产品选择上,根据两县特色,武定县的核桃和永仁县的石榴、板栗成为重点发展对象。

  截至2018年末,武定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产量不错的有25万亩。在招行驻村扶贫干部的推动下,今年武定县核桃合作社与多家电商联合,共销售核桃65吨。

  武定县县长李坚介绍,招行在当地还创新实践了“爱心核桃”精准消费扶贫模式:通过合作社采购和本地生活网电商销售,贫困户能得到两次返利,提高了两个合作社74户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和生产物资,也帮助合作社再发展。由于大力推广武定核桃,2018年招行派驻武定的副县长王炳华也被大家戏称为“核桃县长”。

  在永仁县,招行首次尝试“投资厂房+重组合作社+建立利益分配长效机制+就业扶贫”的产业+就业双融合的扶贫新模式。招行牵头组建了招银维的板栗加工厂和招银维的冷冻厂,实现了维的村板栗由初级产品供应向深加工的转变。

  更为重要的是,招行还将市场化体制机制引入当地农业。通过重组当地“空壳”合作社,招行设立了市场化运作的招银维的爱心板栗农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召开社员大会,重新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对合作社班子进行重组优化配置,由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作为厂长负责加工厂日常管理、聘请专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和聘请加工厂工作人员,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对厂长、财务人员进行监督并对合作社负责。

  招行认为,“互联网+农业产业化”是扶贫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重要突破:将以往分散且不规范的农产品交易变成集中规范的交易;稳定的采购量与采购价格让贫困种植户持续增收;帮助贫困地区建立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变贫困种植户经营意识,提升其种植技能和水平,培养现代农业人才。

  彝族文化“绣”出新产业

  永仁、武定地处滇川交界,均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民族风情浓郁,尤以彝族文化久负盛名。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当地村民会举办“彝族赛装节”,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原生态乡村T台秀”。

  赛装文化背后隐含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彝绣”,以搭配大胆、绚丽多彩为特色。永仁县有超过1.4万名彝族妇女,其中有9500余名妇女掌握了彝绣技艺。但此前外界对彝绣知之甚少,也没人想过把它变为商品,甚至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原来彝族妇女只是自己绣自己穿,从没想过能通过彝绣来增加收入,是招行将彝绣产业化、品牌化。”永仁县彝绣合作社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说,招行在永仁县打造了“中国直苴彝族赛装节”,举办“招银杯”彝族刺绣大赛活动,建设彝族刺绣展览馆,开展彝族刺绣技能培训和培育彝族刺绣协会或合作社。这一系列举措为推进“彝绣之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节日+活动+展馆+培训+协会/合作社”文化扶贫模式,破解了“三农”文化发展及转移就业难题。

  据了解,招行通过重组把原来仅挂牌但无实际职能的彝族刺绣协会运作起来,由协会负责彝族刺绣培训、管理和监督,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宣传和销售,带动永仁县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的368名社员、36户示范户,进而带动帮扶9346名彝族刺绣从业人员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2018年全年,永仁全县共产彝绣产品28万件,实现产值3300万元。当地打造的“彝绣一条街”也已成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创业平台。据了解,街上的6户建档立卡户自入驻以来共实现销售收入44万元,已经顺利脱贫摘帽。现在,永仁当地的彝绣产品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涵盖生活服饰品、家居用品和装饰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并出口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