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硬核上岗 银行“无接触”办公效率高

2020-03-07 07:48: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筱莜 记者 张艳芬

  “无接触”“云办公”“7×24小时线上服务”……疫情的发生发展让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迎来一场实战考验。

  客户无需到网点提交材料签约,客户经理也不需要上门,从贷款申请到资金到账,几乎在一天之内完成,这是多家商业银行近期“远程放款”的日常操作。

  疫情发生后,多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多样线上金融服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大显身手”。而疫情也在倒逼银行应对挑战,加速布局数字化转型。

  线上服务不掉线

  “疫情期间可以不用出门,两天就完成贷款审批,太方便了!”一天时间就收到了贷款申请获批的消息,福建晶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很激动。这是一家从事洗护用品、消毒制品等生产销售的小微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由于需要采购大批量原材料,该企业流动资金出现缺口。但是这家企业一键注册“金服云平台”并在线办理融资申请,一天即完成了300万元的贷款项目审批,保证了公司及时复工投产。这是兴业银行介绍的一则典型案例。

  据了解,作为线上融资平台,“金服云平台”目前已汇集由兴业银行、福建省联社、厦门国际银行、福建海峡银行、泉州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发布的45项金融产品。

  为了减少尽可能的线下物理接触,在线金融服务的作用凸显。以“金服云平台”为例,它以政务数据为基础、企业经营数据为核心、第三方数据为补充,突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瓶颈,形成金融数据资源中心。而银行通过大数据为中小企业精准画像,智能匹配融资需求,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而这种非接触式“远程放款”,正好契合了安全高效的特点。针对具体应用渠道,多数银行主要依托手机银行、电子银行、互联网平台等,为中小微企业等全面提供线上开户、支付结算及融资等服务,线上金融服务普遍在银行中小微信贷和个人理财等业务上落地。

  例如,交通银行针对疫情防控相关的基建、交通、物流、制造等行业的链属小微企业,提供在线保理、在线贴现等融资服务,实现随到随审、一日审结。浙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应收款链平台,将企业供应链中沉淀的应收账款改造成区块链应收款加以盘活,从而实现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线上资金“供血”。

  银行数字化转型迎实战考验

  疫情之下交易模式的变化给银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面对线上业务的大量需求,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正在迎来实质变革。

  此前,不少银行已纷纷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突破点,但在组织架构、技术成本、硬件设施以及科技团队等方面,不同类型的银行面临不同的资源条件,数字化转型进程并未齐头并进。

  整体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依托自身强大的资源,已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列,实力较强的城商行、农商行也在筹备自身金融科技的转型,而不少地区农商行则面临资金、人力、市场资源等诸多条件限制。“金融科技的投入一年需要1亿元,我们一年的利润才多少?”某华东地区农商行高管感叹,他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产品设计和人力团队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塑造,还需要市场的支撑,才能真正体现数字化的竞争优势,这对于小金融机构而言确实较难。

  “要做好线上业务,金融机构首先要增强自身金融科技硬实力。”在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表示,“小的金融机构可能自身缺乏研发投入,可以在分清权利和责任的前提下,与有公信力、有诚信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更好地开展线上业务。”

  近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联合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9)》认为,虽然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存在如团队技能不足、技术发展的前瞻性研究不够等诸多困难,但仍旧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拓宽应用场景,加大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争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