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四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衍生品市场的财富管理”在上海举行。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会上表示,尽管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然而由于债务增速过快,从数据来讲,存在爆发金融危机的隐含条件。而大量银行信贷错配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以银行为主导的体系存在很大风险,这要求中国经济转型必须在资源配置上更加市场化,支援战略性新兴产业。

  李迅雷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来讲运行平稳,从三季度来看,全年7.5%的经济增速目标应该可以实现,然而跟美国市场、欧洲市场、日本市场,包括其他新兴市场相比,表现仍然较差。与2010年、2011年相比,我国经济增速处于下行通道,即使三季度有所回升,明年增速应在8%以下。

  “以前我们经济增长,融资增长也是正向的,但是现在是反向的。这就在于我们整体债务水平在提高。”李迅雷说。

  导致负债率上升的重要背景是经济潜在增速的下滑。李迅雷称,目前我国GDP名义增速不到10%,仅为2007年峰值的一半。而融资总量余额增速仍高达20%,与2007年相当,导致了社会总体债务率在2008年后的加速上升。

  中国的债务增长是怎样的?李迅雷用数据讲解。“企业部门占GDP比重五年以前是85%,今年三季度超过120%。政府占GDP比重总体还较低,是因为国家审计署还没有公布地方债的总规模。有消息称是不超过20万亿,占GDP比重也不会高于50%。”

  他认为,虽然债务规模不大,但是增速很快。2008年以前中国负债率保持平稳,但2008年以后负债率进入加速上升阶段,总负债/GDP从2008年的197%升至2013年三季度的286%,五年累计增长45%。

  “债务快速增长的时候,流动性会有问题,资产质量会有问题,负债匹配也会有问题。这些都是金融风险的表现。”李迅雷提醒道。

  李迅雷表示,经济增长放缓、债务负担提升的现象在美国和日本爆发金融危机之前都出现过。比如日本从1985年到1989年债务增长35%,接下来就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债务水平也增长了35%以上。从数据来讲,中国已经存在爆发金融危机的隐含条件。

  李迅雷进一步称,表面上看,欧债是缘于政府负债过高,次贷缘于居民负债过高,但追根溯源是金融错配的问题,而中国的金融错配也是愈演愈烈。

  “中国把大量资产、银行信贷,错配在产能过剩的行业。第一个是国有企业、央企,这些企业代表传统行业,过去也辉煌过,但是由于产能过剩,资产投入这个领域自然会承担风险。第二个是房地产领域,房地产已经火爆了十几年,什么时候房地产行业泡沫破灭,谁也不知道,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这方面采取审慎态度。”李迅雷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体系存在很大风险,还是要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转型正在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这也代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今年以来创业板指屡创新高,而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传统板块走势疲弱,这是经济转型的方向,我们必须得在资源配置上更加市场化。”李迅雷称。

  李迅雷认为,三中全会对金融改革仅直接提及“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亟待细化。金融改革未来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债市、PE、民营机构等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和配置主体;二是推动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市场化,改变银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