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制放松、账户可以自由划转,对我们开展业务太有利了。”看到央行关于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后,上海长鹰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建平开始考虑到自贸试验区内注册一家企业了。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公布,在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方面提出了各种举措。

  此前的种种猜测和期待终于落定,该意见也被央行人士称为是一个“有力度的方案”。

  投资贸易便利化

  刘建平在上海从事进出口业务已经20年,所从事的复材进出口是一个比较细分的领域,市场容量不大,所以往往每笔订单金额不大,刘建平多使用个人账户进行交易。但是由于外管局对于单笔收支金额和每年账户收支总额有所限制,因此业务开展总有各种尴尬。

  刘建平说,类似使用个人账户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在长三角珠三角非常普遍。但是一旦订单超过金额限制,付款和收款就变成了麻烦。

  此前,刘建平还和贸易伙伴在德国注册了一家公司,但资本要出去,正规程序十分繁琐,“资金最后是以留学费用的名义打出去的。”

  按照外管局规定,中国居民每人每年结换汇的额度为5万美元,且个人不允许境外直接投资。我国目前只允许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向国外投资,企业境外投资须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审批程序相对复杂,周期往往较长。

  《意见》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了诸种可能。比如上海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和“尽职审查”三原则基础上,凭区内机构(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重点监管名单内的企业除外)和个人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经常项下、直接投资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分账管理

  同时,为了便利于风险管理,自贸试验区内的各项金融制度,采取了分账核算管理。

  具体来说,就是试验区内的居民可通过设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FTA账户),开展相关投融资创新业务。同时,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同一非金融机构主体的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因经常项下业务、偿还贷款、实业投资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跨境交易需要可办理资金划转。

  不过,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区外的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视同跨境业务管理。

  事实上,此项规定也体现了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的整体思路:区内与境外资金、资本完全打通,与境内区外则是有限渗透。

  分账管理是风险防控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自贸区内因金融开放带来的风险,有业内人士将之总结为五大方面: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运行的风险,热钱大进大出的风险,境内、区外、区内资金异常流动的风险,监管套利的风险,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有效性的风险。

  《意见》称,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试点。

  近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曾表示,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正与上海市金融办、一行三局合作,配合人民银行分账核算操作办法,对区内的6000多家存量企业进行梳理排摸,帮助银行建立企业数据底账,并支持人民银行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资金监控系统,落实风险防范机制,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跨境使用相关政策落地做好准备,争取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开立FTA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