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明股份、飞天诚信等6只新股发行的种种状况,再次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推向舆论漩涡。只不过,这次通过媒体吐槽的不再是个人投资者,而是利用惯了制度红利的机构。

  历史经验一再证明,由于新股发行关系到一级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利益分割、二级市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割,使得舆论各方往往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不论新股发行制度如何改革,结果只有一个:被吐槽。

  以本轮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为例,在过去,由于网下配售的对象基本为手握重金的机构,并且这些机构网下询价时只需缴纳保证金,这导致网上打新的个人投资者处在明显不公平的弱势。各方因此呼吁监管层修改相关规则,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为此,监管层受到各方舆论的压力。经研究,监管层通过了让机构全额缴款的制度,并通过增加网下向网上回拨档次,加大回拨力度,提高网上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上述新规通过后,近日,不少机构又通过媒体频频吐槽,甚至放出“再也不参与询价”之类的威胁之辞。显然这又是在给监管层施压,意欲再度抢夺回新股发行市场的特权。

  不仅如此,联明股份、飞天诚信等6只新股发行后,由于发行市盈率集中在15倍左右,伴随着一边倒地指责新股发行市盈率过低的舆论,新股爆炒预期再度升温。新股遭爆炒,无疑将诱使更多的资金被卷入新股发行市场,这使得监管层压力骤升。

  事实上,监管层、保荐人和发行人之所以将发行市盈率压至15倍左右,同样是因为前期舆论一边倒批评A股新股发行过程中出现的“三高”问题。即便是被投资者认定为开历史倒车的行政干预,也是在市场机制无法抑制新股发行“三高”之时,不得已而采取的临时手段。

  此外,呼吁人为控制新股发行节奏,也是舆论不理性的体现。事实上,从监管层到保荐人,都已意识到,在非行政手段干预下,只有在熊市中保持市场化的发行节奏,才能保证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价值回归。

  但是,舆论往往在熊市中呼吁暂停新股发行,在平衡市中控制发行节奏。这无疑造成了于熊市中,需要低价发行时,不让发行人发行新股;平衡市中限量发行,造成一股难求的假象。这显然人为地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发行人的市场。

  如果加入私募股权投资(PE)和风险投资(VC)等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利益诉求,新股发行市场就显得更加热闹。考虑到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舆论,如果监管层在熊市中关停新股发行,或者在平衡市中控制发行节奏,PE或VC必定登场。这将形成诸如打击风险投资中小企业的热情,以及PE和VC很受伤之类的舆论。

  如果监管层在熊市和平衡市保持市场化的发行节奏,二级市场往往又会引起诸如监管层为了维护PE和VC这些权贵资本的利益,而无视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舆论。

  由此可见,从最初的行政审核制到询价制,再到未来的注册制,尽管新股发行制度逐步在往市场化方向发展,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难免会被旧制度既得利益者吐槽。监管层最需要做的事情,莫过于保持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