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在许多券商准备大刀阔斧开展创新业务又为缺钱而苦恼时,手中富裕的小券商却因缺少资本消耗业务将自有资金借与别人。

  本来安居一隅的联讯证券,因向股东关联方提供融资而被罚,可能也有颇多无处言说的无奈。而券商回报股东的方式有很多种,与其违规操作不如多赚钱、多分红。

  随着券商融资融券、约定式购回以及股权质押回购等资本中介业务的开展,众多券商已深陷资金之渴。

  从数据来看,今年已经有15家券商通过公司债、短期融资券、次级债等方式债务融资1899亿元,而去年上半年只有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进行债务融资,合计仅80亿元。另外,仍在排队等待首次公开发行(IPO)开闸的东方证券、国信证券、第一创业等7家拟上市券商恐怕也都求资若渴。

  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券商却不知道将钱花向哪里。

  以联讯证券为例,其账面资金至少18亿元,其中自有银行存款3.08亿元,为净资本的63.3%。世纪证券的净资本规模虽比其稍大,但自有存款要少得多,只有2601.2万元。

  事实上,联讯证券并没有承销与保荐业务资格,不受IPO停发的影响,又无需承担投行的人力成本。世纪证券则不然,其在投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皆有投入,在创新业务上也磨刀霍霍。

  大中券商因业务牌照齐备,各种业务开展均需要消耗大量资本金。小券商则没有过多资本消耗,就更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将资金用在最赚钱或最有优势的业务上,以业绩和分红回报股东。

  从2012年未上市券商的分红情况看,股东得到的分红回报是相当可观的。比如锦龙股份从东莞证券获得1.6亿元分红,北京城建则从国信证券获得分红款3430万元。分红既是对股东的投资回报,又提升了股东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比之冒着利益输送的违规风险,这种回报方式显然才是明智之举。

  现在看来,券商对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资管通道等业务的青睐,显然有其收益的驱动。例如,融资融券的投入与传统业务相比并不高,但收入却相当不错;资管通道业务尤其成为一些小券商发力的领域,规模上去了,可为此后其他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创新业务尚处起步阶段,竞争格局还未形成,小型券商与其让资金在账面上睡大觉,不如在合理风控的前提下,专注于某些业务,渐成优势后更好地为股东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