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平安证券研究所启动“战略调整”,除了保留大金融、大消费和新兴产业相关行业的研究员之外,如钢铁、有色、煤炭等周期性行业的研究员悉数被裁。

  这一举措曾在当时引发市场震动,但却成为研究所转型发令枪。如今的券商研究所中,已有不少启动了类似的战略调整。不过,像平安证券这样,采取较为极端的“大裁员”方式的研究所并不多,多数研究所都是采取了调整分析师关注行业及公司,或者调整团队配置数量、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财务资源配置的方式来应对市场格局的改变。

  在改变背后,是钢铁、煤炭、有色等周期股已许久没有表现的现实。股价的低迷使其遭到散户、机构对它们的“厌弃”,这让靠这些行业吃饭的券商分析师,也遭到了所在研究所的“冷遇”。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对煤炭、钢铁等行业的配置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以采矿业为例,公募基金对该行业的配置仅相当于标准配置的1/7.

  机构配置比例降低,意味着他们很少会采用券商对这类行业相关个股的推荐报告,也意味着负责这些行业的分析师难以获得机构的分仓,而没有分仓可能意味着分析师难以获得除了底薪外的绩效工资。在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券商,分析师的底薪仅有几千元。

  不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周期性行业分析师后发现,敢于像平安证券那样直接裁撤掉这些行业分析师的券商数量寥寥,大部分券商都是依旧保留了对这些行业分析师的配置。

  不同研究所的政策也略有差距。在一些小型研究所,这些行业的分析师除了关注自己的行业之外,研究所会给他们分配一些其他行业的任务。而在一些大型研究所,各个行业的配置已相对完善,周期性行业的分析师不得不努力在自己的行业中挖掘一些投资机会,这些机会多数是一些细分行业的小盘股。

  “本身整个行业的情况就不乐观,我们看的行业相对更差,几乎很难拿到基金的分仓。不过现在大家的预期都比较低,能保住工作就不错了。”一位大券商周期性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他曾经试图寻找新的机会,但是卖方分析师此前往往投奔买方,而现在公募、私募等机构同样更重视对新兴产业和消费类公司的研究。

  他同时称:“我们同事也有不少去私募或者其他机构研究别的行业的,毕竟有过相关经验的话,再研究其他行业上手也更快一些。”

  “中小盘和创业板股票中也有一些细分行业个股是跟我看的行业沾边的,我现在重点在关注这些股票,有时也能发现一些投资机会。2000多只股票,总有同事没有研究到的。”另一位规模不大的券商的分析师表示,自己所在的研究所机制较为灵活,对行业的划分也没有那么具体,自己可以研究一些其他行业的公司。

  (责任编辑:DF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