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IPO预披露迎来第三批,上海国资旗下两大券商国泰君安和东方证券携手“亮相”。随着两家券商顺利进入预披露环节,沪籍上市券商阵营或将继续壮大。

  此前,上海金融办一直力推国泰君安和东方证券两家市属券商上市,但它们的上市进程经历了一波三折。先是汇金公司与上海国际集团完成了关于申银万国与国泰君安股份的置换和转让,后于递交IPO申请后紧急启动收购控股上海证券,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国泰君安终赶在最后关头“清障”。而东方证券方面,则从2003年起连续两次启动上市,均因业绩出现意料之外的亏损,无法达到“连续三年盈利”的硬指标而功亏一篑,后又因余额包销长江证券增发遭遇巨额亏损而“虚惊一场”。

  从所披露的招股资料来看,两家沪籍券商根据自身特色,各有侧重地打出了不同的“王牌”。

  国泰君安王牌:综合金融

  从各项财务指标和业务排名来看,国泰君安是当之无愧的“优等生”,也是非上市券商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大而全”券商,在业内仅次于早早上市的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

  证券业协会排名数据显示,国泰君安2013年各项财务指标排名靠前,当年年末的总资产和净资本均位列第三,净资产排名第五,当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排在券业第三名。国泰君安证券2013年营业收入89.9亿元,净利润30.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15%和18%。

  从单项业务来看,国泰君安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排名行业第二,融资融券余额位列业内首位,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资产规模行业排名第二,2011年及2012年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分别为第三位和第一位。其期货公司股指期货交易量市场份额行业排名第三,国债期货交易量市场份额行业排名第一。

  而国泰君安的海外业务也先行一步登陆资本市场。2010年7月,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通过IPO方式上市的在港中资券商。

  “国泰君安不仅综合金融优势显著,也是行业内互联网金融的先行实践者。通过上市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后,或有赶超前两位的可能。”一位证券业资深人士评价称。

  国泰君安在招股书中向投资者表明的期许是,未来三年,健全投资银行基础功能,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努力成为行业领先的现代投资银行和综合金融服务商。在公司实现IPO的基础上,争取净资本达到500亿元。公司市值、总资产、净资本位列行业前三名。未来五到八年,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能型投资银行。

  另外,收购上海证券51%的事宜也在招股书有专门披露。国泰君安称,收购上海证券51%股权正在程序履行中。

  国泰君安表示,为解决与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国际集团控股子公司上海证券的同业竞争问题,经公司201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国泰君安拟从国际集团受让上海证券51%的股权,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不超过以2014年2月28日为审计基准日的上海证券经审计净资产1.65倍的定价基准范围决定交易价格和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东方证券强项:资产管理

  虽然从公司规模和业绩上无法与“大而全”的国泰君安相媲美,东方证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小而美”也是一张强而有力的王牌,其旗下资产管理子公司东证资管在业内一直以业绩出色和创新赢得口碑。

  东证资管不仅是券业首家资产管理子公司,也是“新基金法”实施后首家获批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资产管理机构。近年来,东证资管所管理权益类产品骄人的业绩为人称道,去年其以17.71%的平均回报占据券商集合产品整体业绩榜单第一。

  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2年及2013年,东证资管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9667.11万元、9840.77万元及 22937.25万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业绩报酬分别为2311.38万元、898.86万元和5396.01万元。

  虽然从收入结构上来看,资产管理业务占到东方证券营业收入比重并不高,2013年也仅为6.98%,近几年来,东方证券的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仍是证券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合计收入占比超过70%,但东方证券表示,随着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的增长,收入占比将呈上升趋势。受托管理资本金总额及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力争进入行业前三名。

  东方证券2013年营业收入32.9亿元,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72%。2012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行业排名分别为19位和15位;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均为行业第12位。本次计划发行数量不超过100000万股,占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不超过18.9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