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电话会嘉宾遭当场“打假”卖方服务缘何屡碰信披红线

2020-02-21 07:57:5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徐蔚

  日前,华创证券研究所组织电话会议因邀请嘉宾身份存疑,遭到当事公司董秘在线抗议,酿成一起令整个市场哗然的乌龙事件。

  业内人士表示,华创证券电话会遭遇“打假”虽然是个案,但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非公开的卖方服务模式长期以来游走在“踩红线”边缘,这次只是意外暴露出来。

  事后证实,身份受到质疑的参会嘉宾虽非当事公司高管,但确实曾在该公司任职。这使得这起事件留下了更多值得讨论的问题:组织“掌握干货”的专家与买方机构交流公司基本面这种卖方服务本身是否有违公平原则?分享研究观点与泄露上市公司内部信息的界限何在?一起看似荒唐的闹剧,背后折射出卖方服务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

  相关研究员已被停职

  2月19日晚,华创证券研究所传媒行业号称邀请到星期六旗下遥望网络的副总“陈总”参加电话会。根据会议录音,“陈总”在电话会议中介绍了公司MCN(内容创作机构)人员构成情况及规划,去年和今年业绩情况等,而很多数据并未在公开渠道披露过。会议提问环节,遥望网络董秘马超突然现身,并当场打假,称“遥望中层以上就没有姓陈的”。

  华创证券20日告诉记者,参会的“陈总”实为经第三方公司推荐、曾担任遥望网络“微小盟”平台产品经理的顾晨某。华创证券相关责任人员并未掌握和核实其已从遥望网络离职的情况,主持会议的传媒研究员潘文韬对其以“遥望网络专家”身份进行了介绍。华创证券经与遥望网络进行沟通核实,确认顾晨某已从该公司离职。

  华创证券表示,已责令相关研究员停职并启动问责机制,整顿作风纪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格尽职调查、会议交流、会议纪要和研究报告的合规审核,强化内控管理。

  卖方行业潜规则

  华创证券电话会遭“打假”一事20日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一位资深传媒行业分析师在朋友圈评论道:“只有有干货的真专家才会让上市公司着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分析师表示,自己并不了解内幕,仅凭从业经验如此分析。

  涉事“专家”顾晨某为相关公司前员工的事实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华创证券提供的专家身份介绍固然失实,但顾晨某在会上提供的上市公司核心数据是否也是信口开河?如果没有董秘现场“打假”,与会买方机构在了解这些信息后据此参与市场交易,又会产生什么后果?

  据知情人士透露,研究员热衷于召开专家站台的电话会,是因为投资者希望了解公开渠道以外的相关信息,“所谓的公司内部专家往往通过第三方专家库寻找,通常会匿名,或者用虚高的头衔加以包装。”

  “相关专家通常是有干货的,甚至能披露一些内幕。否则不等上市公司拆穿,参加会议的投资者也不会买账。”该人士表示。事实上,卖方分析师可谓信息传递链条的中转站,内部人士通过电话会议向买方机构传递未公开内容或上市公司非公开信息几乎成为业内的“潜规则”。

  竞争激烈致剑走偏锋

  记者观察到,除了本次曝出的打假事件,券商分析师研报内容踩上信息披露红线的现象并不罕见。例如,新时代证券曾因研报相关信息发布时间早于视觉中国公告披露一事而被监管问询;中信证券某分析师曾在上市公司公告前于微信群发布丽珠集团股权激励事项,引发外界关于内幕交易的质疑。

  卖方的研究服务,本该是运用公开信息和资料,对证券市场作出的预测和分析。但目前在一些券商分析师向买方机构提供的服务上,显然包含了大量非公开信息。

  “卖方存在研究员产能过剩的情况,佣金争夺非常激烈,导致一些研究员剑走偏锋。有些研究员为了博得买方公司欢心而涉险提前披露相关信息,有些干脆把道听途说的消息写进研报,还有研究员为有市值管理需求的上市公司强行荐股。”某中型研究所负责人表示。

  乌龙事件层出不穷,也让卖方研究的专业性受到质疑。有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痛恨这种兜售“内幕信息”的卖方服务模式,打乱了正常的研究工作,“但受排名考核压力以及分仓佣金制等因素影响,这种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