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券商国际业务亮眼 “出海”下一站锚定东南亚

2024-04-20 11:13: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燕飞

  据统计,A股上市券商中共有17家披露了境外子公司2023年业绩。其中,以中金国际、华泰国际、中信国际等为代表的头部券商境外业务收入增幅在10%至30%之间;部分中小型券商境外业务则由于资金、业务等多方面限制,亏损同比扩大。

  在加快打造一流投资银行的愿景下,上市券商“出海”业务纷纷转型:缩小自营风险敞口,从重资本业务转向客需业务,加强境内外一体化布局,发展资管类、交易类、投资类业务。在“出海”方向上,东南亚市场成为重要的“下一站”,券商增资、收购动作频频。

  头部券商国际业务领跑

  根据券商2023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海外业务按总营收排名,华泰国际、中信国际、中金国际位列前三,去年营收分别为131.92亿元、116亿元和108.07亿元(以1港元对0.9068元人民币、1美元对7.2411元人民币换算),同比增幅分别为31.29%、13.29%和24.16%;按净利润排名,前三名则是中金国际、华泰国际和中信国际,分别为33.49亿元、18.47亿元和17.8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6.9%、1.52%和96.53%。

  此外,部分券商虽然海外业务总营收不高,但在上一年偏低的基数上增幅惊人。如申万宏源(国际)2023年营收5.97亿港元,同比增长138.64%。

  而海通国际和中泰国际2023年亏损程度较2022年有所增加。以中泰国际为例,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803.69万元,但净利润亏损6.89亿元,较2022年的亏损5.84亿元有所扩大。中泰国际作为中泰证券旗下唯一亏损的子公司,其亏损主要是债券计提的信用减值准备同比增加所致。

  “出海”业务转型

  2023年,在美元加息大背景下,券商出海业务普遍转型,从重资本自营业务转向客需业务,同时推进国际化及境内外一体化战略,打造全产业链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圈。

  以国泰君安为例,公司在年报中称,集团有效推进跨境一体化,机构与衍生品业务快速增长。报告期内,跨境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4469.80亿元,同比增长87.6%。与此同时,国泰君安国际提升跨境协作能力,投行完成4单IPO项目和2单GDR项目。

  中信建投在年报中表示,中信建投国际将借助公司品牌和境内外一体化业务平台的优势,在以稳定发展、寻求突破为目标的前提下,丰富境外业务和产品种类,提高团队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优化海外资产配置能力,实现全球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

  中金公司在年报中透露,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中金公司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在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2023年,公司境外团队配合执行多个一级、二级市场项目,为上市公司引入境外战略、基石投资者,积极吸引长线资金入市;重点拓展新兴市场客户,助力中金境外业务扩展,提高综合服务客户水平。

  锚定东南亚市场

  近年来,为顺应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券商加速国际化布局。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成为券商国际化布局的重心。

  2023年,中信证券在新加坡设立财富管理平台。中信证券在东南亚地区尤其是菲律宾的股权交易承销排名常年位居中资券商第一(按已完成交易金额计算),并在新加坡发行多单绿色债券,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华泰证券在年报中表示,新加坡子公司拥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颁发的资本市场服务牌照和豁免财务顾问资质,在新加坡开展证券交易及企业融资业务。

  国泰君安国际则对新加坡子公司进行增资。此外,今年1月12日,银河证券发布消息称,已实现对东南亚子公司银河-联昌100%持股。至此,银河证券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业。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东南亚市场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中国企业均有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的趋势,催生了大量跨境融资、并购重组等金融服务。券商可以为企业出海提供跨境融资、并购撮合、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