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投资人马仁辉:股灾后的学习与总结
今年我们好多朋友已经交流过有3次了,第一次是讲投资公司基本面,后来讲技术分析。在上次无锡会上,因为当时杨老师安排了以后,我说那做投资无外乎就是基本面、技术面,后来又加上了一个心理层面的交流。这次杨老师给安排了这个交流以后,我准备把我们刚经历的这次股灾,有哪一些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内容给大家汇报一下。
讲这一个内容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反思,因为做证券投资终归是一个让人后悔的艺术。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中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会发生些错误。因为今年是2015年,我就从2015年元旦那一天讲起,在当时做了一个分析,开始讲我对市场的理解。当时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去年12月份,我们市场当时放出了一个天量,比较遗憾的就是我认为这个天量是不可持续的。以下是我在今年元旦节时写的:“2014年12月份上证指数创出114813亿元惊人成交金额历史纪录,按12月23个交易日计算,平均每个交易日上交所成交4991亿元,并且这样巨额成交量还是在相当数量国有股没真正全流通背景下实现的,从一个侧面显现出市场的亢奋与疯狂。市场博大也永远让人看不清楚,不少人可能忘记就在此前19个月大盘是因为“钱荒”而恐慌性跌出1849点重要低点。2014年12月成交量比当时创天量的11月份成交量又翻倍,真不知道会在那个“猴年马月”会再创出比12月份还要大的月线成交量。近段时间中国股市换手率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罕见,也有市场分析认为说大盘还会再创天量,或者维持巨大成交量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我并不太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有一个常识性的概念,那就是所谓创纪录一定是小概率事情,小概率的事情是不可持续或保持的。综合分析认为指数目前正在涨出风险,并提醒由于有目前巨额的成交量,在新一年里市场可能出现踩踏的风险。”
我当时说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够超过这个天量,但是市场是很无情的,也证明了我的无知。当时讲“猴年马月”是四个字,事实上我们的大盘只是隔了四个月以后又超了这个天量。但是,我现在还是要给大家说,我们新创出的这个天量可能是今后在很长时间很难再超越的,每天成交超两亿元很难再见。因为这涉及到的是一个常识的问题,我们做投资最主要的有两点,一个就是逻辑,一个就是常识,它是支持我们判断的整个体系。所以我当时就认为作为创记录毕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情,小概率就是不可持续的这个结论。所以在元旦的时候我就已经认为在2015年某一个时段可能会出现踩踏的风险,因为这个里面有这个基础,就是因为我们市场太狂热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市场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个成交量后来再创天量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总结当时写这个问题的对错:第一,提示了风险,但仅仅提示风险并不够,如果说是多次的提示风险,实际上你也是在做错。市场需要一个精准的判断,但是我们要做到精准的判断是非常难的。第二,自己分析到这个市场往上面走,但没有很准确的它的高点具体会在一个什么位置。只是知道这是一个上升趋势,最终的高点只能是回过头来判定的。我们目前也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即历史上重要的高点和低点,你在当时做当事人在当时是很难看清楚的,只有回头看才清楚。
踩踏的风险当时提示到的,但是也没有想到踩踏的风险来的如此的剧烈迅猛,后面我会用一些数据来给大家说明我们目前所经历的这个过程残酷性。在资本市场两三百年的市场里面,我们这次暴跌算处于历史中什么样的位置,是什么样的一种杀伤的力量。因为今天交流的时间的限制,我这个PPT里面可能内容比较多,主要是把前面一半部分,涉及到图表,涉及到一些心理操作的这些给大家汇报,很多有印刷文字的东西就一带而过。
首先是引发这一次股灾的原因。这一定得从宏观面来找这个大的基础,昨天我们申万的李惠勇老师也专门讲了宏观方面的一些问题,我在这个地方要特别强调的,我们通过30年的高速发展,第一,经济总量基数已经比较高了。第二,影响我们发展的一个人口红利在消失,这是一个结构性的,一个很实际的东西,今后我们中国会在非常长的时间里面临这种挑战,就是人口红利没有了。市场红利也逐渐在减弱,改革开放能够有一个飞跃,是跟我们进入WTO有一个直接的关系的。还有一个国际化的红利我们也相对的在减少。现在正面临着经济增速在下降,中国去产能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另外,证券市场监管和市场制度的建设落后,我们一年前的牛市实际是一个伪牛市,它是人为的把杠杆的因素放大,在特定时间增加了很多新的资金,这是一个泡沫的过程。
后面我们还面临着一个汇率的问题,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做金融的专业人士,有很资深的一些学历。我在这个地方只是提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就是在2007年当时我们的大牛市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人民币升值。那么现在我们面临人民币贬值的这么一个压力。政府目前说我们是在汇率做有限度的一个调整,但一旦进行调整后,汇率有没有可能演变为一个趋势性的,或者大家预期会成为趋势性的?这个我不太清楚,觉得在经济领域里面,汇率最难判断,可能比我们大盘指数还要难判断的就是汇率的走势,汇率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个变量影响因素太多的一个事情,它又非常重要。
这次股灾代价非常惨重,其后遗症也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和投资者财富及国有资产迅速非正常大规模缩水。二是股票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失去,制度化建设难以正常推进。三是投资者财产巨大损失,造成人心不安定,消灭了部分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四是财富缩水后,拉动内需消费的难度更大。五是投资者信心受到极大打击,需要较长时间来恢复。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适应一种市场性的变化,我自己做了20多年股票,实际上在以前的话,我们股市交易做的都叫平面作战,就是去发现有价值公司,然后买入和卖出,必须得做多才能够赚钱的规则。现在市场交易则是由平面战争变成了立体战争,它增加了融资融券,在做空也可以赚钱的机制成立了以后,市场的博弈的程度不一样了,博弈的对象不一样了,它的参与难度要增大了。也正由于这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增加,使得监管管理难度和投资者判断的难度增大了。
为什么在今年会形成一个暴跌,我觉得跟这个时代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互联网使得所有信息的扩散速度远远比原来快了很多。我发现很多朋友交流时有一个特点,即在下跌的过程当中,大家对看空观点特别敏感,主要收集的信息都是看空了,要跌到多少点,有什么新利空。而作为人之常情,当他看到一个利空的消息以后,他觉得我对朋友应该要负责任,给他的好朋友就会转发这个消息。而他的好朋友有可能也认为这个消息很重要,再一次的转发,那么就形成了在舆论和心理层面上它的不断的强化。此事又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即指数本身有一定上涨的基础以后,所以在特定背景和特定时间里面前,股市下跌的速度就非常的快。
这个下跌的速度能够快到什么程度?我曾经用一个数据,我在群里面曾经给大家汇报过这样一个数据。在单位时间里面,比如说大盘第一波杀到7月9号的时候,或者说杀到2850的单位时间里面,我们的杀跌的速率已经超过了台股当时见大顶的杀跌的速率,也超过了纳斯达克,和日本股市见大顶的杀跌的速率。当然其他市场有些是终极大形态,最终有些跌了百分之七八十,在此强调对比的是下跌初期下跌的速率。我后面会用两个比较极端的数据,就是历史交易数据来证明市场是多么不可预测,以及市场的残酷性。对比了世界各国重要头部形态,认为7月份急跌速率在全球少见、中国股市多年来最厉害的下跌行情,让我们遇到后更需要珍惜这次不容易遇到的历练机会,在最困难去学习、总结是最佳时间段,只有好好反思此过程中的错误,才能更好的在市场里生存下去。
市场因为恐慌而导致进一步的恐慌,在此我再次强调趋势的定义,原来也给大家讲过一个趋势的重要性,经历股灾后我们现在真的不得不佩服趋势的力量,趋势的强大。趋势就是向某个方向延伸,一定要注意是服从某一种过程,显示也某一种倾向。我们这次的上涨和下跌就是明显的,虽然作为投资人的话,我们也应该感到庆幸。为什么呢,我们就在一年的时间里面,我们经历了一个波幅巨大的牛熊市。实际上很多的投资人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总的还是幸运的,即在这么一个单位时间里面经历了如此残酷的下跌,大家能够活下来到青岛来开会,能够现在这样好的一种心情,我相信大家都是做的很优秀、很愉悦的,即使是有一点伤害也是一种小伤害,真正伤筋动骨,受伤太厉害的人很可能也没有心情来开这个会了。
那么牛市里面的话,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回想一下一年以前,或者是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指数向上涨的时候的情况。在前面牛市上涨过程,大家对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个客观事实视而不见,反过来是拿着放大镜去找优点。现在熊市里面就拿着放大镜去找缺点。牛市里拿着放大镜找优点结果是不断增加增量资金的过程,在赚钱效应之下自然容易形成贪婪;熊市里拿着放大镜找缺点,是不断消耗存量资金的过程,在亏损效应之下自然容易形成恐惧,使得很多人选择离场。另外很多投资人有“选择性”的记忆或遗忘,人们对近期发生的事比遥远的事情有更深的记忆、人们也总是偏好以自己最近的经历,而不是所有的历史数据来进行分析与判断。
我在群里面曾经提到过,虽然趋势不好,但我们现在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是中国股市成立20多年以来,甚至今后也极少再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逆转供求关系。加上在短时间里面已经跌幅巨大,机会总是跌出来的,大家可以把全世界的股市历史都拿来做一个对比,在正常的情况下,不是极端的情况下,一般说来连续四个月的月阴线杀跌以后总会有反弹,甚至有反转的机会,但是它并不成为一种必然。后面我把俄罗斯的指数,还有中国台湾股市指数历史交易数据展示给大家看。俄罗斯的指数是2400多点跌到400多点,直接把第一位首位的2去掉。中国台湾股市指数是把12000多点跌到2000多点,直接把首位1万给去掉。在绝大多数的正常交易情况下,在连续四个月的月阴线以后,不管个股和大盘都存在着一种反弹的机会。所以前不久我到群里面给朋友说,在目前这个市场下不宜再看的太空了。
其实中国在牛市的氛围里面,基本面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现在是在熊市的氛围里面,也可以说国家基本面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差。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投资人,我们都是在面临市场作为一个判断,作为一个选择,希望大家珍惜这种选择,我觉得选择是投资者需要特别珍惜的一种资源。选择了以后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无法去肯定,或者说是无法去完全把握的。
我在这个地方给大家汇报一个我自己的实际的实战的交易的心理。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升级为立体作战,我自己为了学习或适应市场变化而去做股指期货。实际上我6月9号到美国去度假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在群里面给大家还说,我说我是放了空单就出去了。实际上就拿着长单吧,长空的单子这样一直走的。而现在需要反省的是为什么我当时没有把手上的股票全部卖出,以回避后面自己的被动。这一方面是自己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自己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选择的股票是经过深入研究的,比别的股票好。事实是当系统风险来临之时,所有的股票都会下跌,甚至是大跌。
后来大盘一直跌下来,跌到7月7号的时候,我就开始做多单,只是当天觉得不妙就平了仓。8号的这一天,当时是低开,低开了以后,我多单成交了以后,因要出差我就在下面又挂了多单,出差路途中动车穿隧道比较多,信号不好看不到行情。等我到了车站以后,我一看当天的期指是跌停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感受,我拿着隔夜多仓被封在跌停上,更重要的是我不知道自己犯错到什么地方。但是我知道我错了,我当天的这个仓位完全给套进去了,而且是一种极端跌停的交易价格上报收的。我就在想,跌了这么多,已经具备了一些做多的要义,为什么还会做错,做错了以后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是非常苦闷的。最让人感觉无助的是到9号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群里面也有其他的高人的老师也帮助指导过,认为9号是一个重要的低点。在9号上午这个低点的时候,我是看着期指往下面跌,但是因为前一天思路没有想明白,自己就没有这种勇气,或者没有这种执行能力再去逢低追加我的多单,实际上那天要是再去做多的话,建仓位置是非常好的。结果到下午以后,出现千股涨停,当天指数涨停,我因开仓的比较低,当天是赚了的。什么时间让我突然感到害怕呢,就是第二天期指又涨停,期指是一个放大的,在座做量化投资、做金融工程,你们对这方面的理解肯定比我深刻,我就在它第二个涨停的时候,在赚钱的情况下,我突然莫名的心里面就感到了恐怖,这我做20多年股票以来第一次感到恐怖,为什么呢,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假使说现在在这两三天里面,投资人要是没有踩准这个大盘波动的节奏,当时如果做反了,其结果会让你爆仓。那么就是说在极短的交易时间里面,市场中的空头、多头都可以被绞杀掉,这个市场突然在我心目中觉得变成怪兽,感觉到恐怖,这是一种实际交易的心理。因为今天是来总结,我把当时的一个交易心理也给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再看这一次股灾,其实在6月时候我也提示过风险,在群里面我也汇报过这个观点。我在马仁辉的博客、微博上面也曾经写过,就在6月5日时还说:“中国股市这轮牛市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社会财富结构,在中国股市里谁不相信“更大的傻瓜”理论,谁就是最大的傻瓜。如果不参与身边这轮大牛市,那么等同于纵容自己的财富与别人拉开距离,无疑是一种愚蠢;如果在这轮牛市结束时还再买入股票,也是在纵容自己的财富与别人拉开距离,无疑是一种更大的愚蠢。”因为股市上涨是在一个制造泡沫的过程,泡沫是一个成本极低的,极低成本的东西都不去分享,就是任由自己的财富结构和别人差距拉大。但是反过来,如果在这一轮牛市结束的时候再去买入股票,也是在纵容自己的财富和别人拉开差距,这就是一种更大的愚蠢。但是这个就是人的思维的单向性,其实我应该那个时候还要加一条,在高位还应该把所有的股票给卖完。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想到在高位不果断减仓的人也是傻瓜?这是个现在回头看是如此简明的问题。当然,如果当时在自己认为的高位减仓了,市场又继续再向上涨,也许回头再总结时,也许又会说自己还是傻瓜。
大家都知道市场里曾经有一个牛人叫刘强,我看了他的文章以后,我特别感慨。他说在风险来临时,保命最重要。这个人智商应该说是很高的,市场经历也很多,但是很不幸的,他也意识到风险,他也知道保命最重要,可惜他最后选择是跳楼了。我不认识刘强,我只是看了他的文章,我引用他的这句话,他其实一个很优秀的人,在一个市场的一个波动里面没有挺住,这本身是一个悲剧。因为他是跳下来的人,他所说的“当风险来临时,保命最重要”才更有特殊性,我们应该在一个悲剧的基础上重新去品味这一句话的话,我觉得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他还说过“股市玩儿的不是技术,不是消息,不是资本,甚至也不是权力,而是人性”,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经典对市场的理解。
以什么样的出发点来看市场,我觉得很重要。这个是永恒不变的一个定律,因为市场是延续、有生命的,我相信中国股市比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的生命还会长。那么它整个的涨跌的过程,无外乎我们所有的市场形态就是三种形态,要么是上涨,要么是下跌,要么是盘整。在股市里最大的利好事实上是跌过头,最大的利空是涨过头。有些消息是会引发市场小的波动的,真正大的利空就是涨过头了,市场跌过头就是利好。
我们在市场里面最难判断的长远的趋势,下跌造成趋势逆转,但也是在跌出机会。一个公司的好坏,不以投资者意志为转移。当回落的股价与转好的公司基本面,形成剪刀差距最大时,也就是最有价值的时间。丧失了一些重要市场时机,不是想补回来就能补回来的。其实这些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什么叫最佳时机?这是“度”的判断,我觉得是相当考究,这个就是技术活了,很少有人很精确的在事前能够把握住。
下跌导致了一个牛市的中止,大盘向下的同时它也是在跌出机会。不知各位是否会有一种感觉,不管熊市再厉害,我们在市场里面一直看了一天的电脑,有上千个股票跌停,的确让人郁闷,此时你走到街上的时候,看到行人和车辆一样的在走,红绿灯一样的在闪,实际上这就是社会的节奏和我们感受的股市的差异,我们只是从微观的层面上感受这个股市波动,上市公司的经营还是延续的。一个公司真正的价值不会因为股价跌了而贬低了它的价值,反过来说应该是带来更好的买入机会。那么这些机会是在某一个特定时点出现的,所以我后面加了一句,丧失了一些重要的市场时机,不是想补就能补回来的,就叫机不可失。
这一个数据是在网上看到的,从6月19日到9月14日一共有60个交易日,千股跌停日子占了16天,27%的概率。平均每交易4天,就有1天遭遇千股跌停。
我没有去求证这个具体数字的准确性,大致是差不多的。其实流动性风险有时会比下跌更让人恐慌,也更容易引发恐慌。在这个数据我想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比如说指数多跌5%、10%,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朋友怎么样看待,在我看来,我觉得不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是有一种情况会让我感到非常的恐慌,就是流动性的问题,这一次的下跌和历史上下跌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千股跌停,因为市场里有太多被迫平仓盘的压力。我们总共有16个交易日是千股跌停,大家回顾一下当时交易的状态,只要股票一放跌停了以后,马上没人敢买入,迅速的出现了一个流动性枯竭的问题。流动性枯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历史上我们深圳交易所全天没有一个投资者买入一股股票,枯竭会让持有人深感恐慌。
一根K线改变情绪,两根K线改变观念,三根K线改变立场,K线。作为投资人也可以看日线,也可以看60分钟看,也可以看周线、月线,甚至年线,这个是每一个投资人的视角角度不同,对这个事物的判断就不一样。我相信最终决定市场走势的一定是宏观的基本面和具体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那么面对我们目前的市场,向大家汇报一个有借鉴意义的历史走势,我曾比较细致的日经指数几十年日线图,把每一天走势都倒推过,我知道日均指数的杀伤力度。现再去看日本的经济发展历史,在1985年广场协议时日经指数又涨了五年,到最后日经指数大跌时又说是广场协议导致的后果,我看这个结论未必正确。日经指数从1990年38957点到199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最大跌幅是82%,期间出现过两次60%的幅度的下跌,这种杀伤是非常恐怖的,在此引用这个数据来说明它的残酷性。那么假如说中国的宏观经济真的就面临着日本当年的这种情况,我主要是指的两点,一个是人口,一个是土地,关于两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暂不讨论。中国在失去人口红利后继续寻找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对任何执政者都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困难非常大,只有创新这一条路最可行。另一个是我们经济问题中占比极大的房地产泡沫如果破裂,将直接导致债务和就业的恶化。我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但作为投资人就是得要随时考虑风险,假如未来中国出现了类似当年日本的这种陷局,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作为一个投资人相信在股市里面不仅比谁赚的多,更重要的是比谁活的更久。
现在这个时候我重点说我们此时此刻的机遇问题,国家队已经进场了,而且政府规定未来六个月当中,没有IPO,没有大股东减持,没有董高监减持,上市公司五选一等等利好。我们的创业板指数跌了55%了,还有很多人仓位很轻,在特定时间也会变成做多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去做股票,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做呢?大盘也有可能跌的更多,但是这只是可能、是未知的。
我们已知的情况是说已经出现了一个技术性的超跌,我前些天周末做收盘作业的时候,把一些统计数据发到杨博“三羊开泰”的群里面。在此大家看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指标,我们在座的都是做量化投资的专家,我不知道大家总结过没有,我在自己在电脑里面是总结了十多年了,这是周末收盘统计数据的总结,就是一个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其中有在这一周5个交易日里面,只有少数的个别股再去创历史新高,它就是一个大盘见底的信号。我们998、1664,1850无疑不显示了这个神奇。我前些天在群里面把这个数据给贴上去了,我有可能工作的比较晚,可能好多朋友当时都休息了,大概没有重视这个信息,今天见面也给大家汇报一下这个情况。
跟朋友分享是免费、包容、共赢,这个是我们大家一起交流的基本的原则。这次市场暴跌实际上也不一定是一个坏处,跌过头了也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这个下跌让我们能够用更低的成本买更多的股票,或者去选择更好的股票。其实这个十倍完美的公式的话题,昨晚我和龙总散步时在讨论,提到过十倍股票的标的的选择,晚上回房间又梳理了一下十倍的公司应该具备哪一些要素,这个内容是我昨天晚上现去加的。十倍股完美公式:巨大的市场+早期成长阶段+市值体量不大+估值低+核心竞争优势+优秀的管理团队+强有力的执行能力=“Tenba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