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数据揭秘:一场中国体育的大变局正在发生
里约奥运中国金牌数创新低,人们开始争论:举国体制难道已经失灵?DT君追溯了过去16年中国奥运金牌和参赛选手的流动,用数据告诉你: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中国金牌数创16年新低
经历了半个月的赛场酣畅,里约奥运会的大幕8月22日落下。
尽管奥运尾声时女排夺冠带给国人莫大喜悦,但在最终的金牌榜上,中国却未能实现“赶英超美”,位列第三。
26枚金牌,是中国自悉尼奥运会以来的最差表现,仅相当于北京奥运所获金牌(51枚)的一半,也比2012年伦敦奥运(38枚)少了12枚。
DT君追溯了过去16年中国奥运金牌和参赛选手的流动,用数据告诉你这背后中国体育格局的巨变:曾在举国体制中承载重任的传统金牌大省辽宁正在快速衰落,而以广东为代表的市场最前沿地区,正成为中国通往体育强国之路上的新基石。
金牌贡献榜:京广更耀眼,辽宁在衰落
里约的26枚金牌都分布在国内哪些省呢?
如果把双人或团体项目所得的金牌也分别以1枚计入有选手参赛的省市(2人或多人为同一省的,该省只计1枚),北京以8枚金牌位列榜首;广东为7枚;其次则是山东的4枚;江苏、福建、上海各3枚;浙江、辽宁、湖南各2枚。
而如果再把视线转向此前几届奥运的金牌榜,就会发现,北京、广东今年的奥运成绩尤其值得一提。
北京的金牌数比2012年还多了4枚,而广东的金牌数相比上届的7枚也未减少,这意味着,京广两地对全国金牌数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而这种上升势头,2000年以来相当显著:
其他省市就没有这种好表现了。
山东和江苏在里约的金牌数,相比上届分别减少了2枚和1枚。而曾经的金牌大户辽宁,自北京奥运后金牌数就快速下滑。金牌数已经从2004、2008年的全国第2跌至今年的并列第7位。
体育精英大量流入广东和北京
为何北京和广东会成为全国的奥运霸主?
一个可以观察的指标是,这两个地区都大量吸引了来自外省市的体育人才。
DT君通过第三方体育资料库Sports-Reference及华奥星空体育明星资料库筛选出包括里约在内的过去5届奥运会中国参赛选手2045人次,并进一步区分析了他们的出生地及注册地(DT君注:在中国很多选手虽然出生在某省,但实际注册地却在外省,这名选手所得奖牌计入的是注册地所在的省份),先上图:
根据对比可知,广东和北京在吸引外省市体育人才方面,居于全国之首。
2000年以来,注册在广东并代表广东参加奥运的运动员有217人次,但这其中真正出生在广东本省的仅为123人次——这意味着有大量外省市出生的运动员披上了广东的战袍。
北京的情况也类似,2000年以来外省市出生的运动员代表北京参加奥运有29人次。就如代表北京出战这次里约奥运的乒乓国手马龙和丁宁,两人都出生在外省,但在本届奥运中帮助北京在乒乓项目上获得了4枚金牌。
辽宁则是典型的“负面”案例,这里的水土养育了中国最多的奥运参赛选手,却有三成左右“流落他乡”。
广东正在取代辽宁,成中国奥运新霸主
所谓“人往高处走”,体育人才之所以向外流动,除了少部分属于人才合作的正常流动之外,大多数还需追溯经济动因。流动背后,还是各省市的经济实力及体育发展环境差异。
进一步分析上文的奥运参赛选手出生地/注册地资料,可以看出广东和辽宁几乎成了最鲜明的对照:广东来自外省市的运动员规模最大,而辽宁出生的运动员流失程度全国最高。
这种运动员的流入、流出,恰恰同广东、辽宁在最近几届奥运金牌榜上“攻守之势”的变化相契合。
作为国内的传统体育强省,辽宁在历届奥运中累计获得的金牌数至今在国内仍领先,但这种优势如今在快速流失。
与此同时,广东体育却在强势崛起。而且从下图可以看出,广东对于国内体育人才的吸引力,涵盖的地域范围是非常广的。
广东不仅能吸引来自周边省份如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出生的运动员,还大量招揽了东北地区的运动员,尤其是辽宁。
其实,辽宁前往广东的知名运动员有不少,且这种南下的趋势很早就已经形成。比如乒乓球运动员马琳,出生在辽宁沈阳,但早在1993年就已经代表广东参赛。
为何辽宁运动员外流规模会这么大?不妨先来看看辽宁的运动员都外流到了哪些地区。
辽宁运动员外流的方向除了辽宁周边的北京、天津、山东,主要方向以南方沿海省份为主。
除了广东之外,流向江西、江苏也为数不少。其中流向江西的主要是皮划艇、赛艇等选手,而流向江苏的包括了击剑、排球等。今年代表江苏获得跆拳道金牌的赵帅,便出生在辽宁朝阳,而同样代表江苏获得女排团体金牌的惠若琪,也出生在辽宁。
实际上,辽宁运动员南下有着多种原因。
《中国青年报》2013年引述一位辽宁籍教练的观点是:“辽宁经济发展速度确实不如南方,没钱根本就留不住人,别说运动员,就连普通老百姓都想往外走。”此外,运动员外流也和气候环境有点关系,“南方暖和,除了冰雪,练什么项目都很合适。”
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员的南下也会带走金牌苗子,赵帅就是11岁时被启蒙教练带去了江苏。
经济越发达,优势项目也越多
经济越发达的省市汇集了更多的体育人才,这并不难理解。但运动员真正流向某个地区,却并非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当地的体育整体发展环境往往也是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如果某省在连续多届奥运会上,都有运动员频繁参加某几个奥运项目,按照国内奥运选手的选拔机制,则可以认定这些项目是该省的优势项目。
DT君依然根据是从第三方体育资料库Sports-Reference上获得的参赛数据,按照不同比赛项目的参赛选手的来源省份,得出了2000年以来这5届奥运会各省市重点优势项目的分布图:
上图可以看出,像是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山东、辽宁,都有着3项以上的重点优势项目,堪称“全面开花”。
比如山东的田径、射击、举重;江苏的羽毛球、击剑、体操。所以,和那些过于依赖某一单项运动的省市相比,这些省市稳定获得金牌的可能性显然就会更大。
比如,今年里约奥运获得中国首金的山东射击选手张梦雪,一开始并不被看好能够夺金。但对于射击运动传统大省山东来说,这枚金牌来的“既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DT君还要谈谈辽宁。
尽管从历史数据看,辽宁的传统优势项目有不少,比如游泳、乒乓球、艺术体操等,但如果观察这次里约奥运的辽宁参赛名单就会发现,辽宁仅有3人参加游泳项目,参加乒乓球的选手为0人。
随着体育人才的外流,辽宁这些年累积下来的传统项目优势,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