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探路IPO老股转让 三种主流模式现身

2013-12-12 07:39:24

  券商探路IPO老股转让
  同比例减持、控股股东转让及PE退出或成三种主流模式

  83家已过会项目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上市计划。作为本次新股发行新政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老股转让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据上证报记者了解,持股在36个月以上的股东首次公开发行时转让股份的意愿不强。目前看来,控股股东转让、同比例减持以及PE股东提前退出是存量发行方案中采用最多的三种模式。

  同比例减持

  “监管层要求近期上报新股发行计划方案中需介绍老股转让方案。因为一旦询价出现大幅超募,发行人要么降低发行价格,要么在减少新股发行数量的同时,增加老股转让股份。”某资深投行人士表示,现在大盘表现平平,并非发行的最佳时机,所在团队保荐的项目资质优秀,未来业绩增长可期,因而股东都不太愿意现在出让股份。初步沟通下来,还是采用同比例减持。

  目前看来,同比例减持的采用度最高。北京一大型上市券商资深投行人士介绍,同比例减持的原则是持股时间超过36个月的股东“雨露均沾”,即按原有的持股比例进行份额划分。

  在他们看来,这一方案是多方利益博弈妥协的最佳结果。“等比例减持,都不吃亏还拿了钱。”金融人士“人人都爱小熊”微博评论道。

  创业板已过会项目东方通便是采用上述方案。东方通的第二大股东,上市公司东华软件昨日发布公告称,东方通拟采用的存量发行方式是,东华软件与其他股东按发行前持股比例公开发售部分股份,并承担该等股份发售对应的承销费用。

  控股股东转让

  控制股东出让股份同样不失为解决之道。

  据悉,部分拟上市项目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较高,达到60%以上,在首次公开发行时转让存量股份,适当降低控股比例,一方面缓解超募,另一方面大股东也可通过部分套现达到改善生活等目的。此外,在未来系统风险爆发、股价低估时,控股股东还可以通过定向增发、增持等形式拿回减持股份。

  “倚重控股股东转让股份仍需满足减持后实际控制人不发生变更的上市条件。此外,中国企业的老板们非常看重控股权,希望能够对公司有很强的控制力,第一级要求是51%以上绝对控股,其次是30%相对控股。因此,这一方案也只适用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的拟上市公司。”沪上一中型券商保代说。

  PE退出

  相比而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态度分歧显著。一位不愿具名的PE人士表示,旗下基金即将到期,但有限合伙人不愿意再将产品延期两年,且初始投资成本也不高,出于资金回笼的目的,有望“尝鲜”新政。

  国信证券投行执行总经理认为,一些创业板的项目所属板块的估值较高,按行业平均市盈率计算,PE的收益已非常优厚。并且,在过去几年里,PE也享受到企业的高增长,再加上“3+2”锁定期大限将至,自然愿意成为老股转让方。

  然而,并非所有PE对老股转让持欢迎态度,预估的发行价格不高是主要原因。

  “像煤炭等周期品种,PE通常不会考虑在行业低谷期出售。”一位投行人士举例说,近两年煤炭板块整体市盈率普遍低下,中国神华的市盈率不到7.5倍,而2007年时其发行市盈率高达44.76倍。现时让PE转让老股,估计比较困难。

  事实上,具备老股转让资格的股东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公司控股股东、董监高、核心技术层以及其他各类VC/PE等战略投资者,企业法人等。根据相关规定,只要发起人股东满足36个月的年限要求,便具备老股转让的基本要求。

  上述国信证券人士表示,老股转让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法律并没有规定谁来转让,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已作好未来计划、急需资金、不看好公司未来的股东等均有望成为老股转让方。

  【老股转让】

  证监会明确老股转让36个月界定基准

  针对投资者提出的“36个月时间界定基准问题”,证监会日前举办微访谈时表示,36个月持有期的要求,是指拟减持公司股份的股东自取得该等股份之日起至股东大会通过老股转让方案表决日止,不低于36个月。

  业内:勿让老股转让新政催生“隐形超募”

  证监会新出台的老股转让新政直指超募顽疾,未来留给超募的发行新股企业只剩两条路:要么降价发行,要么转让老股。这让一些已经过会的拟发行企业叫苦不迭。为何会如此?事实上,在以前的新股发行中,适当调低募投项目资金量规模已是公开的秘密。
  【打新】

  紧盯IPO 开闸 基金公司备战“打新”行情

  随着IPO 开闸的临近,基金公司已在密集地上报打新产品。11月30日IPO 开闸消息刚一公布,就有基金公司称已在筹备打新基金。在主承销商自主配售制度下,公募基金成为主承销商的重要客户;网下配售新股的40%优先配售也有利于确保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的主体配售地位。

  投资者“打新”意愿强烈 专家建议理性看待新股收益

  深交所日前公布了市值配售细则,市场“打新”一族终于有了一份新规则下的操作蓝本。记者从券商营业部了解到,投资者对于新股重启普遍抱以较高热情,有部分投资者甚至已是“摩拳擦掌”,一心静候IPO开闸的“大机会”。

  深市投资者持有1万元市值可申购新股

  深交所和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发布通知显示,深市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投资者可申购额度,每5000元市值折算为500股可申购额度,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可申购额度为500股的整数倍。

  【相关阅读】

  借壳新政10日:供求骤变部分借壳方转投IPO

  在借壳新规推出10天后,记者向多位并购业内人士采访时了解到,面对好的借壳方,壳方的谈判地位正在明显弱化,诉求也在降低。而在此之前,壳费、对重组方资产质量的挑剔、对后续承诺要求等等,均是双方博弈的重点。此外,一些原先打算借壳的企业继而转投IPO。

  借壳上市申报格式“刷新” 申请人需额外提供IPO必交的四类报告

  借壳审核等同IPO的新规出炉后,监管层进一步明晰了借壳所需申报材料。证监会日前明确,构成借壳上市的资产重组,除需提交常规重组申请文件外,申请人还应额外提交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最近三年及一期的纳税证明文件等四类报告。

  【市场影响】

  各路长线资金积极备战IPO重启 A股市场不差钱

  按照证监会此前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安排,IPO即将于2014年1月重启。很多投资者都担心IPO重启会分流二级市场的资金,但事实上,目前,市场并不缺资金,社保、保险、QFII、RQFII、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多路资金正在进入或准备进入A股市场,A股市场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