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便已经引起广泛的议论。据国家统计局安排,今天这一数据将揭晓。市场机构和专家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低于7.5%几成定局,预计放缓至7.3%左右。不过专家分析,二季度经济会有所改善,增速可能走升;中国经济仍处在合理区间,没有必要、也不会因为增速放缓采取刺激政策。

  经济增长低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或放缓至7.3%

  在3月份和一季度的外贸数据公布后,专家们意识到经济增速可能会预期的差。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预计,一季度经济整体上会低于市场预期,增幅可能在7.3%-7.4%。

  2月底以来,市场机构和投行纷纷对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做出预测。中信证券和申银万国都预测一季度经济增速为7.4%左右。稍显悲观的国际投行们,比如美银美林、澳新银行(行情 专区)、法国兴业银行和瑞穗证券等则给出了7.2%的较低预测值。

  王剑辉分析,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是多重利素重叠所致。从内部看,当前经济只是阶段性的低迷,更是中国主动结构调整的结果;外部则是国际经济活动放慢,尽管欧洲经济回升,但乌克兰局势对全球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我国3月份出口回落,外部需求不足。

  中金公司则表示,国内需求疲软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3月份PPI降幅进一步扩大至2.3%,环比下降0.3%。专家分析,PPI降幅扩大说明市场需求不旺。

  国家信息中心机构及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也表示,一季度经济增速在7.3%左右。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速逐渐下降,一方面利率水平偏高,另一方面去年底以来,货币和财政政策稍微在收紧;另外需求不足,PPI 同比降幅扩大,反应出钢铁、水泥和玻璃等行业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但他认为,出口下降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不大,出口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的数据不准、基数较高导致。

  3月多项先行指标回升,二季度经济或将改善

  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会放缓至政府调控目标之下,但是对于二季度经济市场和专家都显得较为乐观。王剑辉表示,今年二三季度肯定会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二季度国内企业开工增加,需求会回升;另外,外部经济逐步稳定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更有专家直言,一季度的增速下滑只是短期下降,不能因此唱衰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潜力仍充足,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将会大幅提升。专家分析,另一个原因是技术因素会是经济呈现自然回升。

  祝宝良对中新网表示,二季度跟一季度差不多,维持在7.5%的水平;当然有好转的话,也不会好很多,投资增速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5%左右,比一季度略有回升。”在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看来,中央明确提出不以GDP增长论英雄,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和房地产(行情 专区)市场降温,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行为模式和投资意愿正在转变;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和效益下滑等对经济短期回升构成制约。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铁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日均发电量等多项经济先行指标出现回升,这些数据也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会有所改善。

  最近稳增长措施已经陆续出台,财政支出力度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优惠也在落实,而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祝宝良预计,这些措施对上半年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

  经济仍会在合理区间,不必要出台刺激政策

  针对经济增幅可能放缓,中国领导人已经连续释放信号,不会采取刺激政策。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他强调,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也有专家表示,经济增速下降并没有伤及就业。据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分析,以前GDP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80万就业人口,目前可以吸纳140万-160万人就业,就业压力不太大。

  央行行长周小川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也表示,只要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合理区间,不一定采取重大的调控措施,但微调当然也还是可以的。

  王剑辉分析,货币政策微调的技术性比较强,通过流动性管理,稳定资金价格。而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把投资放在棚户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些长期的投资促内需;不能通过刺激制造需求,不为了追求增长而采取刺激措施。

  “经济增速如果保持在7.3%-7.5%,大的刺激政策确实没有必要。”祝宝良表示,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但也在7.5%左右。不过他提醒,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数据预测】

  一季度GDP预期放缓 各地不淡定加码投资基建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一季度的经济指标数据。而在此前,已经有多家分析机构对一季度的经济形势作出了悲观的预测,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低于7.5%,一些机构甚至预测为7.2%。

  【近期数据解读】

  M2增速最低值真相

  分析人士指出,M2的低速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新金融业态发展分流货币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能用以前的标准来衡量目前的增速,也不宜过分看重M2短期波动。目前看来,M2增速与宏观经济指标基本适应,而货币市场利率回落也印证了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短期内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和必要性不大。但与此同时市场也有不同的声音。

  一季度用电等多项指标良好 经济结构现积极变化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一季度数字,不出意外的话,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消费,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去年同期,将略有下滑。

  地价告别狂欢 差别化调控呼之欲出

  国土资源部下属智囊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环比增速为1.89%,较上季下降0.17个百分点,为7个季度来首次收窄。

  融资总量与M2齐失速 央行及时解读派发“定心丸”

  人民银行罕见地在上午10时许的交易时段公布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并且罕见地当天及时就相关数据进行通气解读。当天,人民银行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今年全年M2增长可能呈现与去年“先高后低”相反的局面,即“先低后高”:二季度后M2增速将回升,全年可能达到或超过13%。

  【政策动作】

  李克强经济“微创手术”: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保姆式”的政府。他们频繁地“救市”,对一切发生价格波动的领域发放补贴——包括猪肉、粮食,乃至大蒜和生姜,而市场的脚步总是比政府要快一拍。李克强决定给自己换个角色。他声称,只要中国经济增速没有突破影响就业的“下限”,通货膨胀率不超过“上限”,政府就不会出台干预市场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是“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微刺激”三箭齐发“民生牌”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微刺激”成为当前缓解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重要途径。4月初,政府公布的三项经济推进措施将稳增长措施进一步细化,铁路和保障房等“民生项目”成为未来重点建设投资的领域。专家指出,在利民生与促转型兼顾的政策脉络下,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将有可能成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发展方向,从而与铁路和保障房建设一同成为微刺激政策实施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