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数据明日出炉 GDP或低于7.5%

2014-04-15 16:56:39

  一季度GDP增速或跌破7.5% 短期周期因素叠加施压

  PMI、外贸以及物价等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日前陆续出炉。明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一季度GPD数据,机构普遍预测首季GDP增速难超7.5%。
  在此背景下,部分外资机构担心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严重下行局面。那么一季度经济数据该如何解读?完成预期GDP目标究竟有没有困难呢?
  CPI符合预期 中国经济平稳开局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2.4%,1-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3%。这一数据,符合市场的普遍预期。
  从同比数据看,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推升CPI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3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2.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6.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1个百分点。
  近期,猪肉价格的持续暴跌也是造成CPI变化的主要推手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价格的下降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猪肉本身的周期性变化;二是一些新因素的影响,比如八项规定等新的政策从反对浪费的角度所带来的结果。
  同时,由于春节过后气温回升,造成蔬菜、水果等鲜活食品价格下降较多,这也是3月份C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对二季度的物价进行了预测,他说:“经过预测,由于食品价格还会微量上升,今年二季度的物价将会在2.4%左右,对比一季度会有小幅上涨。”
  短期、周期因素合流导致经济波动
  今年前两月,我国的外贸指数和PMI都远低于之前的预期。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5.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3.7%。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6.1%;进口2.9万亿元,下降1.2%。PMI指数则是在今年的前两个月连续下跌。
  对此,孙学工表示,我国现在处于经济的换挡期,有一定的走软也属于正常现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短期和周期的因素“合流”。其中短期因素包括汽车行业的产能波动;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加对出口的影响以及美国环境发生“极寒”等因素。周期性因素是指历年以来一季度的消费数据一直是保持低位的。“但是综合来看,如果没有外部的影响,这些数据是会回升的。”孙学工说。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日前表示,如果除去去年同期一些特别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运行在一个基本合理的区间。而这里的“特别因素”指的是去年同期内地对港贸易中的“套利贸易”大幅增长,推高同比基数,使得前后两年数字出现较大波动。而这一现象,已在自去年5月得到遏制。
  综合前三个月的PMI指数表现来看,1、2月份回落,3月份有所回升,生产、新订单等主要指数均在50%以上,数据波动也在正常范围之内,显示今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因此,有专家表示,宏观调控应着眼降低成本、激发活力,把更多精力放在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上。
  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说:“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他强调,政府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而且,政府也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
  一季度经济增速或跌破7.5%
  国家统计局将于4月16日发布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市场普遍预测,经济增速恐怕会跌破7.5%,将低于政府设定的全年7.5%增长目标,创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增速。
  诚然,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确实在加大,这既是错综复杂国际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客观反映。
  面对经济形势下行的猜测声,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当前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幅也有所回升,中国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
  李克强总理还强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王远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GDP是由需求决定的,一季度的GDP将会在7.3%左右”,由于工业的疲软以及“三驾马车”的涨幅比较低,所以导致经济回落的压力比较大。他强调,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过程。对此,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短期的政策去推动GDP的增长,如果可以有效地保障这些政策的推行,并且外部环境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那么全年GDP7.5%的预期目标则不难达到。(新华财经 )

  【数据预测】

  一季度GDP周三公布 料降至7.5%以下

  国家统计局将于周三(4月16日)发布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市场普遍预测,经济增速恐怕会跌破7.5%,或同比增长7.3%,将低于政府在3月份设定的全年7.5%增长目标,创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增速。

  机构预计一季度GDP增长7.3%左右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将于16日公布的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 D P)同比增速可能在7.3%左右,略低于全年增长7.5%的既定目标,对应环比增长1.4%。随着陆续出台的稳增长政策逐步起效,基数效应改善,二季度起中国经济有望回暖。

  一季度经济数据明日公布 GDP增速或低于7.5%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日程安排,本月16日将公布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从当前已经公布的各类经济指标来看,业内预期,第一季度GDP增速很可能将低于7.5%的年度目标,而多名政府高层人士日前在多个场合频繁表示,中国更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则预示着决策层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一系列发声都是在为市场打“预防针”。

  中国经济一季度放缓或超预期

  据彭博经济学家调查显示,预计中国2014年一季度GDP较前三个月增长1.5%,较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长1.8%有明显回落,同时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一季度GDP较去年同比增长7.3%,较前值7.7%小幅回落。正式数据将于北京时间明天上午10点公布。

  谢亚轩: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7.3%

  展望二季度,他认为,基于翘尾因素影响,通胀数据会缓慢回升;预计随着基数影响的减弱以及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推进,进出口增速有望回升;同时,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也有望回升到9%以上。因此,谢亚轩预计,二季度GDP增速会比一季度要高一些。

  【政策预期】

  周小川:货币政策是否微调视GDP是否偏离

  央行行长周小川刚刚在博鳌论坛分论坛“央行的未来”上说,央行参与了GDP7.5%增长目标的核算,如果经济增长偏离目标增长区间,货币政策会采取微调或大一点的调整。

  一季度GDP跌破7.5%?机构预计降准概率大

  多家机构认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跌破7.5%的调控目标,预计增速在7.2%~7.4%。较为低迷的经济数据也引发业内对于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存在通货紧缩的担忧。

  中国高层频放风 或为一季度经济增速低于7.5%打预防针

  中国对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可能不及7.5%早有心理准备,中央政府并不会为此出台强刺激政策,政策方向也不会有实质偏转;而稳增长的着力点更倾向于定向发力,包括结构型减税及扩大铁路投资规模等。

  一季度GDP增速或低于7.5% 刺激政策将至?

  我国一季度已经发布的多项宏观经济数据(包括进出口、PPI等)低迷,令得市场上对于一季度的GDP预测普遍看低。从中长期看,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没有变化,二季度GDP增速预计将反弹。专家提议出台刺激政策。

  【观点荟萃】

  机构预计一季度GDP增长7.3%左右 专家称二季度有望回暖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将于16日公布的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 D P)同比增速可能在7.3%左右,略低于全年增长7.5%的既定目标,对应环比增长1.4%。随着陆续出台的稳增长政策逐步起效,基数效应改善,二季度起中国经济有望回暖。

  一季度GDP数据:不以高低论短长

  事实上,对于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与分析从3月开始就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近期宏观经济各个先行指标的出台,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更是在人们的心中有了大概的轮廓。

  机构预测首季GDP增速难超7.5% 专家称未伤及就业

  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但不能因此唱衰中国经济,一季度的增速下滑只是短期下降,未来增长潜力仍充足,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将会大幅提升,全年7.5%的调控目标完全能实现。

  一季度GDP数据或助股指完成“最后一跌”

  一季度的GDP增速将在明天正式公布,由于市场对于糟糕的数据(预期在7.3%以下,降至5年低点)已经有充分预期,投资者的关注点已经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政府会“怎么办”?虽然李克强总理已经表态,“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但从地方政府陆续发布颇具投资冲动的各项计划来看,决策层仍然为“稳增长”预留了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