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小微金服:人体生物特征或将取代数字密码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高翔)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密码,未来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或许是人体的生物特征。在昨日的开放日上,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喊出了“用身体杀死数字密码”的口号。
在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大安全产品技术部资深总监曹恺看来,一个人在互联网的账户与此人的身份越来越重叠,慢慢地互联网的账户与个人的身份应该逐渐一体化。人的生物特征,或许会成为更好的标识。
所谓人体的生物特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生俱来的生物遗传特征,比如人脸、掌纹、声音、虹膜、静脉等;第二类是后天的行为DNA,是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多次操作所形成的习惯,比如笔迹、键盘敲击行为、指尖的滑动特征。
自古以来,签字画押就是确认身份和交易的重要手段。笔迹鉴定是否能过笔迹模仿专家这一关?支付宝经过研究后认为,模仿一个图形不难,但模仿整个书写过程就极其困难。新型的笔迹识别早已超越静态的笔迹图形比对,而是包含了对动态书写过程的采样与比对,比如笔画书写顺序、速率和力度的变化、转角的角度等。由于在线下很多场景中,用户已经被要求提供签名,因此笔迹识别对用户来说学习成本也较低。
掌纹,除了用来算命,也可用作身份识别。曹恺表示,由于掌纹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基本不变的,具有唯一性和终生性,非常适合用于身份识别。掌纹比对不仅可以比对掌纹主线及褶皱的方向和位置信息,还可以计量掌纹图像的重心、均值、方差等。
指纹识别,目前已经投入商用。支付宝和华为在9月初已宣布将合作发布指纹支付技术,根据指纹特征确定个人身份,并与支付宝账户关联,在交易时替代密码完成支付。
通过声音,也能进行身份识别。人的发音讲话,都是通过鼻腔、口舌、声道、胸肺多重配合的结果,任何两个人的声纹图谱都不相同。通过特定的设备采集声音,转换成数字信号,几秒钟的语音就能产生庞大的数据量,成为身份辨识的依据。
以键盘录入信息,已成为用户习惯,因为在采集行为特征一环,击键行为最为简便,且这一行为较难被模仿。支付宝基于此研发的风控模型,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用于辅助身份识别,准确率目前超过85%。
最被寄予厚望的,是人脸识别。相较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等,人脸识别无需硬件,只要有一个摄像头和一张图片即可,硬件门槛较低,且不需用户配合,在用摄像头的地方即可采集图片。而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每天有海量的人脸图片已经被上传到互联网上。
FACE++是小微金服的合作伙伴。创始人印奇表示,目前每天有超过8.1亿张照片上传,有60%到70%的都有人脸,因此已有现成的海量数据存在。他希望能尽快与小微金服研发出全球首个金融安全级别的人脸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