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科创中心等关系的初步思考

2015-04-13 10:54:0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张湧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局长 张湧/文

  上海自贸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关系

  3月24日,政治局会议在研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时,明确提出要贯彻“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3月28日发布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纲要中,唯一提到的自贸试验区就是上海。

  我们理解,进入2.0版本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者都是国家战略,彼此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

  首先,上海自贸区居于“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物理空间的交会点,随着贸易便利化等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地,将在沿江沿海运输、国际中转航运、口岸贸易通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上海自贸区居于对外扩大开放与对内深化改革的交会点,对外面向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对内面向全国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承担着以开放促改革、以政府职能转变促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使命。

  第三,上海自贸区居于吸纳国际要素与输出中国要素的交会点,一方面,全球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通过上海自贸区的扩大开放更加方便地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崛起的开放红利,另一方面,以长江经济带为代表的中国要素通过上海自贸区这个桥头堡走向国际、辐射全球,特别是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资本、人才技术、高端装备等方面的重要支撑。

  第四,上海自贸区居于营造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与创设引领全球的规则体系的交会点,一方面要适应后WTO时代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客户体验度,另一方面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在国际规则制订中发出中国声音、注入中国元素。

  上海自贸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系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一方面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十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对提升金融领域的竞争力、话语权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很快,人民币跨境使用已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10%以上,人民币的双向直接投资(FDI和ODI)、基于QFII和QDII的人民币双向证券投资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海外的离岸人民币数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仅香港就超过1万亿。

  如果说过去许多国家和地区愿意持有人民币,更多地是出于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实际需要(中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部分也是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潜在预期,那么在新常态下要促进人民币持续输出并稳步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一是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二是要畅通海外人民币回流的通道,三是要打造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基于人民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自贸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叠加,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基石。上海自贸区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的“国家实验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其核心功能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自贸区金改需求的最佳策源地和金改成果的最佳承载地。

  作为金融贸易区的陆家嘴有足够的多元样本可以发现改革的需求,作为“国家实验室”的自贸区有足够的开放空间可以实现改革的突破,上海的综合城市功能、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高度集聚的金融资源又能确保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落地。

  换句话说,自贸区“一线放开”有利于拓展离岸业务,但其目的应该不是做成离岸市场,而是为了在更大的开放中、在新的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下,提升上海“四个中心”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创新力、影响力和资源配置力。也就是说,自贸区并不是想替代业已存在的一些离岸中心城市的功能,而是要做强上海的人民币在岸中心地位,包括人民币创新、定价、交易和清算中心,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自贸区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在新常态下,动力转换就是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已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真正的经济强国,弱就弱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二是科技。

  提升金融和科技的水平,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谋划,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竞争。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新的战略任务。建设科创中心,核心是全球影响力,关键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强调的“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充分用好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成果,上海自贸区也要根据打造科创中心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如果说1.0版本的自贸区要实现的是贸易自由、运输自由,2.0版本的自贸区要实现的是投资自由、金融自由,那么3.0版本的自贸区可能还要进一步探索国际人才往来自由的问题,让全世界的科技人员、研发人员、专业人员等高端人才能够更加便利地到上海自贸区工作、创业、创新,也让上海自贸区的高端人才与世界离得最近、与市场离得最近。

  为此,要认真研究研发资源跨境流动、离岸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安全等问题,特别是大力鼓励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金融资源、金融要素在自贸区框架下率先实现自由流动、市场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