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七天三提稳增长 点题哪些政策
在一季度GDP数据发布前后的七天,李克强总理密切关注经济形势:4月9日至10日赴东北三省调研并在吉林长春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随后回京并于14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七天内,他在上述三个场合都提及“稳增长”,并点题不少政策。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被“点题”的稳增长政策主要涉及货币、财政、产业等三个方面。货币政策方面是降准降息;财政政策主要为减税、加大基建投资;产业政策则主要提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国际产能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政策工具中,李克强直言:最大的工具是“改革”。因此,在4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他要求,“对于那些促进稳增长、保就业的改革,要抓紧时间,尽快出台!”
近期李克强提到的改革主要涉及简政放权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他在最近一个月内两次提出“硬要求”:年内务必实现“一照一号”。
货币政策:降息、降准
在一季度数据即将揭晓的前一天,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宏观经济学家是座上宾。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和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会上均谈到名义利率下调但实际利率上升、融资成本随之攀升的问题。李克强当场追问:一季度你们评判是上升还是下降?现在市场对降准和降息更看重哪个?
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去年以来央行启动了两次降息,一次全面降准。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企业融资成本3月末为6.83%,比去年底下降12个基点,比去年同期降50个基点,证明两次降息有效果。
但这远远不足以缓解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因为同期PPI大幅下降了120个基点,意味着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不降反升。
“形势逼人,稳增长保就业要求更大力度降息降准。”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就此说。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货币政策在逆周期下应该是稳健偏松,但实际运行中却是稳健偏紧,下一步货币政策应该进一步宽松。”他认为,二季度准备金率应该下调1-2次,每次50个基点,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财政政策:减税、基建投资
在14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减税”也是重要议题。李克强在会上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就业,从当前看,必然要减税。” 他还专门提到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减税。
其实,3月初公布的2015年政府工作早已明确今年减税工作思路: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专门部署并出台了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4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决定,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其中特别提到,“尤其要落实好对小微企业减免收费基金的政策。”
从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表态来看,针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定向减税还会有政策出台。
此外,李克强也多次提及加快基建投资,五天内已经三度做出表态。
4月14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他提出“要抓紧政策措施和相关项目落地,精准增加短板投资。”所谓短板投资就是公共产品有效投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建项目都涵盖其中。
4月11日,李克强对部分地区铁路建设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继续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铁路重大项目建设。
4月10日的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提到促进东北经济平稳运行,当前要突出抓好几件大事。首要强调的就是,“尽快启动一批可以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交通、水利、城市地下管网等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入,一些条件成熟、群众急需的‘十三五’规划项目可提前开工。”
交通部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铁路完成投资826亿元。与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今年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相比,仅完成了十分之一。预计接下来铁路投资步伐会加快。
产业政策:“互联网+”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国际产能合作
除货币和财政政策外,今年稳增长政策还涉及产业政策。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整套有规划的政策组合,包括货币财政以及产业政策,政策之间是互相呼应和协调,以期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来应对经济增长下滑的严峻局面。”
而近期被李克强“点题”的产业政策主要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国际产能合作。
在14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指出,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第二天,他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除了上会文件原有表述之外,他特意要求加上“年内实现‘一照一号’”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两项内容。
据了解,工信部带头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望于近期出台。
改革: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改革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高层多次强调,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不少政策工具。不过,李克强说,“最大的工具是‘改革’”。
按惯例,每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都会研究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并就下一步工作做出安排。与以往不同,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这个时段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安排接下来工作重点时都是“部署落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需要一提的是,2014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而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
在今年一季度数据发布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实施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对外开放、民生保障等方面38项改革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首要强调的是简政放权。会议提出,再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投资创业门槛。
李克强在会上还特别要求在上会文件中加入“年内实现‘一照一号’”。“一照一号”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月内李克强第二次提出“一照一号”的改革年内务必实现的“硬要求”。上一次提出是在3月20日在国家工商总局考察时。
针对投融资体制改革,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公共领域大力推广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吸引社会投资,着力营造释放消费潜力的体制机制环境。
李克强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也提到,财税、金融、价格、投融资等一系列改革也要同步推进,以形成叠加效应,释放改革红利。
【相关阅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以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决定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在调整能源结构中促进稳增长。
李克强表示,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力措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
李克强指出,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灵活施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
4月9日—10日,李克强专程奔赴吉林长春,重点考察了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并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现场“督阵”东北经济。
李克强表示,中国要维护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并且愿意做其中的建设者。如果这个体系需要改革,中方也愿意与各国一道,共同推动这个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
【宏观数据】
一季度中国经济的体检报告出炉。尽管7%的增速表明中国经济的成长速度慢了,但服务业占比提升至历史新高,新登记注册企业数激增,网上消费是同期消费整体增速的四倍……种种指标都显示,经济结构加速优化,GDP似乎更为健康了。
1-3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861家,同比增长22.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14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3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030家,同比增长0.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
财政部公布2015年3月财政收支情况。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91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5.8%;扣除部分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影响,同口径增长4.2%,增幅比1-2月(1.7%)有所回升,但总体仍延续低增长态势。
【相关板块】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认为,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年,一大批铁路项目到今年年底将逐步建成开通,其中包括四纵四横高铁网和成绵乐、成渝、贵广等西部客专。
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在即。据权威人士透露,己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将在月内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受益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