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午盘跌幅收窄 坚守低估值蓝筹
中国证券网讯 周二,沪深两市跳空低开,盘中震荡下行,沪指一度跌破3100点,创业板指深跌近6%,随着银行股展开护盘,股指跌幅收窄回升。截至11:30,上证综指报3172.03点,跌幅1.06%,成交1993亿元;深证成指报10289.58点,跌幅2.46%,成交1723亿元;创业板指报1941.9点,跌幅2.75%。
盘面上看,银行、大金融、石油行业、北京板块、券商涨幅居前;通用航空、航天航空、北斗导航、无人机、军工跌幅居前。
从市场的情况来看,短期内市场将延续震荡行情,但大幅下跌的空间并不大。尤其是部分蓝筹个股,或许已经来到了“底部区域”。
例如,招商证券认为,低估值蓝筹或已经探明了估值底,同时与前期下跌不同的是,当前低估值蓝筹对于市场情绪波动的抵御能力大幅增强。和前期相比强平压力不大,机构仓位下降避免先杀流动性好的标的,提供估值基准的中长线价值投资者已经开始愿意越跌越买。
当然,短期内由于市场压力较大,短期内蓝筹股指可能也无法出现大幅上调。因此,投资者应自下而上坚守有业绩支撑估值相对合理的白马成长股和低估值蓝筹。
对于9月的市场来说,中金公司认为,未来市场演绎有三种可能的情形,关注汇率及利率走势。政府稳定市场的措施可能会在短期内继续提振市场情绪,从中期来看,在增长预期偏弱背景下,人民币贬值预期带来的稳汇率和稳国内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将逐渐演化,使得汇率、利率走势及政策应对是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尽管中期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短线不用过于悲观,未来则需要跟踪汇率预期以及相应的政策应对来动态调整上述三种情形的概率。同时如果市场波动再次加大,也要防范融资融券和股权质押对个股流动性的影响,建议坚守质量和价值个股。
【市场动态】
周一,两市两融资金再现大幅净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昨天表现并不抢眼,但券商股整体获得融资资金净流入。
8月期指行情以缩量下跌收官。昨日,市场呈现明显的期弱现强格局,期指表现弱于现货指数,且走势分化。中证500期指跌幅较大,而受银行板块尾盘拉升影响,上证50期指跌幅较小。
2000亿资金投放公募运作满月 “证金系”基金整体表现稳健“抗震”
7月31日,南方消费活力、易方达瑞惠和招商丰庆3只基金分别成立,加上7月13日华夏新经济和嘉实新机遇2只基金,迄今证金公司2000亿投放于公募基金的额度运作已满一个月。从净值变化上看,5只基金表现整体稳健“抗震”。
调查了解,目前多家券商的外部系统接入业务仍然处于“增量”全面叫停状态,而除场外配资、账户非实名制问题外部系统外,涉及程序化交易的外部系统也被叫停。
结构化资管产品过高杠杆问题正受到监管层重视。下一步可能会下发有关券商资管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券商合理控制产品杠杆水平,同时严格管理资管产品的账户等。
如果作为历史样本来看,这一轮市场的巨大翻转“亦喜亦悲”,悲伤者罗普大众不少被深套,当然亦有逃顶者得到了雀跃的名声;喜者则是极端市场催生出一些列“怪现象”,可以期盼,接下来一些列“管理办法”的出台,会带给我们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市场。
仅在8月就有350多家上市公司接受多种形式的调研,其中基金公司参与了近200家公司的调研。基金通过调研“蓄势待发”,寻找优质标的,其调研的轨迹则隐含市场的后续机会。
统计数据显示,8月以来,两融余额再度纳萎缩。截至8月28日,融资余额已从7月31日的1.34万亿元大幅缩水至1.07万亿元。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融资余额已大幅萎缩2631.79亿元。
8月份,外汇局分别发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新增投资额度23.52亿美元和55亿元人民币。共计约20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度将驰援A股。
【周边市况】
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刚刚过去的8月让大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同呼吸、共命运”,剧烈震荡成为全球股市最明显的特征。
【后市观点】
尽管昨日两市大盘跌幅收窄,但仍有近300多只个股以跌停报收,市场悲观情绪依然浓重。接受上证记者采访的多位资深私募人士表示,在经过前期大幅挤泡沫后,上证综指在3000点附近可能已是底部区域。
“目前不止A股不易做,全球整个投资环境都很难把握。”保险四巨头投资掌门人均如此感慨。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加大了投资难度,股市变得令人难捉摸,以往波段操作的战术接下来未必依然奏效。
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也开始认为,股指或已阶段性见底,投资者可重点关注那些股息率超过一年期固定收益利率的公司。
本轮暴跌之后,上证综指的下跌幅度高达44%,已“回吐”年内涨幅,今年入场的资金已全部成为套牢盘甚至深套,而空头在连续下跌中早已失去做空筹码。悲观情绪宣泄之后,维稳组合拳容易帮助市场构建阶段性底部。
展望9月份,股指突然出现大反转的可能性并不大,在资金面、经济面、情绪面的“三面博弈”之下,宽幅震荡仍将是大概率事件。
自上周起,股市开始迎来一轮普遍性回暖反弹,接下来将转向缓慢而复杂的趋势建立。市场寻找新的价值成长投资主线的同时,结构性去泡沫还会持续,投资情绪重归常态仍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