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降”不改震荡格局 A股或继续“艰难”上行
⊙记者 刘伟 ○编辑 枫林
周一,市场在央行“双降”的利好下高开,但最终走出宽幅震荡形态。沪指围绕3400点一线反复震荡。虽然两市成交放大至万亿,但指数涨幅并不明显。在当前资金利率中长期走低、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部分板块估值泡沫已经较为明显。同时,资金不断关注相关热点,形成部分领域的赚钱效应。分析人士认为,基于对系统性风险短期难以形成的考虑,预计后市股指将在充裕流动性和结构性的高估值博弈中“艰难”上行。
流动性充裕 结构性泡沫明显
从周一市场的反应来看,央行“双降”强化流动性宽松预期带来指数高开,且热点较为丰富,航天航空板块上涨3.68%,券商信托行业上涨2.12%。新能源汽车继续受到资金追捧,并且向纵深发展。资金追逐方向从开始的充电桩、电池,向目前的整车标的发展。
10月以来市场震荡上行,尤其是创业板指数涨幅超过20%。从当前依然活跃的市场参与各方声音来看,其参与市场主要基于两个逻辑。一方面是中长期利率下降,钱多和资产配置荒并存。另一方面是中短期内系统性风险不存在。同时,近一段时间内,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基于这样的判断,存量资金在10月入场参与度较高,形成了一定的反弹,且这两个逻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不会有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不得不注意的是,有分析人士指出,当下A股估值仍然较高,目前创业板市盈率100倍。相较世界主要资本市场,这种高估值背景下的投资实际上面临一个中长期市场估值泡沫回归的背景。对于股票市场来讲,如果经济增长继续下落、债券市场出现泡沫破裂下跌、币值出现贬值的不确定性等,其总体难有趋势性机会。
关注转型 后市或“艰难”上行
在资金多和结构性估值泡沫的同时,我们看到一些资金和机构参与度也较高。无论是周一的军工等板块,还是前两周市场追逐的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行业,都有较为可观的涨幅。其中新能源汽车不但月度销量数据良好,而且年度业绩锁定能力也强,成为资金重点关注对象。新能源车指数本月涨幅已经达到20.67%。这些资金的足迹显示,在当前背景下其对传统行业并不感兴趣,对新兴产业则表示出重点关注。这表明资金从实际行动上,还是更关注中国经济转型的可能龙头行业和板块,其核心思路是关注中长期产业经济转型趋势。
对于后市,有深圳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在目前市场情况下,市场处于钱多可配置资产相对少、系统性风险不大的环境,指数向下空间不大,但向上受到估值压迫,同时不存在年初的大量增量资金的动力。最终,市场将通过不断寻找可持续的结构性机会来推动指数“艰难”上行。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报于3429.58点,上涨17.15点,涨幅为0.50%。深证成指收报于11687.77点,上涨84.31点,涨幅为0.73%。两市成交额放大至1.11万亿元。创业板指数收报于2527.48点,下跌10.90点,跌幅为0.43%。
修复行情有望升级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双降”没有让大盘兴奋,投资者心态相对谨慎,反而有助于修复行情深入。成长主题领先股持续走强,修复行情有望升级。
所谓修复行情就是针对长期均线的一次反抽,其技术分析含义就是确定中长期趋势的一次全面回暖行情。每一轮行情基本上都会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启动期(点),此时市场整体保持犹豫、冷静,局部牛股不断出现,但大盘指数还缺乏明确方向;其次是稳定期(线),市场开始转向谨慎积极,此时大盘指数也开始出现向好拐点;第三阶段当然就是飙升期(面),投资者普遍大胆进取,大盘指数形成明确上涨趋势。显然,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引领市场的牛股基本上集中于新产业成长主题,而权重蓝筹股保持稳定,各大指数整体平稳,但长期均线(120日、250日)还处于反压或平行状态,并未转向支撑格局,像领先的强势指数创业板综指正在向120日均线(3040点)靠近,而紧跟其后的中证500、中小板综指,还继续盘旋于250日均线,最弱势的上证指数则正在尝试突破250日均线(3530点)。
现在看上去上档阻力重重,投资者情绪也谨慎,但由点到面,观察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国企改革以及教育、体育、医疗服务等核心成长主题的领先股,像上海普天、万向钱潮、万马股份、同有科技、东方国信、三丰智能、博实股份、振芯科技、中国高科、道博股份、达安基因等,其运行格局基本上能够有效突破长期均线的反压并转入右侧交易状态(股价稳定于长期均线上方),领先股的中长期趋势正在全面建立。由此推测,接下来指数也会逐步转强,行情有望持续深入并试图向第二阶段转移。领先群体(创业板、中小板和中证500)保持强势的同时,券商、保险股也开始回暖,上证指数最终也有望突破250日均线。
不过,决定行情高度的肯定是创业板综指,目前正处于对120日均线突破的关键时点。此时,需要重点关注领先股的动向。
首当其冲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国家层面推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长拐点,看好从整车到电驱、电控、电池再到汽车电子产业链各领域的优势企业。当前股价运行趋势最强的是多氟多(拟收购整车企业,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即将实现历史新高,比亚迪、万向钱潮等全产业链股也开始转向大型多头排列,这种趋势性逆转,对相关成长投资主题整体构成支持。
其次,列入国家战略的大数据也正在成为打破TMT市值天花板的突破口。大市值领先股就是紫光股份,以并购香港华三、西部数据等后的盈利能力估测,股价市盈率还处于40倍左右(TMT行业估值下限区域),支撑其成为千亿市值(100元左右),产业发展又处于“台风口”,其“鲶鱼效应”将会持续强化,如同借壳回归的中概股七喜控股(分众传媒)、银润投资(学大教育)等引领域数字营销、在线教育群体整体转强。目前同有科技、东方国信、东方网力、天玑科技等已转向多头排列。大数据所涉及的领域也无处不在,与之紧密相关的还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能源互联网、精准医疗、军民融合等,其中,像科大讯飞、机器人、汇川技术、中恒电气、浪潮信息等中大市值品种,都处于由弱转强的临界区域。
整体上,内外环境都有利于修复行情深入。现阶段行情已处于由局部牛股向指数突破的关键时点,只要领先股能持续领涨,行情就将顺利推动指数拐点的形成。当然,中长期趋势的建立还需要一些时间。不管怎样,新产业成长股都会是中长期的最佳选择。
【市场聚焦】
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公开表态,“《证券法》修订草案的二审最快也要12月,后面的三审以及出台只能等明年看了。”
对于四季度,绩优基金认为,虽然难有系统性行情,但是结构性行情将长期存在。看好新能源汽车、城市规划建设投资、国企改革以及“十三五”规划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市场动态】
最新市场信息显示,除一直看好的银行股之外,非银板块也逐步进入保险资金的视线,一些主流大型保险机构正在积极挖掘多元及创新金融板块的投资机会。
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进行时,券商持仓情况逐渐浮出水面,截至10月26日,券商现身116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在化学制品、化学制药、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等行业最为集中。
在上周五证监会开出巨额罚单后,妖股似乎“妖气不再”。昨日,证监会处罚涉及的特力A跌停。一批此前曾连续涨停的“妖股”如海欣食品、暴风科技、梅雁吉祥、安硕信息等开盘便出现暴跌。
原公募一哥,现私募大佬王亚伟在三季度似乎进行了大幅度减仓,其中包括近期的妖股之一暴风科技 。不过,深陷经营困境的*ST中鲁时隔多年后再次获得其垂青,令人十分意外。
周一,指数虽然未有大幅上涨,但个股较为活跃。机构对个股参与度较高,买入积极。其中航天发展、平潭发展、京山轻机、鑫龙电器、万润股份等个股被机构净买入。
【海外市场】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6日涨跌互现。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3.65点,收于17623.05点,跌幅为0.13%。
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6日收盘下跌,报收于6417.02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7.06点,跌幅为0.42%。欧洲其他两大主要股指涨跌不一。
【后市观点】
机构普遍认为,“双降”有利于强化流动性宽松预期,进一步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但基于存量资金为主、增量资金为辅的博弈环境,市场面临三季度成交密集区的较大阻力,股指或在不断震荡蓄势中向上。
不可低估“双降”透露出的中长期货币宽松取向,宽松货币环境将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货币宽松仅是市场上涨的必要条件,决定性条件仍然是改革预期回暖。
反弹之路并不平坦,大小盘风格切换、个股显著分化、抛压盘涌出暗示市场将高位震荡,但在资金利率下行与风险偏好上升的支撑下,A股强势基调不改。
对于A股市场后续的走势,市场人士也开始逐渐提示风险,认为赚钱效应最好阶段或已过去,股指将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关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