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马英九历史性握手 把握契机共创未来
新华社评论员:把握历史契机,共创两岸未来
2015年11月7日,是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踏出了自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政治互动往来的历史性一步,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页。
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穿越66年峥嵘岁月,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相握,瞬间顿成永恒。会面中,两岸领导人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积极共识。这一在历史关键节点的重要会面,必将深刻影响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不仅使两岸同胞对两岸关系光明前景更加充满信心,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历史性的一刻来之不易。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中,几多风雨、几度波折。从兵戎相见、炮火连天,到军事对峙、尖锐对抗,骨肉至亲被一湾海峡分隔长达数十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封锁的坚冰始被打破,两岸交流得以恢复。然而,其后因“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与破坏,台海局势一度险象环生。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终于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开启了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
如今,穿过历史烟尘,两岸领导人相向走来。这一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历史性会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七年来,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会协商签署的23项协议解决了关乎两岸同胞利益的诸多问题,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两岸各领域交流蓬勃发展,密切了两岸同胞感情。两岸协商处理有关涉外事务,减少了内耗。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凝聚着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善弈者谋势。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致力开辟两岸关系新前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取得新进展。从倡导“两岸一家亲”,到提出“两岸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新理念新主张,体现了大陆方面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和平、造福两岸同胞的善意、诚意与责任担当。
当前,两岸关系处于重要节点,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和台海和平稳定。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回应了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的关切。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提出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四点意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有了这个“定海神针”,才能巩固台海和平稳定的局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反之,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鉴往可以知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台海动荡紧张,两岸冲突对抗,民众深受其害;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也为国际社会所支持。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需要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既加强交流对话、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解决各种难题,又管控好矛盾和分歧,推动两岸关系破浪向前、行稳致远。
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与福祉。大力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利益融合,不断扩大两岸同胞的直接往来,就能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与获得感,进一步融洽感情、增进理解,实现心灵契合。
时光流逝,抹不掉民族印记;海峡天堑,隔不断骨肉亲情。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与两岸同胞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这一梦想,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我们真诚地呼吁,两岸负责任的政党、有识之士和广大同胞把握时代大势,顺应历史潮流,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
前不久,北京降下今冬的第一场雪。中国有句老话叫“瑞雪兆丰年”。我们期盼,两岸领导人会面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开辟两岸关系发展新空间。我们坚信,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就一定能共襄民族复兴的伟业,共享民族强盛的荣耀。(完)
【历史性时刻】
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新加坡11月7日电(记者陈斌华 赵博 查文晔)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7日下午在两岸领导人会面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会面对当前和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有六点重要意义。
新华社新加坡11月7日电(新华社记者陈斌华、孟娜、王聪)公元2015年1月7日,一个将永载史册的日子。下午3时,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见大厅。身着深色西服,分别系着红色、蓝色领带的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从大厅两侧同时走出,相向而行。在黄色幕布中央前方,他们将手伸向对方,紧紧握在一起。
【各界反响】
新华社台北11月7日电(记者吴济海、李寒芳)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7日下午在新加坡会面,受到台湾各界高度关注和肯定,认为双方在会面中皆强调继续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扩大两岸交流,为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九二共识” 巩固和平发展——大陆学者解读两岸领导人会面成果
新华社北京111月7日电(记者查文晔 齐湘辉 赵博)“两岸历经几十年敌对状态,曾一度走到战争边缘,如今看到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到一起,非常激动,其重大意义怎么形容也不为过。这次会面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影响,将对两岸关系发展起引领作用。”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幽燕说。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海外各界、华侨华人积极评价此次会面的历史意义,相信会面将有助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对世界与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产业机遇】
新华社厦门11月8日电(记者付敏)日前在厦门举行的中国游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两岸游艇业者表示,目前两岸正处在发展游艇旅游业态的好时期,两岸游艇产业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提出四点意见
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华社新加坡11月7日电(记者陈斌华、孟娜、王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习近平指出,今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
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
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就此提出4点意见。
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
第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30多年来,两岸关系总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8年后,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处于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两岸关系已经不再处于以前那种激烈冲突、尖锐对抗的敌对状态。
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台海动荡紧张,两岸冲突对抗,民众深受其害;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
两岸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对话,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推动解决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难题,同时管控好矛盾和分歧。设立两岸热线,有助于双方及时沟通,避免误判,处理紧急问题。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可以先建立起来。
60多年来,两岸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
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想法和感受,重视并推动解决了许多与之相关的问题。只要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两岸双方可以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台独”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只会给两岸同胞带来深重祸害。对此,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
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办好。
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对货物贸易、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问题,双方可以抓紧商谈,争取早日达成一致。我们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
要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为民族未来培养优秀人才。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希望在青年。现在还有很多台湾乡亲从未来过大陆,我们热诚欢迎他们来大陆走走看看,参与到两岸交流大潮中来。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两岸基层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第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有延绵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但近代以来却屡遭列强欺凌。120年前,台湾惨遭外族侵占,成为全民族的剜心之痛。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才洗刷了半个世纪的民族耻辱。透过历史风云变幻,可以深切体会到,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走完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才赢得的胜利。两岸双方应该支持鼓励两岸史学界携起手来,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两岸同胞应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团结一心,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马英九表示,2008年以来,两岸共同创造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获得两岸及国际社会普遍赞扬,要善加珍惜。“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要巩固“九二共识”,扩大深化交流合作,增进互利双赢,拉近两岸心理距离,对外展现两岸关系可以由海峡两岸和平处理,同心协力,为两岸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双方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
会面后,两岸领导人共进晚餐。
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参加相关活动。
张志军: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两岸关系发展有六点重要意义
新华社新加坡11月7日电(记者陈斌华 赵博 查文晔)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7日下午在两岸领导人会面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会面对当前和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有六点重要意义。
他说,第一,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双方对两岸关系66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尤其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两岸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两岸双方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第三,会面是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作为共同政治基础的再确认,对两岸关系未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两岸交往互动层次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两岸沟通对话,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同胞。第五,这次会面也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第六,会面有利于激发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同心协力,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张志军说,两岸领导人会面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此前在多个场合表明了这一态度。2008年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两岸之间还存在一些政治分歧。因此,两岸双方通过沟通,商定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按照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也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完)
特写:历史性握手 为了两岸共同未来
新华社新加坡11月7日电(新华社记者陈斌华、孟娜、王聪)公元2015年1月7日,一个将永载史册的日子。
下午3时,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见大厅。身着深色西服,分别系着红色、蓝色领带的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从大厅两侧同时走出,相向而行。在黄色幕布中央前方,他们将手伸向对方,紧紧握在一起。
这一握,穿越了66年的历史风雨。这一握,树起两岸关系史上重要里程碑。
数百名等候多时的媒体记者见证并记录下这一珍贵瞬间,让瞬间成为永恒。大厅里一时光芒闪烁,快门声响成一片。
习近平、马英九面带微笑,面向媒体。80秒钟,两只手始终紧紧握着。
紧握,是因为这一握来之不易、尤为珍贵,是因为两岸同胞、海内外中华儿女期待这一刻太久、太久。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过去的66年里,台海上空曾经阴云密布,军事对峙、咫尺天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两岸才打破藩篱、亲人团聚。但“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一度让两岸关系濒临危机。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经过互信与成果的累积,今天双方终于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曾经新加坡,又在新加坡。1993年到新加坡报道“汪辜会谈”的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执行副总经理杨盛昱,在再度见证两岸关系重大突破后激动地说:“此次握手具有全球意义。作为两岸新闻报道的老记者,我曾经期待很久,也曾经不再期待。所以今天既意外,更惊喜和兴奋。”
在现场采访的澳门广播电视公司记者马祈仕说,这是意义非凡的历史性开端。“一切皆已开始,历史不会倒退”。
握手毕,习近平、马英九热情地向记者们挥手致意。随后,两人并肩前行,进入举行正式会面的金塔厅。
“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的讲话,表达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历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完)
台湾各界高度评价两岸领导人会面
新华社台北11月7日电(记者吴济海、李寒芳)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7日下午在新加坡会面,受到台湾各界高度关注和肯定,认为双方在会面中皆强调继续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扩大两岸交流,为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7日下午,台湾各大电视新闻台、门户网站等媒体,对两岸领导人会面进行了长时间直播和滚动报道,对两岸领导人会面时的“历史性握手”做了反复报道,许多台胞也在社交媒体“刷屏”这一历史性画面。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两岸领导人见面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国民党乐见任何有利于两岸和平的交流。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邵宗海说,两位领导人都强调要继续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也提出要为两岸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这令他印象深刻。两岸领导人的表态为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两岸共同繁荣,进一步筑牢了基础,给人信心,也让人看到了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担当。
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感慨地说,两位领导人握手互动的场面,毫无陌生感,让人感到温馨,给人一家人的感觉。
他表示,这次会面,透露出双方对许多重大问题都同样关注,也有趋于一致的看法,包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希望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继续扩大两岸交流,致力于两岸互利共赢等,“这是两岸同属命运共同体的表现”。
哈尔滨台商协会副会长徐正文一直收看直播,并在微信朋友圈连“刷”了9条相关内容帖文。他激动地说,两岸领导人握手非常有默契,奠定了历史性一刻。双方重申“九二共识”为两岸巩固政治互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兄弟再吵架,没有隔夜仇,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他说,只有先确立政治互信,两岸才不会走回头路,才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金门王大夫一条根企业集团总经理王建顺对记者说,会面非常成功,两岸领导人以两岸福祉为依归,以两岸人民为考量。两岸领导人谈到了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台商对此乐见其成。
他表示,金门曾经是两岸对峙前线,金门人也是两岸和平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很高兴看到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回应了两岸同胞要和平、共发展的共同心声。
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赖正镒对媒体表示,这是一场成功的会面,气氛比他预期的要好,对两岸和平发展有正面意义,也对两岸经贸往来有助益。
坚持“九二共识” 巩固和平发展——大陆学者解读两岸领导人会面成果
新华社北京111月7日电(记者查文晔 齐湘辉 赵博) “两岸历经几十年敌对状态,曾一度走到战争边缘,如今看到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到一起,非常激动,其重大意义怎么形容也不为过。这次会面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影响,将对两岸关系发展起引领作用。”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幽燕说。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周志怀表示,习近平在会面中的讲话高屋建瓴,以情开场,以历史为铺垫,以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为主轴,以台海和平、民族复兴为落脚点。两岸领导人在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携手振兴中华等方面的共识,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认为,习近平的四点意见,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理论,内涵丰富,相当重要。其中,“九二共识”是共同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实践道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发展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根本目标。
会面中,两岸领导人都强调“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应动摇。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表示,能够夯实共同政治基础,就能稳定和平发展大局,就能持续推进和平发展进程,就能为两岸同胞谋更多福祉。他认为,此次双方都强调“九二共识”的基础意义,可以说是两岸最大的共识和公约数。
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认为,此次会面中,两岸领导人都充分肯定了7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成果,会面充分说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是成功的。
李义虎表示,双方领导人都展示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在两岸仍旧存在政治分歧的情况下,首先要稳住和平发展的大局,再逐步寻找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表示,以两岸人民的利益为依归,继续扩大交流、深化合作,是两岸领导人此次会面的一大“交集”。“两岸领导人能够实现会面,与2008年以来两岸在经济合作、人员往来等方面形成的大交流、大发展局面密切相关。因此,会面中双方继续强调为两岸民众谋福祉是顺理成章的。”
朱松岭表示,习近平的讲话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充分展现了大陆方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愿意让台湾同胞首先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的诚意是一以贯之的。尤其是习近平再次强调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更是着眼于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长远举措,对于两岸民众消除隔阂,增强互信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领导人都强调了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这对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殷存毅表示,这向世界展现了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问题,并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两岸领导人此次会面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经验的一次总结,也是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指明方向。”杨幽燕表示,只要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一定会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两岸领导人会面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海外各界、华侨华人积极评价此次会面的历史意义,相信会面将有助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对世界与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发布消息说,两岸领导人会面以一个中国为原则进行,其中一大重要议题就是促进地区间关系和平发展。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具有历史意义,是两岸关系发展重要一步,直接关系到两岸的未来交往。
法国主要新闻电视台BFMTV播出了会面的电视画面,认为这是历史性的会面。法新社也报道说,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的握手是“历史性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学者胡逸山表示,这次会面的最大亮点是从两岸最高领导人的层次上将一个中国的原则重新奠定下来。希望今后两岸领导人多见面,从而逐步化解两岸的分歧。
印尼政治分析人士李卓辉认为,两岸关系从过去的对抗走到今日的和平,非常不易。两岸领导人会面为两岸关系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海外华侨华人无不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希望两岸共同努力,朝着和平统一的目标继续迈进。
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蒙纳什大学副校长余艾冰说,此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两岸的长远发展有利,是顺应时势和历史潮流的好事。会面体现了两岸领导人搁置争议、以国家民族为重的大智慧。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戴利说,这次会面是历史性的,鼓舞人心。
老挝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姚宾说,老挝中华总商会全体成员,都为此次会面而兴奋,通过电视画面看到这一伟大的历史性时刻激动万分,为两岸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伟大的历史担当而深表敬佩。
泰国国家发展行政学院李仁良博士说,作为心系祖国统一大业的海外华侨华人,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也热盼着这一握手能够带来两岸的携手。
全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傅春平表示,两岸领导人66年来首次握手充分体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已经是非常清楚的和坚定的。这次会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法国潮州会馆会长吴武华说,两岸领导人这次会面,对两岸关系的正面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将会对两岸、地区和世界和平产生重大正面影响。
菲律宾华裔专栏作家李天荣说,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亚洲来说都是好消息。希望此次会面之后,两岸能进行更多的对话和商讨,达成更多有利于两岸人民的成果,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以及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菲律宾侨界领袖之一、菲华各界联合会主席许中荣说,两岸领导人会面是全球炎黄子孙喜闻乐见的一件大事,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座里程碑。通过这次会面,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大道上必将越走越宽广。会面也必将对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完)(参与记者:张继业、周檬、赵博超、林昊、荣忠霞、李颖、冯玉婧、宋聃、徐俨俨、张小军、支林飞、陈鹏、郑斌、王文、杨天沐)
业者:游艇产业两岸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新华社厦门11月8日电(记者付敏)日前在厦门举行的中国游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两岸游艇业者表示,目前两岸正处在发展游艇旅游业态的好时期,两岸游艇产业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厦门路桥游艇旅游集团总经理王颐介绍,两岸旅游正在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定制旅游过渡,这是发展游艇产品的好机遇。
“厦门与金门、乃至台湾本岛,都处于两小时游艇旅游圈内。这是游艇旅游的最佳范围。”王颐说,“一年前,厦门游艇还首次直航金门。因此,我们期望两岸将来可以先发展厦金游艇通航,以及厦金海域海岛游。”
金门建设处处长许志忠表示,金门正在打造游艇港,期待厦门和台湾游艇产业在金门加强合作,打造从游艇旅游到产销的产业链。
“台湾在游艇制造、贸易上有优势,而大陆拥有巨大的游艇销售市场。两岸游艇产业可以取长补短,游艇方面的合作有巨大发展空间。”许志忠说。
中国游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6日在厦门开幕,论坛以“游艇旅游与滨水生活方式”主题,探寻游艇产业合作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