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荒下的散户躁动 部分楼市资金流向股市

2016-11-02 07:15:4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黄璐 屈红燕 时娜 张忆

  股海浮沉多年的张先生今年有点忙。自去年年末降低股票仓位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建议、机会不时撩拨着他的心。眼看着楼市高烧不退,却又面临监管加码;又眼看着期货、港股等市场不时出现一波脉冲式行情,却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张先生手握大把现金,一时拔剑四顾心茫然。

  张先生的困惑并非一家独有。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利率下降和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溢出”的流动性犹如洪水一般轮番席卷了房地产、商品、港股等各类资产。散户“扎堆”于各类市场中,掀起一波波脉冲式行情。

  专家指出,这种资金“扎堆”投资的现象背后,折射出日益突出的“资产荒”困局。资金的涌入造成部分金融资产和资源被过度投资,形成局部泡沫。未来,我国还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解决“资产荒”问题。

  “冷”市场中寻找“热”机会

  今年以来,A股大盘在年初出现一轮快速下行,探出2638.3点阶段性低点之后,整体上呈现出波动率收窄、成交萎缩的状态。4月以来沪指月振幅始终在5%至7%之间徘徊,与去年动辄20%以上的月波动不可同日而语。

  但在市场整体交投趋于冷清的同时,反映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保证金流入流出情况却明显好于去年下半年。尽管存量博弈格局难破,但在充裕资金的支持下,大盘下行阻力明显,一些大市值蓝筹股更是走出独立行情,创历史新高。

  投资者保护基金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A股个人投资者保证金净流出1.16万亿元。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则为净流入411亿元。今年下半年保证金虽一度呈现连续流出,但今年整体流出规模仅为1452亿元,且已在10月重拾流入势头。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股票市场整体表现低迷,但由于今年个人投资者视野中的常见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低,竞争力下降。此消彼长之下,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寻找机会的意愿仍存。

  “现在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3%,大量银行理财产品今年上半年整体收益率跌破4%,信托跌破5%。更何况,好的信托到不了零售市场,早已被银行的资管资金一锅端了,难以到达个人投资者手上。”朝阳财富总经理牟慧玲如此形容目前的理财市场。

  理财产品收益率降低使得大量偏好低风险资金驻足股市,也造就了大市值蓝筹股在今年以来的出挑表现。其中,受保险资金关注的万科A今年8月股价创下历史新高。申万银行业指数则已连续两个季度收红,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除了配置蓝筹股,网下打新也在今年成为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淘金的重要渠道。

  自今年1月IPO新规实施以后,新股申购取消了预缴款制度,投资者可先申购后缴款,投资者打新所需的资金量大幅降低,参与网下打新的投资者与日俱增。截至11月1日,网下投资者中已获中证协备案的“推荐类个人投资者”数量达3万余名,较今年8月增长两倍多,而在去年年中,这一数字仅为2400余名。

  “由于新股上市以后通常会有很好的表现,因此,很多投资者都希望尽可能多地认购到新股。”有券商相关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许多新股网上发行的中签率只有0.01%左右,对申购者来说纯粹是碰运气的事情。而网下打新只要报价准确,一般每次能获得多则几十万股少则几百股的配售,收益可观。

  据申万宏源证券测算,从今年发行的前9批新股收益来看,按C类投资者深沪两市各1000万元成本计算,理想情况下,如果参与所有打新机会,在沪市的收益是366.55万元,在深市的收益是211.05万元,新股申购收益达28.88%。

  但随着高收益的蛋糕被不断分食,这种模式的收益率正在下降。中信证券指出,网下打新收益率很可能出现拐点,C类投资者数量的过快增长导致其配售比例持续下滑。第16批C类投资者配售比例已下滑至0.002%,相较前几批明显走低,C类投资者收益率明显下降。

  部分楼市资金流向股市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市场波动,逾万亿个人投资者保证金流出股市,楼市成了吸纳这股洪流的一个重要渠道。而随着调控政策的趋紧,资金在楼市和股市之间的流向也面临变局。

  “在去年市场大跌之前,我就把股票全卖了,在上海内环买了套一手房。今年年中,我又在内环买了套一手房。现在还没有更好的投资品种出现,我觉得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地产还是可以投资的。”在股市摸爬滚打10余年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的那些资金量上亿的朋友,比他动作还快,大概去年4月、5月就将股市的大部分市值变现,换成了一线城市的房产。

  事实上,去年以来涌入楼市的资金中,来自股市的获利资金为数不少。据记者向多位服务于高净值客户的券商投顾了解,其服务的大部分高净值客户都进行了从股市到楼市的资产“搬家”,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在去年股市异常波动之前完成的。

  “他们都会有自己的圈子,一起讨论应该投资哪个领域。这类客户的操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往往也超前于市场的趋势。”华龙证券投资顾问杨方旗向记者表示。

  然而,汹涌钱潮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各地纷纷升级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已有一些嗅觉灵敏的资金快速掉头,准备“弃楼从股”。

  “我已经看到有从房地产出来的资金进入了股市。”沪上某券商营业部总经理表示,一些原本打算购房的客户,因为限购等原因现在放弃购房,准备进入A股。甚至有一个客户卖掉了位于上海的一套房子,加大对A股的布局。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则认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房地产溢出资金可能会重新选择投资方向,但不一定会简单地进入A股。目前,A股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比较多,经济基本面仍有待改善。

  小众市场炒作凶猛

  在其他成交量较小的市场中,躁动的资金表现得更为“狂野”。

  有市场人士评论,今年的资金就像不羁的洪水,流转于期货、港股等各类市场中,掀起一波波脉冲式行情。煤炭、钢铁、黄金、港股,但凡可以形成某种题材的投资品都成了“香饽饽”,引来大量资金在其中翻江倒海。

  以商品期货市场为例,今年10月,焦炭期货2017年1月交割的合约价格累计上涨38%。考虑到市场本身带有杠杆,参与其中的一些资金浮盈相当惊人。

  一位期货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大量资金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涌入商品期货市场,以焦炭、螺纹钢、橡胶等品种为主的商品期货走势耀眼。据记者统计,焦炭主力合约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77%,焦煤、铁矿石、螺纹钢等其他黑色品种也都出现了量价齐涨的走势。

  业内人士认为,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去产能以及供给侧改革力度的超预期共同推动了今年商品期货的上涨,而“资产荒”困局则放大了商品价格上涨的速度和高度。同时,也存在相当规模的资金借势兴风作浪,趁机炒作渔利。

  “由于游资的资金量大,而且不像正规机构那样容易被查到持仓情况,在大举进入期货市场后,一些游资对部分长期从事期货投资的老牌机构进行了剿杀。”私募机构恒泰融安董事长赵江涛坦言:“一些期货品种甚至出现今天涨停、明天跌停的极端场面,在游资的逼仓面前,老牌机构尽管研究能力出色,却也非常无奈。”

  然而,汹涌潮水之下,弄潮儿固然如鱼得水,草率进场吃足教训的也不在少数。新湖期货机构业务总经理袁家鹏向记者描述: “在上半年黑色系商品暴涨时,许多投资者看到商品期货行情火爆,纷纷开立期货账户。但由于期货交易与A股交易在风险和手法上的巨大不同,往往几个月后,这些账户就停止了交易。其中不少很可能是亏光本金黯然离场。”

  除期货市场之外,在深港通开通预期的催化下,部分资金也进入了港股这一相对陌生的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累计有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资金借道港股通流入港股市场。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的资金从今年5月、6月开始放大。4月的净流入量仅为20亿港元,5月、6月分别激增至268亿港元、440亿港元,到9月更是达到590亿港元的小高潮。

  内地资金的涌入导致港股成交额稳步提升,港交所的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港股主板日均成交额逐月上升,9月份的日均成交额较5月份放大23.6%。与此同步,恒生指数6月至9月连续4个月月线收阳,最高行至24364点,创去年8月以来新高。

  大量新增资金进场也给香港市场带来不小冲击,一些具有内地市场特色的现象隐现。今年7月,港股通标的德普科技遭美资做空机构格劳克斯质疑业绩造假,股价暴跌九成。而后,该股吸引大量内地资金抄底,连续数日登上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排行榜,并在3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近115%。

  过度金融化风险应引起重视

  个人投资者被资本大潮所裹挟,在各种大类资产间左顾右盼,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量社会资金未能被实体经济有效吸纳,过度金融化的现象值得重视。

  专家认为,今年以来资金“扎堆”投资的现象背后,反映出“资产荒”困局日益突出。传统投资渠道的衰落造成大量溢出资金,导致部分金融资产和资源被过度投资,形成局部泡沫。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流动性的背后是人性,当人们对某类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提升时,资金就会涌向这类资产。在中国,大部分资产的价格或多或少都存在被高估的现象,这有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也有投资者投机偏好强的原因。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度金融化导致的市场波动已经对正在推进中的改革造成了干扰。

  “是什么导致今年的煤炭和钢铁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度上涨呢?如果真是下游需求又复苏了,市场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又大幅度增加了,那当然是好事情,证明这两个行业根本不需要去产能。”杨成长指出,“然而,事实是这两个大宗产品的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期货市场炒作的结果。实体经济领域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被期货市场放大成十倍的效应,成为期货市场投机炒作的理由,而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又必然影响到实体领域对该类产品未来需求和价格的预期。”

  杨成长认为,对我国经济过度金融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要高度重视,并尽早推出综合性改革措施,从根源上控制住潜在金融风险。

  【市场动态】

  高送转概念卷土重来 活跃游资抢先布局

  10月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随着三季报披露完毕,上市公司最新的财务数据浮出水面,“年报高送转”这一年年不落的主题又再次吸引了市场的眼球。

  传统行业老树开新花 调仓进行时 机构仓位趋平衡

  分析人士表示,以往市场出现大调整,几乎都是大量机构集中持股的创业板领跌,创业板恰恰是新兴产业公司的聚集地。三季度以来,机构的部分仓位逐步从新兴产业回归至传统行业,机构仓位更加平衡,A股形成更趋稳定的新结构。

  卢森堡500亿RQFII额度已配置两成 看好中国经济

  卢森堡金融推广署首席执行官马可宁(Nicolas Mackel)表示,目前卢森堡500亿元人民币的RQFII额度中,20%已经得到了配置。

  【市场观点】

  10大机构论市:五大利好支撑 反弹空间将有新的惊喜

  大盘经过上周近5个交易日的调整后,目前反弹意愿依然较强,虽然前期高点的压力近在咫尺,但市场突破压力的概率正在加大。

  3100点附近或反复拉锯

  10月股市在各种利好消息的推动下,站上了3100点,但未能进一步上行,而是止步于8月份高点3140点之前,再度进入了区间整理状态。我们预计,11月大盘在3100点附近将形成一段拉锯走势,走势很可能与9月份有点类似。

  结构重于仓位 基金看好成长股后市表现

  在基金看来,年底需要为来年的投资进行布局,会更重视持仓结构的调整,在传统价值股的“估值修复”后,未来成长股或将有所表现。

  供给侧行业盈利转好 选股把握三大主线

  截至2016年10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均已披露了2016年三季报,受益于宏观基本面的改善,上市公司三季度基本打破了前两个季度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尤其传统产业景气度回升明显。

  “四高一低”筛选高送转标的(名单)

  近期,次新股、高送转等板块升温,频频上演拉升行情,成为机构和资金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表示,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高成长性、高股价以及低总股本的“四高一低”,是寻找高送转个股的主要指标。

  风物长宜放眼量 “双引擎”构筑A股强支撑

  底部抬升意味着行情上行通道逐步明晰,基本面、技术面对指数的支持下,指数的下一目标就是去年底的阶段高点——3500至3600点,投资者可放长目光,逐步布局中期行情。

  十一月开门红博得好彩头 底部抬升助上行通道明晰

  经济数据、联储加息、政策态度三个因素在四季度窗口期的组合仍然偏有利,经济数据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联储加息扰动边际减弱,政策态度显示对经济增长仍然关注,并且年底政策落地有望带来主题热点。

  A股迎来11月开门红 股指有望向上拓展空间

  未来几个月月均地方债发行规模可能依然在5000亿元以上。只要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在流动性依然充裕的情况下,A股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