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旱情”仍未缓解 公开市场或现新风向标

2016-12-01 07:31: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媛

  公开市场结束连日净回笼 年末资金面紧平衡预期难消

  昨日,虽然央行加大了资金投放力度,令公开市场终结了连续四日的净回笼,但900亿元的净投放量未能完全缓解当日资金面整体“旱情”,尤其是跨月资金价格的跳涨,显示出机构对中长期资金面仍不乐观。

  在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为主逐步向价格型为主转型过程中,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更加灵活。

  昨日,虽然央行加大了资金投放力度,令公开市场终结了连续四日的净回笼态势,但900亿元的净投放量未能完全缓解当日资金面整体“旱情”,尤其是跨月资金价格的跳涨,显示出机构对中长期资金面仍不乐观。市场人士指出,临近年末,机构将加大筹措跨年资金的力度,春节前资金面紧平衡预期仍难消除,即便能够“借到钱”,也解决不了“借钱贵”的问题。

  资金面“旱情”仍未缓解

  在周二资金面紧张程度升级后,昨日的公开市场操作终于让市场略微舒了口气。

  昨日,公开市场终于结束了此前连续四日的净回笼态势。央行当日向市场投放2300亿元逆回购,在与当天到期量对冲后,单日净投放资金900亿元。

  昨日的操作总量较前一交易日增加逾两成,一定程度上释放出央行月末维护资金面平稳的信号。不过,从当天资金面的表现来看,900亿元的净投放量仍无法阻止资金价格的上涨。

  当日,银行间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全线上涨。隔夜品种(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上行约7个基点至2.41%;7天品种(DR007)加权平均利率跳涨约10个基点至2.68%;而更长期限的3月期利率甚至上行超过90个基点。交易所回购市场上,上交所1天期质押式国债回购利率(GC001)盘中也最高冲至9.9%的高位。

  “感觉市场还是有钱的,但我们借到的价格并不低。”上海某券商债券交易员告诉上证报记者,从昨日的实际感受来看,非银类机构感到资金面依然偏紧。在中长期资金方面,机构需求主要集中在跨月和跨年期限,成交以3月期资金为主。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分析师刘东亮告诉记者,近期资金面持续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10月份以来外汇占款下降压力加大,基础货币缺口扩大,央行选择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投放流动性,且拉长了期限,事实上提高了投放资金的加权成本,导致货币市场利率“水涨船高”。“此外,市场机构对央行此前连续四日的净回笼操作略感失望,对宽松政策的预期已从此前的相对乐观转为谨慎保守,再叠加月末、MPA考核等因素,导致资金面持续偏紧。”刘东亮说。

  昨日中长期资金价格的跳涨,亦反映出机构对12月资金面仍较谨慎。展望12月,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量虽较11月有所减少,但到期资金压力仍然不小,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预计仍将持续。

  刘东亮预计,临近年末,机构将加大力度筹措跨年资金,只有12月最后一周左右由于财政存款的释放,资金面才可能稍微好转,但元旦后又临近春节,预计资金面仍将紧平衡。即便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也只能解决“借到钱”的问题,仍解决不了“借钱贵”的问题。

  公开市场或现新风向标

  据记者统计,11月,央行在公开市场仅净投放资金150亿元,与10月逾4000亿元的净投放量相比,可谓微乎其微。但在定向操作方面,央行11月却通过MLF净投放资金高达6000亿元以上。

  可见,央行在11月有意减少短期逆回购资金的投放量,而增加MLF长期资金的投放量。在“缩短放长”的同时,也抬升了资金成本。

  中信证券指出,近期货币政策表现出“价涨量缩”的非典型紧缩。央行通过“缩短放长”的策略,悄然提高了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综合资金成本。此外,监管层也通过强化对影子银行和理财业务的监测和限制,系统性地推升了资金成本。

  事实上,当前货币政策调控正处在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的逐步转型过程中。仔细回顾不难发现,10月以来,市场机构已多次感到资金面紧张,资金价格的波动也在加大,资金面松紧的切换频率逐步加快,央行对资金净投放和净回笼的把控也更为灵活。

  兴业研究债券研究员郭草敏指出,当下央行对流动性的管理方式与思路或许正在转变。过去,公开市场操作更偏向满足机构需求,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现在则更偏向主动维持在其认为的合意水平上。

  “在价格方面,央行希望稳定DR利率,这有助于短端资金利率曲线的平坦化。”郭草敏说,而在数量方面,央行希望隔夜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占比不超过85%,合理搭配资金期限。央行或正以这样的指标作为其公开市场操作投放量的风向标。近期该占比基本贴近这一水平,因此,央行可能认为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的必要性不大。

  【相关新闻】

  银行人士:资金偏紧局面料持续至春节前

  有银行分析师预测,叠加月末、MPA考核等因素,未来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或延续到春节前。

  多因素冲击债市连日走弱 一级市场恐被传导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债市的价格风险正在对部分高杠杆的债券或委外产品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债券承销人士也表达了对当前资金紧张和悲观情绪有可能冲击一级市场的担忧。

  极度宽松已成往事 “钱荒”说法夸大其词

  11月29日,国债期货出现恐慌式下跌,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下跌0.71%,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10年期国债现券160023收益率突破2.93%,其他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行。债券市场波动情况可以有效表征流动性状况,市场本来就对流动性存有担忧,国债期货暴跌行情更是助长了恐慌情绪。

  “钱紧”惹祸债市灾情尚可控 调整后或迎来反攻机会

  “触发此次债市剧烈调整的主因是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近期市面上闹‘资金荒’,结合央行连续净回笼以及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担忧,投资者紧张情绪陡然升温,引发了对债券的集中抛售。”业内人士称。

  期债跌势放缓 继续防守反击

  市场人士指出,资金成本持续高企,挤压债券套息空间,带来的被动去杠杆压力还需释放。而表外资金监管趋严形势下,中期配置需求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在上升。这一波债市调整还难言结束,不过,当前收益率上行也为未来数月可能出现的反弹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