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万能险监管加码 险资运用更严规范或将出台

2016-12-07 06:4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黄蕾

  随着针对前海等个别险企监管函的下发、检查组的即将进驻,保监会进一步强化监管、遏制负债及投资端违规行为的信号,正在持续释放。

  监管趋严的背后,投资者关注的是:这场整肃风暴将对保险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会牵动保险资金在A股的投资布局?未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值得思量与探讨。

  一问影响:涉及哪些险企?

  首先要解答投资者的一个疑惑,此次保监会强化监管的主要对象并非针对所有保险公司,而是在负债端、投资端有违规行为的一批新锐中小险企。

  来自相关渠道的最新消息显示,保监会最快将于12月7日派出检查组,分别进驻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据了解,此次检查的主要方向是对上述两家险企的治理规范性、财务真实性、保险产品业务合规性及资金运用合规性开展现场检查。

  随着相关监管函及约谈记录的曝光,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在产品端、投资端存在的问题,逐一浮出水面。其中,前海人寿因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且整改不到位,而被叫停万能险新业务,同时因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问题,在三个月内被禁止申报新的产品;恒大人寿则因股票投资中的“快进快出”行为,被保监会约谈并被要求深刻反省。

  此外,有多家万能险业务量较大的新锐险企收到了保监会要求其整改的监管函。上证报记者获悉,今年5月至8月,保监会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除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外,另有君康人寿、东吴人寿等7家险企在被检查之列。

  不难发现,这些处于整肃漩涡的均为中小规模险企。综合保险业及投行人士的观点来看,对于整个保险行业来说,万能险、中短存续期业务的监管趋严,虽然会使个别中小险企可能面临现金流压力,但总体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目前保险行业整体经营规范,整体流动性风险发生概率极低。

  二问变局:险资举牌趋势会变?

  市场人士已经发现,这次卷入监管风暴的新锐险企,均是近年来活跃于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部分险企举牌方面表现显眼。一些投资者不免心生疑虑:监管出手遏制这些举牌生力军在负债、投资端的违规行为,会否影响保险资金的投资布局?

  海通证券非银金融团队的观点认为,监管重拳出击控制万能险的无序增长,显然会减弱新锐中小险企的举牌能力。背后的逻辑清晰易懂:保险公司遵循的是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保监会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将显著降低中小险企高负债成本的新增保费,而为了应对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这些中小险企的举牌行为短期内将被抑制。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大中型险企可能会接过举牌的接力棒。其实阳光保险等大中型险企的现身,已经释放出某种信号。

  在“资产荒”背景下开启的大类资产配置时代,险资举牌热潮背后有其内在的逻辑。多家大中型险企投资经理直言,“恋上优质股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绝非‘拍脑袋’的决定。”

  “不能把举牌与谋求控制权画上等号。”上述险企投资经理坦言,大中型险企举牌上市公司,更多地是财务投资行为。“比如,我们看好消费、TMT等市场的发展,也看好这些领域相关龙头股的表现,对其实施适度的资产配置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问角色:仍是A股重要力量?

  保险行业监管趋严已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市场上甚至出现这样的疑虑:险资未来还是A股的重要力量吗?

  无论从险资持续增长的保费规模,还是目前A股估值水平的合理性来看,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诚如太平洋人寿董事长、总经理徐敬惠近日所言,保险资金投资期限长、策略稳健,为稳定资本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险资始终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和稳定器。

  从险资投资股市的国际惯例来看,英、美等国家的险资在机构投资者总体资金中的比重持续高企,例如美国为30%,英国为46%,日本达到72%。一家大型险企投资部负责人解释说,“相较于欧美国家,目前中国保险行业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相信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未来险资在国内资本市场扮演的稳定器角色会越发突出。”

  资本市场要长期发展,也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当务之急是,监管部门需要及时出手。从最近有关部门释放出的消息来看,针对保险资金运用,近期将出台更加严格、更加规范的措施。同时,违规机构更是需要进行反思与整改。

  【相关阅读】

  广东严管银行与非持牌金融机构合作 投资要穿透至底层资产

  广东银监局11月30日下发《关于加强交叉金融产品业务、与非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业务风险监管的通知》,明确银行自有资金、理财资金投资要穿透至底层资产并加强投后管理。

  保监会检查组将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

  继5日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后,保监会近日将派出两个检查组分别进驻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截至记者发稿时,两家险企未就检查具体事项回复记者采访。

  监管重拳施压万能险 险企“正名”断舍离

  随着未来数年万能险向长期保障性产品回归的预期逐渐明确,险资降杠杆的效应会渐显成果,投资A股的风格也将向真正的长期价值投资者靠拢,行业因少数公司“野蛮”打法而背负的压力或有所纾解,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上的万能险账户分布亦会出现变化。

  上市公司引入“白衣骑士”面临多重博弈

  白衣骑士的“发行新股+收购资产”方案会否导致EPS降低而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应由市场去判断。在市场化、投资者机构化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最终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国内万能险多靠高现价产品驱动 部分成熟市场对投票权设限

  与成熟市场的发展路径不同,万能险在中国主要靠高现价产品驱动,而成熟市场并无高现价产品。

  海外市场多元化策略狙击“野蛮人”

  A股市场并购重组潮涌,围绕收购和反收购的争夺战成为搅动市场的热点。在美国、欧洲等海外成熟市场,已经历了几波并购重组大潮,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反收购策略也日趋多样化。

  【市场评论】

  棒喝“野蛮人”之后

  阻遏野蛮人特别是险资自我放纵的并购行为,棒喝之后还要联手引导,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还需联合行动,在坚持“保险姓保”的同时,深入探究保险资金的投资之道,让保险资金真正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者。

  A股市场需要真正为上市公司创造价值的积极股东

  到底这些举牌者是属于兴风作浪的妖精,还是创造价值的积极股东,它们对上市公司的绩效是否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否属于成熟市场方兴未艾的股东积极主义浪潮呢?

  用刚性制度 让“野蛮人”无法成为“强盗”

  让“野蛮人”无法长成“行业强盗”。仅靠喊话或临时政策往往会矫枉过正,更会产生负面效应,让投资人不敢投资,让委托方不能委托,反而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