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假章门”和解原则达成

2016-12-23 07:10: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费天元

  牵动市场神经的国海证券“假章门”事件在经历一波三折之后,昨日向着稳妥解决方向再迈一步。国海证券与相关机构达成了由相关机构继续持有涉事债券,国海证券承担风险收益的原则性方案。市场人士认为,这一原则的达成有助于在消除各方分歧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包括国海证券在内各涉事机构的流动性冲击。

  22日晚间,国海证券发布停牌事项进展公告。根据公告,涉事债券将由相关机构继续持有,其中信用债风险收益由国海证券全部承担;利率债可以持有至到期,利率债投资收益与相关资金成本之差额由国海证券与相关各方共担。

  公告显示,国海证券对收到的伪造公司印章私签的债券交易协议进行了初步统计,涉及债券金额不超过165亿元,其中80%以上为安全性和流动性高的主流国债、国开债品种;信用债占比不到20%,且总体信用风险可控。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流动性风险可控。至此,国海证券“假章门”事件暂告段落。

  这场债市风波肇始于上周三,有市场传闻指国海证券债券团队有员工“伪造印章”以公司名义签订债券代持协议,多家机构代持的债券出现浮亏后国海证券拒绝履行回购协议。

  所谓债券代持,是指投资机构在正常的债券业务之外,向代持机构转让债券并约定回购的时间、价格的行为,代持机构会相应获得资金拆借的利息收入,相关债券在代持期间内的市场价格波动一般由投资机构承担。

  次日,国海证券发布停牌公告。根据公告,国海证券认为相关协议中出现公司印章系公司员工私刻,与公司在公安机关备案的印章不符,纯属伪造。国海证券未授权相关员工开展相关业务及签订相关业务协议,公司自身也未签订任何相关协议。

  受该事件影响,加上资金面紧张等因素共振,12月15日,国债期货5年和10年期品种主力合约遭遇历史首次跌停。此后,在央行注入流动性等措施的帮助下,债券市场整体趋稳,但国海证券“假章门”如何收场依然备受关注。

  19日,国海证券一则公告令事件出现和解曙光。国海证券在公告中表示:“相关事件核查清楚后,依法应由我司承担的责任,我司绝不推诿。”21日早间,国海证券再次发布公告称,12月20日,公司与伪造印章私签债券交易协议的相关涉事机构召开协调会议,认可了与各方的债券交易协议,愿意与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同时公司将依法追究相关个人伪造公司印章的刑事责任。

  在市场纷纷猜测这场风波将以何种方式收场时,国海证券22日晚间的公告给出了答案。公告称,12月20日,公司与相关机构召开协调会议并达成共识:公司认可与与会各方的债券交易协议,愿意与与会各方共同承担责任。事件涉及的有关债券由与会各方继续持有,其中信用债风险收益由国海证券全部承担;利率债可以持有至到期,利率债投资收益与相关资金成本之差额由国海证券与与会各方共担,具体细节由公司与与会各方协商。

  市场人士指出,如按代持交易的通常模式,国海证券需要支付现金回购相关债券,而国海证券三季报数据显示,其截至三季度末持有的现金余额为138.36亿元,短时间内全额支付回购款项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流动性冲击,而安排分期支付又涉及相关机构间的次序问题,不利于和解方案的迅速达成。按照目前的和解原则,相关机构担忧的浮亏问题得到国海证券兜底,而国海证券也不至于遭受短时间内大量的流动性冲击。这一和解可谓照顾到多方利益的最优方案。

  【市场动态】

  金融机构腾挪有术赶春运 资金年底加速回流银行

  当前的流动性紧张,加之临近年末,一些资金到期压力、券商代持债券事件的冲击加剧了紧张。虽然每年1月份会有缓解,但是预计明年还是偏紧的格局,或许将延续到春节。

  国海证券公告认亏 前途引担忧

  国海及相关涉事机构在市场中的风控能力、信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质疑,中长期对业务影响颇大。短期来看,投资者出逃在所难免,复牌后股价势必承压。

  【市场观点】

  “国海事件”警示须严守债市风险底线

  在监管层及时干预、国海证券认可165亿元的债券交易协议之后,一场足以引发对非银机构信任危机、进而严重威胁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事件,终于暂告一段落。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债市杠杆交易的巨大风险,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必须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去杠杆。

  债市流动性风险尚未终结

  应谨慎看待当前债券收益率企稳和国债期货反弹,为规避风险,建议未来一个季度构造防守型的以“多短久期现券、空国债期货”为主的期现套利策略,并关注在债券价格快速下跌时出现的“多国债期货并持有至交割”的反向套利机会。

  债市去杠杆未停止 投资者入场需静待时机

  尽管近期市场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单日反弹,但笔者对市场的后续表现仍不乐观,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静待积极信号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