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力:险资开展股权投资须警惕风险收益不匹配

2017-10-12 19:14:31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陈婷婷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婷婷)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国力日前在“泰康2017年度股权投资论坛”上表示,股权投资充分释放了保险资金的内在活力,可以支持实体经济,降低整体国民经济负债率,发挥稳定器、减震器的作用。但必须看到,由于各方面原因,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不规范、不透明、不专业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具体来说,一方面,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能力与股权投资业务的复杂性之间存在矛盾。虽然近年来险资投资范围逐步扩大,投资经验和投资能力都在稳步提升。但总体而言,保险资金投资仍然是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股权投资的人才储备、投资理念、投资经验与其他市场投资机构仍然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股权投资交易和退出程序复杂,除常规的金融投资风险外,还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存在利益输送的动机和空间。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的稳定收益需求与股权投资的收益特征之间存在矛盾。股权投资收益具有明显的“J曲线效应”。在初始投资期通常无法立刻产生回报,随着被投资企业运作成熟或者基金投资项目退出,才开始逐步产生收益,这种收益特征与保险资金传统的稳定收益需求存在距离。此外,股权投资还有投资退出难、投资失败损失率高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私募股权投资热潮,各类主体和机构扎堆进行私募投资,导致5-7年以后成为集中退出期,在资本市场退出渠道不畅的环境下,资金回收压力会非常大。

  可见,由于风险收益特征的不匹配,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业务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当前经济、金融快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既要推动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健康发展,又要防范资金运用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陈国力建议,第一,要加强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能力建设。股权投资业务开展必须与保险机构自身投资能力相匹配。保险机构应持续加强股权投资能力建设,培育市场、培养团队、建立品牌,加强与市场上有实力私募股权机构的紧密合作,打造自身朋友圈和能力圈,根据保险资金特性创新投资方式,不断摸索适合保险资金内在禀赋的股权投资业务模式,满足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需求。

  第二,支持保险私募基金健康持续发展。保险私募基金拓展了对接实体经济的方式和路径,能够有效促进保险资金创新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特别是以母基金形式开展保险私募基金业务,可以有效平滑股权投资业务收益波动,抵御投资风险,值得积极探索发展。要加强股权投资风险治理,坚决抵制通过增加杠杆、多层嵌套等业务模式获取高风险收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