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监管改革是关键词 促资本市场生态优化

2017-12-20 08:51:14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程丹

  2017年,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是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关键期,是推进“四梁八柱”改革的攻坚期,是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巩固期。稳定、监管、改革,是这一年的关键词,是资本市场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最佳注脚。

  “稳”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历了股市异常波动后的资本市场,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必须也必然充分考虑到资本市场的承受度以及市场预期。所以我们看到了,在过去的一年里,证监会通过例行新闻发布会、监管问答、证监会高层表态等多种形式向市场释疑解惑,释放改革预期,并在推进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注重防范可能引发的风险点。这一年,A股股指总体运行稳定,即便存在一些结构性变化,但主要股指未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形,上证综指截至11月底的年内涨幅近7%。要知道,异常波动是财富的绞肉机,只有降低了股市波动,才是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稳定发展并非资本市场目标,而是为改革创造条件,为了更好的“进”。这一年,监管层推进了多项“四梁八柱”的改革,进一步扎实基础制度。一方面,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完备市场融资功能,坚持股票和债券同步发力,尤其是股权市场,不仅优化了股票发行审核流程,严把审核质量关,提高审核效率,还实现了新股发行常态化。

  截至10月底,2017年共审结IPO企业503家,其中核准发行359家,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IPO在审企业数量已由历史最高点的2016年6月底895家,下降到当前500家左右的水平,存量企业的排队时间结构相比以前大幅改善,同时,IPO企业从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为1年3个月左右,较之前需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另一方面,监管推进以产业整合为重点的市场化并购重组,服务制造强国、军民融合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战略。推出双创债、绿色债等品种,拓展新三板和创业板服务新经济新业态的覆盖面,出台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的制度规定,对国家级贫困地区的企业IPO、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开辟绿色通道,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制度的重塑在拓宽投融资渠道、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助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理顺了新股发行与指数波动的关系,解决了不少市场运行过程中“成长中的烦恼”。

  防范风险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底线。过去一年,监管部门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保持战略定力,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坚持不动摇,全面加强监管工作,“严”已是监管常态。

  2017年,监管矛头直指“资本大鳄”,“逮鼠打狼”行动展开,聚焦重点领域和市场关切,查处了一批在资本市场上蒙骗欺诈、兴风作浪的严重违法违规案件,“资本玩家”鲜言领到了34.7亿元史上最大罚单;唐汉博及其“唐家班”罚没款合计逾12亿元;前发审委委员冯小树违法炒股被罚没4.99亿。与此同时,交易所依法履行一线监管职能,建立了“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监管模式,对于异动个股的监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模棱两可,交易所及时下发问询函,将风险点消灭在萌芽中。

  监管还不断堵塞制度漏洞,补齐监管短板。统筹推进再融资和大股东减持等制度改革,出台行业机构合规风控和流动性管理等规定,不仅加强对券商资管资金池业务的整顿,遏制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规模,抑制货币基金野蛮生长势头,还要求券商构建有效合规的风控体系,稳妥化解存量业务风险。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正是这一系列的改革和防控风险措施,吸引着国外资本对A股的关注,从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到A股成功纳入明晟新兴市场指数,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功入股境外交易所,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让未来的境外上市制度改革、沪伦通起航、原油期货市场建立成为可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报告也为中国证监会点赞,并特别指出中国在投资者保护和市场风险监测方面的先进做法值得其他市场借鉴。

  这是对资本市场这一年的肯定,也证明着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资本市场砥砺前行,可以预期,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就在不远处,改革征程上,资本市场新力量正在加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