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调控更趋灵活多变

2018-06-26 08:00:1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彭扬

  伴随再次定向降准,上半年货币调控整体图景已较为清晰。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不变,下半年将更注重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定向调控和结构性支持为主,做好定向支持和前瞻应对,同时推进结构性去杠杆。

  多方权衡

  未来货币政策需要在多方面之间有所权衡。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从国内看,需求端方面,一是结构性去杠杆、房地产调控、规范政府融资、环保等可能导致投资增速处于低位;二是加杠杆购房的挤出效应,可能制约居民消费扩张。供给端方面,去产能、环保以及不断上升的用工成本、环境成本、原材料成本可能限制生产扩张。

  同时,下半年经济可能存在的下行压力也是影响货币环境松紧的关键要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在强监管下,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显著收缩,今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速不断放缓,尤其是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融资增速放缓可能带来经济下行的压力。

  不过,在通胀方面,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年内整体通胀水平可控,或在2%左右。因此,通胀不会对货币政策带来显著压力。

  从国外看,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汇率波动成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关注的关键变量,如何应对美联储加息和中美利差收窄的挑战亟待解决。

  另有专家指出,美国经济形势良好,下半年还可能加息两次,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这将制约中国货币政策。同时,下半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增强政策引导功能

  影响货币政策的变量中,防范金融风险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关于当前金融风险,比较突出的是信用违约可能有所增加,不仅包括信用债违约的发生,银行不良率也有可能进一步回升。”温彬坦言。

  他认为:“货币政策着力点下半年应放在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上。当前应在稳健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发挥结构性作用;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看,货币调控需适度结构性调整和提供流动性,以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保证市场的供求稳定并改善市场预期。

  同时,对于资金运用也需提高监管力度,以达到金融防风险的目的。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看来,定向降准更多还是在总量上调控,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否会将资金运用到普惠金融、债转股领域,还需要监管予以配合,对资金流向进行更进一步调控,保证这些资金的去向。应提高监管执行的力度以保证结构性去杠杆有效地实现。

  把握节奏和力度

  展望下半年,专家强调,在去杠杆过程中,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可以在稳健中性的基调下,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包括根据形势变化适当降低准备金率等。

  “下半年货币调控以定向宽松、结构性支持为主。”鄂永健表示,在防风险、去杠杆的总体要求下,除非有非常严重的冲击,否则货币政策不宜大幅放松,未来还是会通过结构性操作来做好定向支持和前瞻应对,同时推进结构性去杠杆。

  下半年,要保证流动性稳定和市场利率总体平稳,央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下半年仍有定向降准的空间和必要。

  “除定向降准外,也不排除未来会继续选择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的方式。”温彬称,如此可望实现在整个流动性增量不变的情况下,使银行降低资金成本,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资产方面的配置。

  下半年货币政策稳增长重要性提高,具体操作方式或有三种:一是为缓解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下半年央行可能继续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二是配合定向降准,央行继续通过MLF、OMO等多种方式保障流动性稳定。三是通过定向PSL、加强MPA考核等方式,鼓励资金定向流向中小微企业、支持普惠金融。四是适度放松管制,保障表外融资顺便返回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