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与政策机遇

2019-12-07 12:40:3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范恒山

  范恒山/文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向社会公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进入实施阶段。长三角区域地位特殊,其一体化发展事关全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与带动性。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十分重要,它代表着国家区域战略演进的一个新高度,将引领和推动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将给投资经营者带来重大的政策利好和发展机遇。下面我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试验体现着国家区域战略发展的一个新高度

 

  过去的二十多年,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密集出台且不断完善提升的一个重要时期。基于“八五”末期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已达到一个高点的状况,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明确要求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方向努力。据此陆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与政策。特别是从1999年起,分别提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这些战略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推行的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一起,构成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大板块战略”。

  就特点而言,“四大板块战略”的核心是分类指导、因区制宜或因地制宜。十八大召开以后,在继续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同时,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中央进一步提出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动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基于这一重大决策思路,中央陆续提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重大战略,而这些战略的共同特点和核心要求是一体联动、协同发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提出,既是十八大以来战略思路在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又是过去二十多年来区域战略决策的一个新的高点。它考虑了国家发展的需要,又体现了区域发展的实际,这就是:

  第一,分类指导是基于单个区域的具体实际所进行的,原则上不需要考虑相邻地区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换言之,地区间的条件悬殊不仅不会阻碍分类指导,而且恰恰成为实施分类指导的基本依据。

  第二,为了弥补资源要素的不足,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地区之间需要开展交流合作,但发展状况悬殊的地区往往只能进行一般性的交流合作。

  第三,区域一体化是地区间交流合作的较高层次,往往只能在发展水平大体相当或不存在悬差的地区之间推行。具体的说,在通常情况下,一体化需要具备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相关区域都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二是区域合作深入开展,一些关键性的领域已实现对接融合。也就是说,除非行政手段强力推动,一体化应是经济一体化发展到较高程度和区域合作达到较高层次的产物。

  综合而言,从区域战略的演进角度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提出是十八大以来所推行的以“一体联动、协同发展”为实质内容的区域战略的一种必然的逻辑延伸;从区域战略的核心内容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是迄今为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部署安排的一个制高点,为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乃至国家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而这一决策的实际支撑或现实依据在于:其一,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二,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历时数十年,如今不仅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统分结合、三级运作”的合作机制,而且相关地区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合作已实质性的展开,一体化有了坚实的基础。高度获授使命、使命倒逼高度。对长三角区域来说,实施一体化战略可谓名至实归。

  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大的政策机遇

  一体化的本质是资源要素的无障碍自由流动和地区间的全方位开放合作,这意味着,着眼于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会是按部就班的行动和循规蹈矩的工作,也不简单是一个常规性推动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过程,它意味着深刻系统的变革、不同凡响的创造和不拘旧制的突破。同时,它也意味着将受到多个方面的高度重视,有来自政府与市场多种因素的赋能与“加持”。这就是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带来一系列重大机遇和丰厚利好。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这样六个方面:

  (一)政策叠加。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中央层面将持续给予重点关注,除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过问外,往往会通过专门成立的领导协调机构直接推动和协调,及时研究决策重大政策事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由国家领导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审议研究;中央成立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直接负责相关工作。对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中央各部门与相关地区各级政府都会格外重视,都会以最积极的态度、最开放的力度和最具效率的速度推出支持政策,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不断跟进。这样,就会形成持续和叠加的政策支持,而这些政策措施因为量身定制而往往具有厚重的含金量。对投资经营者来说,这等于带来了一个接一个的利好,而这是一般地区所不可比拟的。

  (二)先行利益。国家重大战略无一例外地赋予了试验地区在改革开放方面充分地自主探索的权利和先行先试的机会。这种高度的自主权不仅带来了广阔的行为空间,也带来了先行一步的特殊利益。《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式束缚,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各类改革试点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和系统集成”,并在每一项一体化发展工作部署中,赋予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举措。为推进相关探索试验,《规划纲要》还提出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等重大平台。其实,最大的红利是制度或体制红利。长三角地区可以对标国际国内最好的做法,紧扣发展目标,按照《规划纲要》指示的方向和提出的要求,结合实际需要自主地进行创新试验。而这种创新试验不仅会给投资经营者带来宽松的环境,还会带来直接的利益。

  (三)项目倾斜。国家战略不只有基本思路和原则要求,还有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建设安排。相比较一般地区,这些安排,不仅基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寄望于支撑未来需要和实现建设目标,带有高大上的色彩和未来性的特征,体现出明显的倾斜性。适应战略推进的需要,突破现有规划安排的工程、项目还会不断推出。并且依托特殊的机制,各相关项目获批的机会比一般地区会高得多、在效率上也会快得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不例外,在涉及到的区域联动协调、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治、公共服务提升、改革开放深化等一些重要领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的建设清单,而这意味着地区巨大的发展能量、意味着企业巨大的盈利空间。

  (四)良好环境。一般地说,由于来自国家要求的约束,来自建设目标的倒逼、来自改革开放深化的推动,重大战略实施地区对营商环境建设不仅重视程度高,而且推进力度也较大,因而这些地区的营商环境会明显好于一般地区。《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特别是“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这意味着,推动建设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和重大任务。长三角地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比如当前基础良好、思想观念开放、信用道德水平较高等等,发挥这些比较优势,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自主探索权利和先行先试机会,将推动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克服薄弱环节,对标最好水平打造营商环境,形成创新高地和创业福地。而这对于投资经营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机遇与条件。

  (五)明确导向。支撑重大战略实施的基础是国家颁发的相关指导文件和发展规划,而这些文件和规划对各有关方面,特别是与企业投资运营密切相关的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有具体的安排,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采取什么样的路径、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可谓描述得一清二楚。

  长三角地区建设也是如此,《规划纲要》对各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做了明确细致的描述,一些产业、项目、工程的安排非常具体。例如在都市圈发展方面,提出要“加快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提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提出要围绕“十大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型新型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讯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面向“八大领域”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围绕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数字长三角、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省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提出了一大批建设项目。

  概括的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谓建设方向十分清晰、建设内容相当明确、建设项目非常具体。这意味着,企业在这一地区开展投资运营,在特定领域和特色产业方面比其他地区具有更加明确的前景,除非逆向操作,一般都不会陷入困顿。

  (六)驱动效应。国家战略的高层次、高含金量,使战略实施地区瞬间成为经济高地、投资福地而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大量优质资源会通过行政与市场两个管道加快流入。这对于投资经营者来说,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且较易形成良好的供应链体系和配套环境。

  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本身,各类投资经营者要有效把握其所带来的良好机遇,还要切实把握好如下两点:一是吃透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颁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深入的把握其中所的涉及的重点内容与体现的政策利好;及时跟踪掌握各部门推出的支持政策,准确了解长三角区域各地区的具体建设安排。二是捷足先行。在信息流动快速、竞争力不断强化的环境下,发展机会瞬息万变、稍纵即逝,来不得半点犹豫。应树立快半拍的思维,力求先行一步,积极抢占先机,而观望等待往往错失良机。还是那句话,心动不如行动、迟来不如早到,早到早受惠、早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