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箱开启 货币政策加力逆周期调节

2020-03-04 08:01: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莫

  精准调控定向降准择机而行 引导利率下行多策可期

  应对疫情、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不断加力: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工具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引导利率下行。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为灵活适度,但不会“大水漫灌”,加强结构性调控和降成本力度仍将是主要着力点:央行将择机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度动态考核,也将进一步引导LPR下行。此外,全面降准、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等也储备在央行政策工具箱中,将视情况择机使用。

  疫情发生以来,央行推出一系列结构性工具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如,设立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10个重点省(市)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采取名单制,精准支持直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企业。最近,央行在此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不是名单制,而是普惠性的,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央行可以通过利率更加优惠的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向部分金融机构投放流动性,并附加一定的机制设计,引导获得资金的金融机构向特定行业和区域投放信贷。”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抗疫时期更需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加强结构性调控效果更佳。

  在定向调控的同时,央行也在引导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货币政策“降成本”力度不断加大。2月,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先后均下降10个基点,2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分别下降10个和5个基点,带动市场整体利率下行。2月24日至28日当周,Shibor隔夜、7天和14天较此前一周分别下行1个基点、5个基点和3个基点至1.35%、2.19%和2.09%,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货币政策还将如何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上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为抗击疫情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还将适度增强,并还将主要体现为加强结构性调控和降成本力度。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根据央行人士最近的多次表态,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将择机进行年度动态调整,更多达标银行有望享受优惠政策支持。王一峰表示,进一步优化“三档两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框架,通过更为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更大幅度的定向降准,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信固收研报预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预计释放资金规模在3000亿元至5000亿元。

  “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可能拖累整体经济增速和就业水平。”盛松成表示,目前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而房地产投资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约20%,如果再考虑房地产消费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平稳增长,也能对全年经济做出一定贡献。

  盛松成同时强调,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他说,房地产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大幅放松房地产调控,也许会带来一时的快速发展,但会透支未来发展空间,甚至引发经济金融风险。这种短期行为并不可取。要保持政策定力,确保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盛松成认为,应继续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以供需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满足刚需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强房价预期管理,并继续构建和完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他建议,首先,支持房地产业合理融资需求。目前,无论从存量还是增量看,我国房地产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在合法合规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允许为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企业调整还款计划,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以缓解近期销售萎缩对房企资金链的冲击。

  其次,要强化房地产市场供给端的调控。他说,在目前的调控政策叠加疫情的影响下,需求端会受到较大的抑制,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如果届时没有充裕的供给,可能因供需失衡造成新一轮的房价上涨。因此,需要强化供给端的调控,适当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同时要确保地价相对稳定。

  盛松成表示,只要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当,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应该是短期的和可控的。逆境往往也会催生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条件。经此一“疫”,企业会注重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重视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这将推动技术进步,并带来更多的投资需求。我国经济潜在增速亦有望提高。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也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