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解冬:冲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2020-05-28 07:49: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两会报道组

  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为了如期实现战略目标,接下来上海将如何发力?为了支持科创板和科创企业,上海“浦江之光”又将如何发光?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上海还将推出什么重要举措?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解冬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就上述热点话题给出了权威解答。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绩单“亮眼” 开放创新举措加快落地

  去年年初,人民银行等八部门下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确保2020年上海如期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方向指引和实现路径。如今,《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成效如何?

  解冬向上证报记者亮出了最新“成绩单”:上海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沪港通”“债券通”平稳运行基础上,中日ETF、“沪伦通”西向业务顺利开通,原油期货交易量稳居全球第三位,“上海金”期货产品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线,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继续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熊猫债”和 “一带一路”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

  解冬说,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加快,外资金融机构来沪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安联(中国)保险控股、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对外开放项目率先落地,贝莱德、路博迈等国际著名资管机构积极在沪布局,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开放前沿的地位更加凸显。在2020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首次晋级全球第4位,显示了国际投资者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信心。

  围绕上海新的三项重大任务,相关金融领域的工作也在全力推进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解冬说,目前,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不断深化。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及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特殊支持政策50条”中,明确了临港新片区金融发展重点任务措施。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了分支机构。特别是今年2月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后,上海市及时建立了推进落实机制,会同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等实施细则,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沪设立专业子公司等措施都在积极落实中。

  同时,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据介绍,为探索金融资源在长三角地区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推动“一市三省”签署《长三角科创板企业金融服务一体化合作协议》,上海期货交易所与浙江自贸试验区等共建期现一体化的国际油气交易市场,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试点开展应收账款票据化和“贴现通”业务。

  为冲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解冬说,下一步,上海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确保如期完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各项目标。

  一是继续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强化对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支持,支持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服务。

  二是全面推动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不断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以“五个重要”目标定位为统领,推动临港新片区各项金融政策落地。积极推动建立适应临港新片区发展的金融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跨境金融服务供给。支持金融机构在临港新片区兴业、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着力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科创中心建设联动效应。配合证监会持续深化科创板及注册制改革,对标纳斯达克等市场进一步增强科创板包容性和国际竞争力。

  四是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带动作用,继续加大金融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支持。加强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长三角重大基础设施等支持力度。

  五是继续强化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出新一批有影响力的金融对外开放项目,加快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

  六是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规划。

  助小微企业“生存突围”:多措并举“几家抬”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为了助力小微企业“生存突围”,上海金融业也在全面发力。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为此我们会同一行两局积极贯彻落实‘沪28条’,出台了9方面26条金融举措,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等融资支持,总体实现了‘量增、价降、面扩’。”解冬说。

  截至今年3月末,上海市小微企业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61亿元,同比增长23.4%,覆盖26.56万户企业。一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38%,较年初下降1.32个百分点。

  解冬说,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等鼓励银行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增加普惠型贷款投放、提高首贷成功率、加强银政企对接等方式,加大信贷支持。截至4月30日,在沪银行已累计发放疫情防控贷款1335亿元,支持企业1.01万户,综合资金成本约3.53%;累计发行金融债券、特定用途债券金额308亿元。

  “我们还将市相关部门梳理形成的重点行业企业名单近2300家,推送给近50家银行,截至4月30日,各银行累计对名单内企业新增贷款投放约515亿元。同时,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扩大担保贷款规模、实施担保费率降低至0.5%等政策,目前已落地担保贷款3360笔共100亿元。”解冬说。

  实施灵活信贷政策加强信贷服务。引导在沪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做到应续尽续。截至4月30日,在沪金融机构累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续贷金额1858.8亿元,共15796户(人)。今年1月25日至4月30日,在沪银行为上海市中小微型企业实施临时性延期偿还的贷款本金共计200.4亿元,共8136户。实施临时性延期支付贷款利息金额4.1亿元,共4572户,对应贷款金额273.1亿元。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还依托上海“一网通办”平台,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市经济信息化委和上海银保监局等联合推出了“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通过该应用银行可获得上海市8个部门提供的386项公共数据,全力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

  此外,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在沪保险机构免费将保险责任范围扩展至新冠肺炎。推出“信保+银行+担保”融资服务方案,发挥分险增信对保单融资促进作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敞口,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出口。推出全国首个专门针对灵活就业行业人员的“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控综合保险”,率先为建筑施工、家庭服务、美容美发、餐饮烹饪等四个灵活就业行业提供保险保障。创新推出促消费商业保险“安心保”,促进提振消费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在认真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堵点’‘痛点’基础上,多措并举形成‘几家抬’局面。” 解冬说,一方面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上海银保监局推动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通过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发行债券等渠道,增加银行流动性。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补偿和信贷投放奖励机制,推进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试点,加强银政企合作机制建设,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落实“浦江之光”行动:发挥好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

  2019年7月,为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上海推出了《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浦江之光”行动)。落实“浦江之光”行动,上海今年也将有新举措。

  解冬说,今年,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继续积极配合证监会和上交所持续深化科创板改革,落实好“浦江之光”行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搭台,为科创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条,汇集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保险创新、专业和中介服务等各类资源,打造一流的投融资生态体系。

  具体举措包括:一是提升科创企业孵化能力;二是推动在沪银行保险业建立科创服务体系;三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四是为科创企业融资提供分险增信服务。

  “今年,我们将依托‘浦江之光’政策库、企业库,实施‘万、千、百’工程,即:形成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千余家科创培育企业、百多家重点科创板预备企业的后备资源体系。”解冬说。

  据介绍,目前,上海高新技术企业1.28万家,在“浦江之光”的科创企业库中,入库企业近千家,82家企业基本成熟,已正式对接资本市场。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扩大“科技微贷通”“科技履约贷”“高企贷”“科创企业上市贷”等金融产品覆盖面,助力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融资成本。会同上海银保监局推动商业银行的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和专属科技金融部门为科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解冬说,一要发挥好科创板“头雁效应”。配合证监会和上交所完善科创板相关制度和规则,进一步增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考虑科技创新的多样性,以科创属性为出发点,帮助代表性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要让符合科创属性的金融科技行业龙头企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模式创新型企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科技应用创新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推动科创板成为创新创业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二要发挥好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作用”。支持上海股交中心做大做优科技创新专板,孵化更多科创企业更快成为具有上市资格的后备企业。三要发挥好主板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将以科创板为契机,以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在更高水平上对外开放,为科创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