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插上科技翅膀 创新监管工具保驾护航 北京第三批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已在路上

2020-09-09 07:53: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丹丹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金融与科技愈发深度融合。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后,好则越飞越强,开辟出新视野、新业务;坏则越飞越乱,稍有不慎还有下坠并累及实体经济的风险。

  为了有效护航金融科技,以北京为首的各地,逐渐展开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也就是俗称的“监管沙箱”,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召开的2020年服贸会上,各方传递出的信息显示,北京市第三批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已经在路上,较前两批相比,第三批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随着“监管沙箱”试点的推进,金融管理部门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监管制度也将越来越完善。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杨伟中昨日在北京金融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继续会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以规则为蓝图,以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为依托,探索监管科技应用,建立事中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推进试点应用运行监测平台的建设,加强试点应用的运行、监测和预警,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同时,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协助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制定“出箱”标准,完成试点应用全流程测试,真正实现“进得去、出得来”,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版“监管沙箱”。

  “要借鉴标准化手段,做好试点应用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为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北京范本,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北京力量。”杨伟中称。

  结合金融科技创新的北京样本,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则给出了他的体会: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善用数据要素。他指出,对于金融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处理好业务创新与数据利用、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在合规、合法、合情、合理的前提下,挖掘数据的价值,释放数据的潜能。对于消费者来说,要珍惜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

  记者获悉,人民银行前段时间已经开展了金融APP备案工作,其中,个人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保护领域是检测的重要环节。

  李伟同时指出,重视数字鸿沟问题,践行数字普惠。金融业应该秉持金融科技便民、惠民、利民的理念,瞄准农村居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痛点、难点,探索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新技术,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让金融科技的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服务更加数字化、虚拟化,给金融业务披上了神秘的外纱。部分机构在利用技术创新应用模式、改善用户体验的时候,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业务的流程,削弱了风控的强度,甚至有可能掩盖了业务的本质,这就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李伟称,要重视监管科技运用,增强数字化监管能力。下一步,人民银行也会加强新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利用新一代的技术增强监管的效能,提高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