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标杆敢为先 肩负使命再出发

2020-11-12 07:57:3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宙洁 宋薇萍

  站立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南浦大桥上,视野开阔:一边是灯火璀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每天有无数金融交易在此诞生;一边是正在打造央企总部集聚区的世博园区,它曾见证世界经贸及科技等多元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按图索骥,浦东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片区都留有追溯城市发展的痕迹。

  上海关键收益率、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一带一路”货运贸易指数……一项项指数在黄浦江畔诞生,它们见证着发展、创新和开放。以中国价格打造定价中心,以中国标杆参与衡量世界贸易进程。

  浦东以这样的方式潜行于历史,又为历史所成就。

  30年间,浦东从一片阡陌农田,变身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的现代化新城,书写了现代化建设的“浦东奇迹”。

  30年间,浦东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12734亿元,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打造出全国改革开放的“浦东样本”。

  乘风破浪,三十而立。“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已成为浦东的鲜明标志,面向未来,浦东将肩负着更深层次开放的全新使命再次出发。

  陆家嘴:与浦东开发开放同龄 见证浦东速度

  2017年12月4日,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在浦东陆家嘴发布上海关键收益率。中央国债结算公司上海总部、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同时落户上海。

  近一年后,中央结算公司所属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与IHS Markit于10月12日联合发布中债iBoxx指数。

  2019年6月,中债长三角系列债券指数登场。

  一系列指数代表着各方为形成全球人民币基准价格、打造人民币定价中心而付出的努力,它们的诞生也离不开这片特殊土地的滋养。

  30年前,全国首个以“金融贸易”为功能特色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正式诞生。

  汇丰人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上世纪90年代,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办公地点从浦西迁至浦东时,员工约100人,客户主要是大型外资企业。“业务规模就是一个分行的规模。”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说,今天,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迈过5000亿元关口,员工超过7000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员在浦东上海总行的大楼里工作。

  “从浦西到浦东,先是从船舶大厦开始,之后因为业务发展迁到森茂大厦,最后在国金中心扩大到大约20个楼层。这个在浦东发展的三级跳过程,只用了不到15年,是真正的浦东速度。” 王云峰说。

  正是这样的速度铸就了如今的陆家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金融市场体系完善、机构企业和专业人才高度集聚……

  目前,陆家嘴有6000多家各类型的金融机构,有890多家持牌类金融机构,陆家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1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陆家嘴投资设立机构超过340家。

  与浦东开发开放同龄,陆家嘴是开放的产物,是浦东开放活力和无限机遇的缩影,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的实践者。

  如今,开发开放的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今年2月,人民银行等部门联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浦东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率先制定落实了16条措施,使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尽快在浦东落地,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

  张江:科创热成资本市场活水 释放“场效应”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科创始终是一股硬核力量。

  2014年,中央作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重要指示。从此,上海在发力“四个中心”建设的同时,又多了一个新任务:进军全球科创中心!

  浦东全力落实中央要求,以张江科学城引领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滚动推进“五个一批”重点项目。以“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

  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为依托,浦东全面发力。

  目前,浦东已经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生物医药领域发展出了多家国内百强企业、独角兽企业。

  此外,浦东还是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张江人工智能岛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网红地标,集聚了IBM研发总部、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等多个重量级企业,当前正在加快“由岛变区”,将人工智能岛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辐射到整个张江中区。

  “浦东正在全力实施‘五大倍增行动’,加快推动这些重点产业全部达到‘千亿级’规模。特别是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三个战略必争领域,我们正在集中力量攻坚突破。”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说。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之后,浦东这片科创热土也成为科创板上市资源的源头活水。

  根据上交所的统计,截至目前,上海总体申报科创板企业70家,其中浦东新区申报32家。目前科创板已上市上海企业31家,其中浦东新区16家,占全市的52%,占全国的8%。

  随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提速,浦东的创新“场效应”正在加速形成。世界顶尖科学家也相中了这片热土。

  今年的进博会上,诺华集团(中国)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即将在这里开启新事业。

  “依托浦东,我们目前在建设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核心内容就是科学家实验室。20多个顶尖科学家有意向将实验室搬到上海,搬到浦东。其中,3个顶尖科学家实验室已经确定,包括WLA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教授等。”上海诺港科学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德宏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外高桥:迎潮而立的探索 让中国离世界更近

  镌刻着创新基因的浦东懂得“放眼量世界”。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上海航运交易所开发编制的“一带一路”货运贸易指数与“海上丝绸之路”运价指数于2015年7月29日宣布正式对外试运行。由上海浦东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研究中心编制的“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则启航得更早一些——于2010年3月8日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编制发布的首份国际航运中心指数。

  汇入滔滔长江,融入茫茫东海。黄浦江及分支河流一路蜿蜒奔涌之处,有着一代代浦东航运人的梦。

  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常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外高桥是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因为离世界最近,我们也是最早感知世界冷暖的地方。”

  1999年1月,当时36岁的刘宏揣着冲劲与梦想,来到世纪之交浦东开发开放的热土,扎根于外高桥集团股份这一保税区开发建设的桥头堡,一干就是21年。

  他见证了这片热土的蓬勃发展,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外高桥也从保税区变为自贸区。如今,这里的区域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与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进出口业务往来。

  刘宏告诉记者,在过去30年的发展过程中,外高桥充分利用了浦东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分享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为浦东的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

  完成从开发区发展模式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延伸,区域内的产业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延伸,集团从“深耕本地”向“价值辐射”延伸是外高桥的愿景。

  浦东开发的30年,也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30年,丹纳赫正是在这股大潮中与浦东结缘,深耕中国市场。

  展望浦东的未来,丹纳赫大中华区总裁彭阳对记者表示:“我们相信,在浦东富饶、开放的领土上,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我们能谱写出更好的新篇章。”

  临港新片区:引领全球经济健康化 打造未来之城

  开放的下一个增长极在哪里?答案是临港新片区。

  “按照相关规划,新片区未来5年将保持不低于25%的高速增长,确保2035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目标。”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顾长石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自去年8月在滴水湖畔揭牌以来,新片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朝着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腾飞。

  成立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已签约358个项目,涉及总投资额2713.63亿元;新增开工面积124.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3%。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都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今年前三季度,临港新片区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30%以上增速。其中,1月至9月,临港新片区预计完成产业经营产出1392亿元,同比增长35%。

  图森未来作为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卡车研发的人工智能企业,于2018年7月落户临港。该公司总经理薛健聪对记者表示:“新片区挂牌至今,图森未来已在东海大桥等新片区场景进行了超过15万公里的测试。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片区的沃土,我们争取在临港新片区尽早形成具备国际引领作用的自动驾驶示范运营。”

  聚力制度创新,临港新片区在中央“五个重要”的指示要求下,正穿云破雾,坚定前行。

  顾长石说,目前,临港新片区正积极推进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推动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的便捷联通,从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全方位高水平推进开放,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健康化发展。

  如今的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墙上的规划图一个月至少得换一次。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中,“未来之城”正在快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