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下沉服务重心、探索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

2021-08-19 07:54:5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魏倩

  8月19日,上海农商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成为今年第三家敲开A股大门的银行。作为一家有着红色农信基因的上海法人银行,虽然上市时间略晚,但并不影响其“江湖”地位: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上海农商银行都称得上全国农商行的排头兵,其鲜明的经营特色也颇受称道——普惠金融是定位、“三农”服务是特色、科创金融是名片。

  “凡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金融赋能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领域,就是我们的战略主航道。”日前,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在金融机构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上海,下沉服务重心、探索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是上海农商银行的必然选择,也是基本路线。

  普惠金融:定位不变 有新思路

  很多咖啡爱好者,可能都听说过“中国咖啡第一村”——云南保山小粒咖啡新寨村。

  这里出产的咖啡豆蜚声海内外、远销欧美。之所以能成规模生产,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还得益于新寨咖啡专业合作社模式,以及背后的金融支持。

  虽然距离新寨村千里之遥,但上海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近在咫尺。凭借“三农”服务能力,该行通过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小粒咖啡产业化种植模式,拟为农户提供5000万元资金支持,可为约200户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覆盖咖啡种植面积约2万亩,每亩收益增加1000元左右,促进农民收益增加约2000万元。

  这项计划是上海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企业使命的一个缩影。据悉,该行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支持农业产业链100亿元以上授信规模,服务或带动农户5万户以上。

  这样的企业使命正是与上海农商银行提出的“坚守普惠金融”核心战略一脉相承。

  “上海农商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我们践行普惠,是一种历史传承,更是一种必然选择。”徐力表示,上市后该行的普惠金融战略不会变。一是继续扎根上海,上海经济环境、未来发展持续向好,是上海农商银行的主场;二是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进一步做深做细。

  从2005年改制成立到现在,普惠金融一直是上海农商银行的基本定位,也是该行保持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数据最有发言权。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末,上海农商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分别为2173.07亿元、2384.75亿元和2794.54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占比分别为71.75%、71.04%和75.75%;同时,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好水平,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3%、0.90%和0.99%。

  对于今后普惠金融如何发展,上海农商银行也酝酿已久,提出“线上更上、线下更下”的新思路,积极打开普惠金融发展新局面。

  “线上更上”是数字技术赋能,业务转向线上。那“线下更下”如何理解?一是户均信贷规模继续下沉,新增信贷户均规模有望下探10万元至100万元区间;二是信用下沉,改变强调抵押质押贷款的传统思路。“我们更多要看企业的经营、盈利模式,看商业模式是不是有竞争力。”徐力表示,这需要专业判断能力,而上海农商银行的团队具备这样的能力。

  科创金融:做出特色 走出上海

  上海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目标客群包括“三农、小微、科创、社区居民”四类客群。针对这四类客群,该行都做出了特色,特别是科创金融,近年来已成为该行一张“金名片”。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9年,上海农商银行即在总行层面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心,开启科创企业的服务历程;2018年,该行启动“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形成“一鑫二专三支持”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徐力介绍,推出“鑫动能”计划,是希望通过科技专营机构与科创金融专属产品的“双管齐下”,力求在客户发展和财富积累的不同阶段提供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将自身的业务生态和客户的经营生态系统相连接,创造更多的连接点与连接方式,使上海农商银行成为客户生态圈的重要参与者。

  多年的精心耕耘和布局,让上海农商银行如今服务科创企业的思路更清晰,经验更丰富。今年7月,该行全面升级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进一步延展至更早期的初创阶段科创企业,实现“科创更前,科技更全”,同时将服务辐射范围覆盖至长三角区域。

  过去,上海农商银行服务比较多的是Pre-IPO阶段企业,也就是预估两年内可能上市的企业。现在,VC投资乃至于天使投资阶段的企业,也会纳入服务范围。“科创更前”的题中之意正在于此。

  “科创更前,科技更全”也是上海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新思路。

  “提出这样的思路,一个考虑就是上海提出科创中心建设,尤其科创板开市后,企业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投资者也有退出通道。”徐力表示,上海农商银行服务的大量中小微客户中就有很多科创型企业。现如今的大企业,很多都是该行从小企业时就开始培育,所以针对科创企业,上海农商银行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务”,希望在这些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产品来配套服务。

  上海农商银行科创金融经营策略显然是卓有成效的。截至2021年6月30日,“鑫动能”培育库入库企业已近450户,授信额度超43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余额近40亿元,已将12家企业成功培育为上市公司,另有55家企业已步入上市进程。

  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也从2018年的210亿元增长到去年末的354亿元,年均增长34%。

  零售金融:百姓更受益 增长蕴潜力

  在上海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版图中,零售金融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末,该行零售业务对营收贡献占比已超过27%,并且具备增长的客群基础和空间。

  “零售金融也是我们体量较大、在上海比较有优势的业务条线。”徐力表示,之所以要做大零售业务,一是零售业务属于轻资本业务,资本消耗比较少,比如理财销售,可以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但不消耗资本;二是随着科技水平提升,上海农商银行的网点覆盖面、客群基础和零售贷款市场也有较大增长空间;三是零售业务有利于提升市场价值,未来上海农商银行要持续在零售业务上发力,向财富管理转型,而且已经具备基础。

  截至2020年末,上海农商银行母公司服务的个人客户数超过1600万。良好的客群基础使得该行在上海地区存款市场颇具分量。截至2020年末,该行母公司个人存款余额达到3423亿元,近三年不断增长,在上海同业排名持续保持第四位。

  做零售,上海农商银行也自有一套经营策略。“银行卡依然是目前银行承载零售客户的基础平台,独家的场景是我们抢占竞争先机的不二法门。”徐力表示,核心就是工会卡、社保卡和敬老卡“三卡”。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行工会会员服务卡发卡量超过530万张,新版社保卡发卡量超过210万张,敬老卡发卡量突破100万张。

  这些持卡人将演进为上海农商银行实质性的零售客户,除了带来支付结算收入外,还具有潜在的存款、消费信贷、理财等需求。

  记者获悉,上海农商银行正依托庞大的线下网络体系实现与社区网格化对接。上海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上海早餐工程建设等与社会服务相关、让百姓得实惠的场景中,都有着该行的身影。

  “区位是区域性商业银行最核心的竞争力。”徐力表示,从发展愿景来说,上海农商银行希望成为一家领先的区域性银行,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要做出特色出来,所以提出要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要用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