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在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会员大会暨年会上指出 推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良性循环

2021-09-07 07:5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马婧妤

  □ 证监会正研究推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相关举措,包括:继续拓宽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和优化沪伦通制度,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供给,推动建立境外从业人员资质认证机制等,为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和便利的服务

  □ 当前交易所传统的管理和运营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着重思考一线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等四个方面问题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60届WFE会员大会暨年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2021年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大会暨年会昨日召开。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会上发表讲话表示,证监会正按照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统一部署,研究推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相关举措,同时将以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为契机,加快构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制度体系。

  易会满表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疫情当前必须携手合作,共同承担促进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重大责任。资本市场承担着汇集全球资金、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功能,理应为全球投资者服务,为跨境投融资提供便利,不应成为所在地政府打压制裁他国的平台和工具。

  他提出,当前交易所传统的管理和运营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交易所应当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在基础制度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积极寻求应对之策,着重思考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一线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问题,社交平台发展带来的投资者行为变化问题,发行上市模式创新的问题,新型交易方式的监管问题。

  资本市场在全球经济稳健复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易会满表示,疫情发生后,各国各地区加强宏观政策协同,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全力恢复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总体看,全球资本市场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展现出强大韧性,迅速恢复正常功能。

  一方面,主要经济体股市表现良好,对稳定信心和改善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主要市场在经历了去年初的剧烈震荡后,都恢复并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主要股指基本恢复或超过了疫情前水平。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本身就是对经济恢复增长的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基础功能有效发挥,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各国各地区监管机构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制度工具创新,助力强化融资服务。2020年全球主要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加快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

  他指出,服务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根与魂,也应该是全球交易所和监管者的首要目标。资本市场应当继续担负起使命责任,进一步强化市场功能发挥,坚持依靠实体、服务实体,推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警惕资金空转泡沫化,防止脱实向虚风险累积。

  易会满还表示,面对疫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供应链受阻等多重考验,中小企业处于比较艰难的阶段,支持好、发展好中小企业是当前全球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课题。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服贸会上宣布,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证监会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构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制度体系。

  正研究推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相关举措

  易会满说,全球资本市场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主要是靠开放合作,走向未来仍然需要深化开放合作。近几十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的资本市场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已经成为守望相依、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当今世界的资本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是国际化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当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他说,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也都是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区域,承担着汇集全球资金、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功能,理应为全球投资者服务,为跨境投融资提供便利,不应成为所在地政府打压制裁他国的平台和工具。交易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希望能够继续发挥多方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共同维护全球资本市场开放合作的良好氛围。

  易会满指出,三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开放水平全方位提升,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面对疫情冲击和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没有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

  他透露,证监会正按照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统一部署,研究推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相关举措,包括:继续拓宽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和优化沪伦通制度,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供给,推动建立境外从业人员资质认证机制等,为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和便利的服务。

  易会满还特别提到,在当前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的监管机构需要更加担当,秉持市场化原则,发挥专业精神,共同推动解决合作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我们将坚持相互尊重、有效沟通、互利共赢的原则,在中概股监管、跨境审计监管与执法合作等领域,同相关方开展务实合作,争取更大的进展和积极成果。

  交易所全面提升应对能力应思考四个问题

  易会满指出,交易所是保障市场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迅猛发展,再叠加疫情冲击,资本市场的运行模式和行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交易所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风险隐患增多。

  他说,交易所传统的管理和运营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加强对关乎资本市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在基础制度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易会满着重提到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一线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问题。易会满表示,技术进步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便利投资者参与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跨境跨市场跨产品的风险隐患,违法违规行为也呈现更加隐蔽、更加复杂、更加智能化等特征。这需要交易所深入思考目前自律监管的科技化水平是否足以适应和应对,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二是社交平台发展带来的投资者行为变化问题。易会满说,前段时间,“散户运动”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互联网技术创新、自媒体传播、做空机制缺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和市场影响跟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交易所应思考,对此是否有足够的认知,又是否有有效的手段。

  三是发行上市模式创新的问题。易会满表示,近两年,部分境外市场通过SPAC模式的上市融资活动大幅增加,还出现了直接上市等新型上市方式,这对传统的IPO模式形成了颠覆性挑战。有观点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IPO虚拟化和“脱媒”的现象,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方面都引发了不少新问题。“我们持续在关注,是否在每个市场都具备条件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跟踪和研究。”他说。

  四是新型交易方式的监管问题。易会满表示,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比较普遍,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最近几年,中国市场的量化交易发展较快。交易所对入市资金结构和新型交易工具怎么看?希望大家做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