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超过3000家 涌现一批国家级“小巨人” 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彰显集群效应

2021-09-13 07:48:3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宋薇萍

  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目前,上海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3005家,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2家。

  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占比超五成

  数据显示,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户均年销售收入超2.9亿元,户均利润总额超1550万元。从运行监测情况看,“专精特新”企业产值、收入、利润增速均超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专精特新”企业销售收入超1亿元、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的企业603家,占20%,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专精特新”企业75家。

  从行业看,上海“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27%,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和装备制造占28%,文创、科研、教育等专业服务业占15%,新材料占10%,生物医药占6%。

  不少“专精特新”企业综合实力提升较快,一批标杆型企业涌现,如柏楚电子、之江生物、至纯科技等。此外,优刻得、摩贝网、爱回收、声网等“独角兽”企业近年来也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中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代表。

  追求创新是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的最大特色。这些企业中,有316家设立了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院士工作站;1096家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10%,户均发明专利拥有量6件,户均实用新型及软著拥有量49件;483家获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名牌商标等品牌称号。

  逾960家企业获得资金扶持

  自2011年开始,上海率先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见》《上海市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等配套文件,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2017年3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上海市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及9家商业银行,推出“千家百亿信用担保融资计划”,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单户300万元,最高1000万元的无抵押担保贷款。2020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达2011户322.5亿元;各类科技信贷产品惠及950家企业,共66亿元。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出“专精特新”企业信用贷款贴息等政策,累计支持上海“专精特新”企业962家,支持金额3500万元。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海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自2016年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上海市科协合作,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提升创新能力。截至2020年底,上海46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含服务中心)中,有211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45.5%。

  此外,2016年起,上海还实施“专精特新与经信系统工会共享计划”,支持2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的500多个产品进入工会,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上海还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开展“大手牵小手”走进央企系列活动,对接航天八院、国药、商发、上海电气等大企业16家,发布大企业创新需求100余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进入央企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据悉,目前上海正制定《上海市“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将加快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中小企业。

  一是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全年受理,分批发布”的机制,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二是加强融资服务,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母基金等投资基金的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

  三是强化精准服务,引导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创新和技术、数字化赋能、工业设计、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据最新出炉的《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要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增强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基础领域和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