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勇气 守望资本市场公平正义

2021-09-29 09:10: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需要各方合力推动,其中媒体的舆论监督是重要组成力量。

  上海证券报作为新中国第一份证券类专业报刊,一直走在资本市场舆论监督的第一方阵,牢牢站在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最前列:努力践行“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资本市场重大事件报道从未缺席,对上市公司重大财务造假深度挖掘,对企业控制权争斗全力追踪,对公司治理乱象逐层揭露,对异常交易黑幕层层揭秘,对市场疑云抽丝剥茧……

  寻找真相、靠近真相、求证真相、揭示真相,我们执笔为器,以文作锋,用一篇篇精准的报道,用一个个独到的视角,为广大投资者披露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为决策者提供权威的一手资料,为监管层执法提供有效依据,为市场参与者制定策略扫雷避障,同时也将自己刻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记忆中。

  30年风雨兼程,半甲子初心如昨。上海证券报在前行路上,将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未来征程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

  2021年4月14日 5版 调查

  解构“忽悠式荐股”利益链

  ⊙记者 高山 ○编辑 郭成林

  2021年A股市场出现新式“割韭菜”手法——“忽悠式荐股”。上海证券报记者通过亲身实践,观察短视频网站、微信公众号上所谓“股神”“专家”“大V”的操作路数,结合采访部分投资人士,逐步摸清了这一新型的非法荐股“割韭菜”的操作流程:与传统的通过直播间、微信群、QQ群等渠道非法荐股诱骗中小投资者上当的运作相比,“忽悠式荐股”就是利用散户盲目相信、跟风短线游资大咖的心理,设立了大量假冒知名游资的公众号、视频号,甚至将交易席位也专门放在与知名游资相同的席位,在获得中小投资者信任后,再选取短线高人气个股,通过提前买入“抢帽子”的方式“收割”获利。报道刊发后引发外界广泛关注,监管部门迅速行动予以查处,有效地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2007年11月19日 封九-十二/特别报道

  疯狂的石头

  ——和田玉价格暴涨利益链调查

  ⊙记者 朱国栋 新疆 浙江 上海报道

  2007年11月19日,上海证券报用4个整版刊发《疯狂的石头——和田玉价格暴涨利益链调查》等文章,报道了和田玉从开采、销售、加工到收藏的整个产业链和利益链。该报道被和田玉收藏圈认为是“诸多和田玉报道中,内容最翔实、调查最深入、对产业链和利益链分析最到位的报道”。

  2007年,和田玉在收藏市场的表现极为活跃。1992年到2007年,顶级仔玉价格上涨了数千倍乃至近万倍。两个月时间,记者到新疆和田玉采挖现场深入走访,和一些收藏家、玉雕工艺大师和专家进行了系统交流,终于摸清了和田玉从采挖到收藏的全产业链,揭开了和田玉价格暴涨的谜团。

  2013年9月12日 封面

  中银绒业骗局

  ⊙记者 郭成林 夏子航 ○编辑 何军 吴正懿

  2013年9月12日,上海证券报头版刊登《中银绒业骗局》系列报道。记者调查发现,中银绒业存在主要出口客户系注册于香港的皮包公司、主要内销客户疑似关联方、虚构合同骗取出口退税等六大方面问题,加上对财务报表的详细分析,质疑中银绒业存在虚增收入等财务造假行为。

  报道刊发当日,中银绒业紧急停牌,复牌后跌停。

  2014年10月,证监会对中银绒业立案调查。此后,由于公司涉嫌假报出口骗取出口退税已涉嫌犯罪,案件被移送公安机关。

  2016年5月,中银绒业实际控制人马生国因犯逃税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五年执行,并处罚金1000万元。法院认定,马生国等人于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存在虚构销售合同、骗取出口退税的犯罪行为。

  2006年7月18日 A14/上证特稿

  大股东潘琦坐庄G长征调查

  ⊙记者 何军

  如皋、苏州、金坛、南京、深圳、佛山、上海报道

  该报道涉及的采访对象分散在七地,从线索比对到工商调档、实地调查再到稿件刊发,历时3个月,涉及大量数据分析。当在江苏金坛寻访到关键人物时,长征电器实际控制人潘琦坐庄的嫌疑进一步坐实,这是整个调查的突破点。报道刊发1个月后,上交所对潘琦等相关方予以公开谴责,随后证监会对潘琦进行立案调查,最终认定潘琦等相关方存在4项违法行为。在后续的调查中,证监会还发现潘琦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银河科技财务造假,且情节特别严重,对潘琦处以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014年4月16日 封面

  中植系魅影

  ⊙记者 郭成林 王莉雯 ○编辑 吴正懿

  2016年6月16日 封面

  中植系埋雷

  ⊙记者 郭成林 邵好 ○编辑 何军 全泽源

  《中植系魅影》是全市场第一篇深度研究中植系的报道。中植系从未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却潜藏于十余家公司的资本运作。它延续德隆系的基因,又以曲线手法操控一个金融帝国——包括信托、典当、租赁、期货、担保、第三方理财、PE/VC。

  中植系资本运作缜密而激进,利用中融信托平台,构筑混业经营的金融生态。在持股关系上,极为分散与隐蔽,通过高杠杆、循环式运作放大规模,呈现“金字塔”式的资本图谱。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则退居幕后、越藏越深。

  报道刊发后,中植系成为焦点。随着监管介入,中植系的资产规模逐步缩水,核心平台中融信托被出售,其隐蔽的金融帝国终于浮出水面并被肢解。

  两年后,上海证券报推出《中植系埋雷》。报道显示,中植系呈现三大变化:持股模式多元化;从参股到谋求控股;孵化金融平台“拆分上市”,这些金融资产涉及6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保理公司,金额合计约165亿元。中植系核心问题是通过复杂的上下游关联交易,输送资金、提供客户,迅速催肥金融资产,但实际持续盈利能力堪忧。若将这些金融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风险很大。报道刊发后,监管层对中植系相关行为严加管控,最终其资本运作陆续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