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升能级 持续推进市场开放与制度开放

2021-10-23 10:43:5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欣然

  ◎张欣然 记者 魏倩 ○编辑 陈羽

  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扩大“上海价格”“上海标准”国际影响力?在10月22日举办的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与会嘉宾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其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开放成为核心议题。

  “现阶段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3.0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上海国际金融建设要服务于新发展阶段,也应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实现新发展的总体目标,他提出有两条发展主线:第一条是继续补短板,也就是进一步开放;第二条是争创新优势,如抢占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赛道。

  屠光绍阐释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开放的三个层面。一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二是市场的开放。目前,境外投资人对中国债券和股票的持有比例还很低,所以市场要推进更大的开放。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更好地配置国际资产,对国际上市公司进行定价和交易。“除了欢迎境外投资人到上海进行资产配置,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吸引更多国际资产、国际上市公司到上海来。”屠光绍强调。

  三是制度型开放。制度开放更具有基础性,所以要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就是促进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制度更好地兼容,这必然需要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国际标准的制定,从而实现在全球金融配置方面更深度的合作。”屠光绍认为。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表示,制度型开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版本”开放层面的主题词,现在已经到了节骨眼上。如果没有更深入的进展,将影响建设质量和影响力。

  结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定位,霍颖励提出,要持续推进银行间市场双向开放,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制度型开放。目前,金融市场的开放以管道式、渐进式改革为主,主要是促进要素开放。“现在国债和股票都已纳入国际的主流指数,预计‘十四五’期间,最终指数的投资资金将成倍增加,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交易机制,拓宽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特别需要构建和国际通行的规则相衔接的开放体系,在金融要素开放基础上转向探索制度型开放。”霍颖励说。

  渣打银行(中国)总裁、行长兼副董事长张晓蕾表达了希望进一步开放的诉求。张晓蕾建议,持续扩大市场开放,吸引更多国际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建设。希望上海能帮助国际金融机构推动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准入,如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业务、国债期货等,从而使国际金融机构能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