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岛经济这样干

2022-01-19 11:12:37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肖芳

  旗帜鲜明倡导“崇尚实干、注重实绩、不务虚功”,印发青岛市2022年第一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征求意见,发布总投资9282.1亿元的416个市重点项目名单……1月12日,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青岛要把握“稳”,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追求“进”,勇当龙头、争先进位;突出“实”,狠抓落实、跟踪问效。

  确定“五个聚焦”

  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刚刚过去的2021年,青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崇尚实干、注重实绩、不务虚功,倡导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只干不说,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全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发展基础更坚实,项目推进更有力,质量效益更凸显,改革开放更深入,民生保障更完善。

  今年,外部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会议指出,青岛要把握机遇、增强信心、担当作为,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全国、全省作出更多青岛贡献。

  “五个聚焦”,是青岛市为新一年经济发展确定的方向:

  要聚焦有效需求牵引,千方百计稳增长。全面落实省扩需求“十大行动”,持续巩固“项目落地年”成效,开展新都市建设行动、新基建突破行动、新消费升级行动、新市场拓展行动、新业态成长行动等“五新行动”,进一步释放有效需求的潜力。

  要聚焦实体经济振兴,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强政策创新供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民营富市,实施制造业提振计划、现代服务业提升计划、民营经济壮大计划、营商环境创优计划等“四大计划”,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的实力。

  要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奋力实现“五年取得突破”。打好“四新”经济崛起硬仗、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硬仗、创新能力提升硬仗、绿色低碳转型硬仗、高水平制度创新硬仗等五场硬仗,进一步激发动能转换的活力。

  要聚焦重大战略落实,强化城市发展责任担当。落细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略海洋、乡村振兴三大国家战略,做优做强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三大平台,进一步增强落实重大战略的合力。

  要聚焦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就业更加充分、居住更加舒心、公共服务更加优质、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市文明更加彰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安全底线更加稳固,进一步增添城市的魅力。

  今年安排市重点项目416个

  “四新”经济项目占比近六成

  会议现场,青岛市2022年第一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正式印发,集中征求意见建议。该政策包是“1+N”的结构,除《青岛市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里的普惠政策外,还有针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影视业、海洋经济、航空、航运和会展业等细分领域专门政策。

  会上,经市政府同意,《关于公布青岛市2022年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以青政字〔2022〕1号文正式印发实施。根据该“1号文件”,2022年青岛全市安排市重点项目416个,总投资9282.1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300个,总投资6395.6亿元;重点准备项目116个,总投资2886.5亿元。青岛市从300个重点建设项目中遴选出关系全局的36个项目,确定为市重大项目。这36个市重大项目总投资2469.2亿元,占比接近40%,将作为“重中之重”实施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416个市重点项目中,“四新”经济项目有238个,总投资4155.06亿元,个数和投资占比分别为57.2%、44.8%。从产业领域看,项目数量居前三位的产业领域为高端装备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分别为67个、34个和32个,主要包括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年产15万辆乘用车项目、海尔胶州中央空调制造项目、吉利卫星互联网项目、青岛微电子产业园及智能微系统模组产业化项目和哈工传能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青岛)科创产业园项目等。

  这些年度重点项目中,还有大量关系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大项目、好项目,例如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项目、地铁4号线工程项目、地铁2号线西延工程项目(轮渡站-泰山路站)、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地铁8号线工程项目、亚洲杯足球场比赛场地建设项目、康复大学项目和泰康之家青岛养老项目等。

  今年,青岛市将继续在推进项目落地上优化升级打法,主要举措包括: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在土地、资金、审批等要素环节优先支持保障市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供给根据项目建设时序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予以落实;加快流程再造,采取容缺受理、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等措施,依法依规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多渠道、多方式、多频次强化项目推进平时调度,每月形成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通报;按照“崇尚实干、注重业绩、不务虚功”原则,鼓励在项目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