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副校长丁奎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大力强化基础研究

2022-03-11 08:14: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阮晓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丁奎岭

  “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就很难做出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还存在组织力度不够、保障投入尚需加强、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仍需加快提升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加强与优化。”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2018年起,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建设了一批前沿科学中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身为上海交大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发现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组织力度不够。我国高校的基础研究早期以自由探索式、兴趣导向、纯学理性的研究为主。但是当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或支撑探索的大科学计划,却需要有组织地开展。比如深空、深地、深海等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研究,无一例外都需要有组织的大科学项目为依托。同时,现代科学探索越来越强调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学科交叉,也不能完全依靠自由结合,需要有组织地进行。当下科研资源分散、协调协作困难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学科交叉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有组织的科研模式尚需探索。

  第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保障投入尚需加强。近些年高校获得的科研投入快速增长,但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投入增长较少。

  第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仍需加快提升。据统计,2020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但基础研究人员占比仅有8.2%。最优秀青年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的氛围以及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尚待加强。

  丁奎岭建议:第一要“有”,即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的科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应从纯自由探索的模式向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国家战略需求上转变,要将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主线。同时,整合力量,协同各类主体,打开学科边界,深化学科间跨界交叉,产出重大、前沿科学突破。

  第二要“稳”,对于高水平研究大学基础研究投入要稳定。建议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既稳投入也稳增长。教育部在保持“双一流”学科建设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方案,加强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特别是在建设初期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支持,让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能够真正坐得住、沉得下、稳得住。

  第三要 “兴”,加快建设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引育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的引育,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