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常规加速改建方舱医院

2022-04-08 07:40:4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宋薇萍 严曦梦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通报,4月6日,上海市新增322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966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已超过10万例。4月7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尽快实现风险人员早发现、早管控。

  为努力实现感染者“应收尽收”,上海正超常规加速方舱医院建设和集中隔离房源筹措。昨日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以下简称“四叶草”),灯火通明,建设者们正日夜兼程赶工。4月5日,有望提供4万张床位的“四叶草”方舱医院项目启动建设。根据规划,其部分场馆将于4月8日完工。

  同时,上海将坚持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保障同部署、同落实。上海市副市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生活物资保障专班负责人陈通表示,当前,上海抗疫攻坚战到了最紧要的时刻。要全力以赴做好全市2500万人民生活物资供应工作。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图

  “四叶草” 方舱医院部分场馆今日将完工

  在上海莱港路与盈港东路路口,“四叶草”迎来一项特殊使命。这里即将成为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有望提供4万张床位。

  在中建集团的统筹领导下,中建八局临危受命,火速驰援,全力参与国家会展中心5馆、6馆改造方舱医院。该医院主要功能是收治无症状及轻症病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设置1.2万个以上床位,配备40个护士站及处置室、抢救室、卫生通过等功能房间,计划于4天时间内改造完成。

  5号馆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6000个以上,配备20个护士站及治疗、处置、抢救以及卫生通过等功能房间。目前,5号馆集装箱吊装完成,正大面开展隔断拼装。

  6号馆体量及建设内容与5号馆相同,目前,已完成PVC地胶铺贴,进行集装箱吊装;缓冲区、卫浴区基础施工基本完成;室外电力和污水处理设施已开始管线施工。

  和中建八局不同,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安装有限公司主力承建项目机电工程。项目于4月5日17时正式开建,预计总体施工时长约80小时。

  “接到通知后,我们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施工推演,倒排节点计划,制定‘小时制’作战地图,‘白+黑’24小时轮班作业,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守护上海人民生命健康。”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安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项目指挥长陈文林表示。

  第一时间组建管理架构,4小时内集结550余名建设者跑步进场,调集风机、移动空气净化消毒机、分体空调、灯具等材料设备400余套,电线电缆4万余米,各类管道2万余米……建设者们正在加紧作业,与时间赛跑。

  工人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作业,这里将改建成方舱医院,建成后有望提供4万张床位。 新华社图

  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

  封控管理期间的生活物资保障一直备受关注。陈通说,在各保供机构共同努力下,目前上海市米面粮油肉的储存储备比较充足。同时,也已经锁定备足市外蔬菜、猪肉等货源,随时可以调运到上海。

  为化解生活物资难抵家门的现场,陈通说,上海坚持以“集采集配、平价套餐”作为保供的主要方式,对接超市卖场、电商平台、团餐配送等各类保供企业,积极组织货源,扩大备货规模,推出保供套餐,最大限度地覆盖市民的基本需求。同时,建立保供“白名单”,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电商大仓、中央厨房等网点解封出来。

  以美团为例,针对市民买菜难问题,美团买菜上线社区集单服务,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开通服务,优先覆盖封闭小区多、配送压力大的重点区域。美团公司副总裁毛方表示,社区居民完成集单后,次日相关商品将统一配送至小区,累计超20万单。“市民反映的买菜难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分拣能力和配送能力不足。为此,美团买菜从全国各地调配熟练分拣人员近千人驰援。”毛方说。

  针对大众化母婴用品需求,上海重点依托联华超市、麦德龙、家乐福等综合性超市卖场企业来满足。“我们帮助企业协调畅通物流、末端配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升企业保供能力。近10天来,上述超市卖场渠道日均销售的婴儿奶粉3500多罐,目前库存量为13万罐,货源充足。”陈通说。

  对于捐赠物资的管理,陈通说,上海制定了管理规范,落实专班、专人做好各省区市捐赠物资的接收、管理、分配和派送等工作。制定了“五个一”的清单包括信息清单、收发清单、证件清单、感谢清单和保障清单,对于捐赠的生活物资一一登记造册、严格管理,让生活物资进入到最需要的小区机构。

  为了化解决保供人力运力不足的问题,陈通表示,上海支持保供企业在全国统筹调配资源,引进充实新的保供人员。允许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走出封控区,回到保供岗位。“我们统筹邮政快递、顺丰等物流资源,对接电商平台,补足配送力量,完成社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务。我们要求每个社区发挥志愿者力量建立专门配送队伍,做好‘最后一百米’的到家服务。”陈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