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不确定——一家外贸企业在汇率波动中的航行记

2022-05-24 07:4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魏倩

  编者按:

  疫情多地散发、美联储紧缩、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国际政治经济动荡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各方都在积极找寻解决方案。

  企业发展该怎样持续稳定,保持活力和韧性?金融支持该如何落地?本报记者前往实体企业,走访金融机构,问策政府部门,求解专家学者,希望通过系列报道,管窥中国经济当下之难点,洞察经济走向之趋势,以期探索市场主体未来发展可供借鉴的路径。

  行路难,道阻且长。但我们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70%!

  4月19日至5月16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达6.70%。其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最高6.37到最低6.8150,只用了短短16个交易日。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走势图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郭晨凯 制图

  在经历前期大幅回调之后,自5月17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止跌并有所反弹,其中,5月17日、2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分别升值495个、938个基点。5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盘交易收报6.6740,日内大涨938点,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本世纪以来的第三大涨幅。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披露数据显示,5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756,较前一个交易日中间价6.7487调升731个基点,涨幅为1.08%,这一升值幅度为2005年7月22日以来最大。

  这是一场大幅波动。“先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到6.45的时候,身边就有人预计会进一步下跌。那时我们还觉得不可能,结果一下真到了6.8。”向丽向记者感慨道。

  向丽是一家生产型外贸企业财务相关负责人。她所在的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经验相对成熟。通过操作汇率套保工具,她早已为企业锁定了结汇成本。

  即使如此,面对这样的大幅波动,她也感叹须谨慎应对。特别是叠加疫情扰动供应链的因素,应对汇率波动的难度越来越大,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

  “贬值”的红利

  向丽供职的企业是浙江一家主营防护用品的生产出口型企业。20多年来,这家企业一直经营出口业务,产品远销欧美地区。目前,该企业一年大约有8500万美元的出口额。

  今年4月下旬以来,人民币的贬值,让这家出口型企业受益不少。人民币的适度贬值,不但从宏观上可以缓解出口下行压力,促进外贸平稳发展;而对于微观出口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出口产品价格将更加有竞争力。

  4月19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启了一轮快速贬值周期。5月13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下本轮调整以来的最低值,达6.8150。16个交易日内,下跌幅度达6.49%。

  近期,向丽以6.78的汇率结汇大约1200万美元,与4月初的汇率6.35相比,算下来“增收”了不少。

  “每年年初,我们都会根据市场调研、客户交流等情况,对美元走势有一个初步定价判断,制定锁汇目标。”向丽表示,去年人民币在升值通道,但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她们没有做远期结售汇业务。所谓远期结汇业务,就是将未来要收进的美元按锁定汇率固定,避免汇率波动影响。

  而今年年初,向丽她们一开始定的套保方案是锁汇在6.5左右。但进入到4月后,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走势开始出现明显波动。随即,该公司迅速对锁汇目标进行持续调整。从最早的6.45到6.5,再到6.6、6.7,向丽最后选择了6.78至6.79之间的1年期套保方案。

  5月20日,向丽给公司已锁汇的300万美元进行了结汇。此前,她们按照6.7860的价格锁定了该笔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而其他剩余的美元资金,按照当天的即期汇率价格进行了结汇。

  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大幅反弹,最低价格为6.7324,收盘报6.6740。运用锁汇工具,向丽为公司规避了当天人民币大幅升值带来的潜在损失。

  “锁定”的汇率 “难锁”的物流

  虽说,通过提前锁汇减少了汇兑风险,但向丽并没有“松了一口气”。

  作为财务相关负责人的她,还得关心物流问题。

  上海新一轮疫情发生后,这家外贸企业遭遇了挑战。虽然公司所在地在浙江,但其外销货物的出口港在上海。

  3月底,上海实施封控管理。向丽所在的公司开始将货物的出口港改为宁波港。很快,他们发现很难抢到货柜。“我们感觉,宁波港的货柜需求激增形成了挤兑效应。”向丽说,从上海港发货面临物流障碍之后,许多公司将发货港口改为了宁波港。

  这种情况,打乱了向丽公司的发货计划。“4月份,我们只发了110万打的货物,而正常月份的发货量是150万打。”向丽说。她们公司的出口主打产品是劳保手套,一打为12双。

  向丽说,如果发货量减少,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订单执行。而她面临的挑战在于,无法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发货,又将影响到公司相关汇率方面的操作行为。

  “比如,我们公司这个月恰好锁汇了500万美元,但是出货突然受到影响,无法按照约定交付货物,这就导致货款无法照合同约定支付。”她解释说。如果,按期没有美元收款,那么,她们此前所签订的外汇远期结汇合约,就将违约,并要支付相应的赔偿金额。

  向丽说,锁汇避险的前提是,公司的生产经营保持正常,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有外汇到款入账。

  不过,进入到5月份之后,向丽感觉到物流情况明显好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出货了100万打左右,比4月份有明显的好转。”向丽说。

  剧烈的波动 谨慎的操作

  人民币大幅波动之下,出口型企业的避险需求正在增加。

  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规模为627亿美元,创2015年“8·11汇改”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月远期购汇对冲比率升至28.2%,也创下汇改以来最高水平。

  “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已有显著提升,将汇率风险纳入至企业风险管理矩阵的主动管理领域,并逐步实现使用简单的外汇衍生工具和对冲策略应对国际市场的汇率波动。”浙商银行相关人士向记者说。

  据向丽介绍,她们公司一年的出口额约8500万美元,但她们会按照总出口规模的1.7倍左右来设定全年套保额度。这期间,公司收到美元货款基本上会很快进行结汇,最多持有美元不超过两个月。与此同时,她们会根据汇率变动情况,来考虑流动资金的规划。

  当前,市场对于人民币走势判断不一。但分析人士多认为,从长远来看人民币仍会升值。招行金融市场部市场研究员丁木桥说,近期上海疫情明显好转,渐次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多项稳增长措施逐步落地,市场情绪有望逐步改善,同时人民币单边过快贬值也将会受到遏制,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双向波动格局。

  实际上,5月2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举反弹,给此前单边押注人民币贬值的“空头”们上了一课。最近一段时间,向丽的锁汇操作也颇为谨慎。

  “锁汇定在6.78时,万一汇率出现急升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每次锁汇额度也是按照目标额的三分之一来操作,然后再看看最新汇率情况。如果稳定在6.8左右,我们可能再锁一部分。”她说,出口型企业基本上还是要以这种方式把汇率锁定,否则在剧烈波动下,汇率损失就太大了。

  对于汇率变动,向丽现在是天天看、时时盯,晚上也在紧盯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变化。她希望能尽量把握住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走势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