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圆桌 | 金融要素齐发力 助力经济稳进提质攻坚

2022-07-20 07:56: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宋汉光

  任春生

  周小全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指示精神,金融机构全力以赴保障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市,助力企业把因疫情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使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今日起,本报特邀请相关要素市场、保险、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掌门人,以圆桌的形式,请他们谈谈各自在这场战“疫”中保障金融服务的做法、体会,以及为助力稳住经济大盘采取的积极措施和政策建议。

  主持:

  记者 朱茵

  圆桌嘉宾:

  上海票据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汉光

  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 任春生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 周小全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3月下旬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给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带来较大影响。不过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在沪金融要素市场克服重重困难,在科学抗疫的同时保障各金融要素市场交易始终平稳有序开展,确保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平稳运行。

  近期从中央到各部委、地方政府密集出台迅速恢复经济的重大政策与措施。在沪要素市场积极响应稳经济动员,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出台多项支持实体经济重启恢复与发展的举措,已取得初步成效。

  多重政策出台后,金融要素市场在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未来,在提质增效稳增长方面又该如何抓住关键发力点?本期上证圆桌对话上海票据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汉光,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春生,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小全等金融要素市场的掌门人,聚焦新形势下,加快经济恢复重振的金融发展方向。嘉宾们认为,要素市场要积极聚集优质金融资源,应对疫情严峻挑战,主动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强化金融要素保障 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新形势下,金融要素市场是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发挥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上海证券报:您如何看待在稳住经济大盘中,金融要素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发挥?

  宋汉光:票据作为一种根植于贸易活动的传统金融工具,在数百年的演变发展中逐渐成长为贸易融资领域最有代表性的金融工具,在便利企业汇兑、支付、结算、融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他金融工具相比,票据兼具支付和融资等多重功能属性,具有法律保障和信用传递优势,将在服务实体经济、保持社会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票据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上海票据交易所通过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和规范创新,构建票据市场新生态,着力提高票据服务企业的“直达性”,使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提升,并以此促进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稳定运行。

  票交所顺应票据支付电子化、融资线上化趋势,从票据交易前的签发、支付、贴现等环节形成票据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和服务方式的闭环。在签发端,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大力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实现供应链票据全生命周期线上处理,提升供应链、产业链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和融资可得性。在支付端,推出“票付通”产品,在供应链、B2B电商场景下提供票据线上支付功能,提高票据支付安全性,帮助企业盘活票据资产。在贴现端,推出“贴现通”产品,提供贴现自主询价、系统撮合、线上清算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待贴现票据和待投放资金的精准匹配,提高贴现资源配置效率。

  周小全:产权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统一大市场构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畅通要素循环,打通经济循环梗阻。三是努力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服务功能,积极支持新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上海产权市场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积极作为,发挥着行业引领者的重要作用。2021年,上海产权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16万亿元(含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成为国内交易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运行质量最好的产权市场之一。

  特殊时期展现担当 金融活水精准灌溉

  上海社会经济运行曾因疫情防控而按下暂停键,而金融要素市场却在彼时发挥着巨大作用。特殊时期,要素市场紧紧围绕疫情防控需求,主动对接,精准发力,全力保障金融服务高效畅通。同时,加大扶持力度,以丰富的金融业态,把更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上海证券报:金融要素市场推出了哪些针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重点服务举措和产品创新以及减费措施?

  宋汉光:近两年来,票交所通过多样化手段做好对企业的支持服务。2020年初,票交所组织联络湖北金融机构和企业,调研了解市场困难;建立业务绿色通道,及时客观调整因疫情导致的票据违约记录,全额减免湖北法人会员服务费用;推广“贴现通”业务,助力企业足不出户办理票据贴现,获得复工复产资金。

  2021年,票交所积极推动商票信息披露制度平稳落地,进一步加强了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升级票据监测预警平台,有效夯实了风险监测基础;持续完善票据账户主动管理功能,有力强化了伪假票据的风险防范。

  2022年6月初,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在上海疫情封控解除后的第一时间顺利投产上线。该平台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相互融合,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票据市场发展的诸多问题。新系统将承载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形成前后一体、多管齐下的风控体系,为新时期票据市场的新发展格局奠定重要基础。

  此外,票交所还承担为央行再贴现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可以高效精准地使央行政策资金直达中小微企业。

  任春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应链、消费和外贸等均造成重大冲击。上海保交所及其专业子公司中保登积极响应“稳增长”号召,出台应急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推出费用减免。2020年针对湖北地区所有会员的本年度会员费用进行全额免除,减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会员单位的经营压力;主动对接保险资管机构,全力支持并推动抗疫产品的场内发行工作,免收发行服务费用,切实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

  建立应急机制。2020年疫情发生初期,在充分调研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的机构实际需求后,推出《资产支持计划注册业务应急机制》,开展线上产品查验、评审与沟通,保障产品注册流程不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进一步推出《疫情防控期间产品发行前登记应急机制》,对因居家隔离等影响无法提交相关材料的,可先由管理人出具相关说明,后续恢复现场办公后再补充提交完整材料,该机制推出后收到8家机构58只产品适用应急机制的申请,并得到了一致好评。

  开辟绿色通道。启动快速响应机制,开辟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对涉及抗疫地区产品的交易业务做到优先办理、从速办理;利用健康险平台对接的医疗数据,开通绿色通道支持保险公司开展线上调查和理赔服务,保障健康险相关业务的正常运行;开发上线一键续保、代理人数字化推广工具等功能,推动疫情期间惠民保险的续保工作。

  推动降本增效。积极落实监管部门“放管服”要求,高效便利地开展保险资管业三类主动管理产品的事前登记,持续简化工作流程,大幅精简申报材料,推动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标准化、透明化,为市场机构创造价值,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让金融活水持续滋润实体经济;积极推动场内结算试点业务,实现结算业务全流程、全指令的电子化,资金划付效率达到秒级,目前结算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开展投融资对接服务,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组织开展“保险暨银行理财资金入渝”重大建设项目线上对接会、“险资进大兴 践行新金融”等活动,畅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通过“保实通”平台,为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资产与资金对接的“舞台”,有效节约市场机构单点对接投融资信息的业务成本,更精准、更高效服务实体经济。

  助推消费升级。打造新能源车险交易服务系统,上线专属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等多种投保渠道,通过标准规范的数字化交易流程,助力保险公司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供给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增强消费者获取保险服务的便利性和获得感,以高质量供给激发消费潜力,以数字服务助推汽车消费升级,目前系统已发布标准接口并完成首批机构的对接上线,覆盖市场份额超九成。

  周小全:本次疫情期间,为便利交易、助企纾困,上海联交所从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抗疫”金融产品,服务重点企业,落实减费举措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

  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云交易”服务模式实行线上线下双线运行,持续为企业提供线上路演、融资纾困、免费培训等助企措施,保障市场融资交易、辅导对接、审核监管等各项业务正常运行。同时,加快“一网交易”平台建设,实现要素交易信息的统一发布和资源交互共享,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二是创新“抗疫”金融产品。上海联交所下属上海股交中心通过支持企业发行股权激励债、“抗疫债”等特色产品,加强“投贷联动”“抗疫贷”等金融服务产品研发,为市场内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下属市联合征信公司联合各家合作银行通过“沪信融”平台共上架了19家银行共93款金融产品,先后服务66户中小企业,促成企业获得融资5.8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超过2亿元。

  三是着力扶持重点企业。侧重加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领域和工业制造领域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服务3+6重点产业企业,通过上海股交中心科技创新板(N板)、科创Q板、绿色Q板等资本市场专业板块获得金融支持以应对疫情。2015年12月至2022年6月,上海股交中心“科技创新板”挂牌企业达448家,累计交易金额40.1亿元,累计实现融资额68.25亿元。

  四是落实减费举措。通过减半收取企业增资业务中相关服务费用和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租赁交易费用,以及对在抗疫工作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企业相应减免挂牌、融资、发债审核费,对相关中介机构相应减免预审服务费等,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上海证券报:从交易所的观察角度看,疫情对哪些行业和领域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要素市场如何发挥稳价避险和降低波动减少损失的作用?

  宋汉光:年初以来,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各行业、各领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有所增加。针对这一情况,票据市场各类主体积极用好国家出台的各类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票据门槛低、覆盖广、期限灵活等优势,持续提升对各行业、各领域的支持力度,为支持宏观经济企稳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上半年,全行业票据签发金额14.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1%;票据贴现金额10.21万亿元,同比增长34.61%。

  具体到不同行业及领域:一是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用票金额增势平稳,在稳定经济“基本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基础科研、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用票增长较快,体现出票据市场对重点领域的政策倾斜,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任春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对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和金融安全稳定愈发重视,社会及各类市场主体也更加关注风险管理的内涵和手段,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健康和医疗服务的期待变得更高,生活消费习惯向线上化转变加快。受到上述变化的影响,保险业在产品供给、服务创新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为此,上海保交所作为全国性保险要素市场,依托数字化综合交易服务平台,通过功能建设、品种丰富、生态培育,推动全社会风险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引导行业进一步改进经营理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在运用数字化手段服务国家金融安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促进行业跨界跨域互联互通。疫情凸显了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必要性,迫切需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外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培育和强化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对内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上海保交所作为全国性要素市场,可以发挥规则、系统、标准统一的优势,通过服务和对接各类保险市场主体及产业链上下游机构,促进保险要素畅通循环,推动普惠型、保障型产品供给,更好地支持保险新模式、新业态。以国际再保险中心为例,上海保交所通过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境内外机构链接和交易,助力保障再保险交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二,推动行业持续提升服务质量。面对消费习惯的转变,保险业应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来赢得市场选择。除了提供风险保障之外,保险更重要的功能是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丰富产品内涵。业务实践中,单一保险机构的成本投入高、议价能力不足、管理能力欠缺,限制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造成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市场机制在相关要素配置上的主导作用发挥不足。上海保交所积极打造“保险+服务”的交易和运营支持平台,组织全行业对风险管理服务进行统一接入和统一管理,降本增效,推动服务标准化。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安全生产责任险、商业健康险等领域成功试点,得到政府、消费者和保险机构的认可,未来可逐步推广运用到更多保险场景中。

  第三,持续引导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海保交所及其专业子公司中保登,作为保险资产管理业重要基础平台,肩负引导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保交所积极加强市场组织,畅通信息渠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仅今年5月中保登联合主办的“保险暨银行理财资金入渝”重大建设项目线上对接会,就帮助重庆地区集中向保险、银行理财资金推介首批74个重大建设项目,一次性入库项目规模超6000亿元,现场集中签约219亿元。未来,这种为中西部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定向引流的模式还将持续进行。

  周小全: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商贸零售、住宿餐饮、外资外贸、交通运输等服务领域和工业制造领域的民营中小微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从上海产权市场的角度来看,将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发挥稳价避险和降低波动减少损失的作用。

  一是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依托上股交、联合征信公司、全国碳市场、金融产权平台等市场优势,积极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发挥金融“工具箱”协同优势,探索科创、产业、普惠、绿色、农村和民生金融,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丰富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深化与上交所、新三板的对接合作机制,打通与两个市场的进出通道,降低企业选择成本,助力企业共享两个市场的各种资源。

  二是提升交易信息透明度。持续拓展信息公开范围,创新公开形式,强化全过程交易信息发布,切实提高产权市场交易透明度,便利市场主体理性判断市场形势,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场波动风险。

  三是规范市场运行体系。加强市场参与主体适当性管理,强化中介机构管理,引导中介机构规范化操作和行业自律;发挥联合征信公司作为地方征信平台的功能作用,推进上海公共信用信息、金融信贷信息和其他市场信用信息间的依法共享和互联互通,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优化上海融资环境。

  四是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借助全要素“一网交易”平台,持续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平台监控手段以及风险预警、识别和防范机制;加大市场监管法律、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力度,提升监管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提质增效稳增长 护稳经济基本盘

  紧抓经济恢复的窗口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全力以赴保障金融服务稳定供给,助力打赢稳住经济大盘攻坚战,金融要素市场义不容辞。

  上海证券报:下一步,在助力经济恢复和增长方面,您是否有更多的政策建议?

  宋汉光:票据市场积极借助自身优势,在助力经济恢复和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发挥票据在保供应链产业链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保经济恢复和增长,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实现这些要求,需要有适配供应链、产业链发展要求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响应企业支付、融资、财务管理等需求,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票据天然契合供应链企业的需求,在便利中小企业汇兑、支付、结算、融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票交所成立以来,票据完成了向电子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现代金融工具的转型,未来,票据市场在促进保产业链、助力经济恢复增长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发挥票据支持中小企业方面的优势作用。帮助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是保障就业、保证民生、保持供应链稳定的“压舱石”。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因此,服务好民营中小企业,对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贸、稳预期,增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票据兼具支付和融资的双重属性,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票交所的成立,将票据市场的电子化服务通过银行深入到实体经济的每一个毛细血管,直通民营中小企业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生产潜力不断释放。在现阶段,票据市场要充分发挥连接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优势,加快推动货币政策实施,为我国中小企业恢复生产、实现增长保驾护航。

  三是发挥票据在助力“双碳”工作方面的创新作用。绿色票据是绿色金融体系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较好地满足绿色行业的支付结算与短期融资需求,能有效触达绿色产业毛细血管,完善绿色金融领域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有机融合。上海票据交易所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为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在“双碳”框架下,应积极推动完善绿色票据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激励约束作用,推动绿色票据更好服务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目前,浦东新区颁布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已将发展绿色票据纳入其中。

  周小全:下一步,上海产权市场将积极推动实现“一网交易”向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化配置“一张网”升级。通过发挥综合性交易平台的专业化运营优势,高标准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产权市场融合发展模式,覆盖各类全要素交易领域,深化交易机构实体化整合和构建高标准全要素大市场。一是围绕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各类要素交易市场资源,打造统一的综合性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形成全要素交易“一张网”,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畅通流转。二是依托资本市场定位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充分发挥产权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基石和枢纽作用,通过与证券市场双轮驱动,促进国际国内资本资产、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和集聚,有效服务非公经济和混合经济主体的投融资需求,进一步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三是依托上海自贸区深度开放和制度创新优势,创设离岸金融中心和全球资管中心功能集聚平台,深入探索非标资产、另类投资在跨境、离岸领域的业务实现方式,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资产全球化配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