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观察家 | 张依群:积极因素正在显现 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长可期

2022-07-27 07:5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依群

  张依群

  现任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吉林省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图1:2021-2022年上半年同期各月财政收入比较
  亿元                                                                                                                     (%)

  图2:2011-2022年上半年同期财政收入比较
  亿元                                                                                                                     (%)

  图3:2011-2022年上半年同期税收和非税收入增长
  亿元                                                                                                                     (%)

  图4:2022年上半年月度财政收入和同比增长
  亿元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张依群

  □ 上半年财政收入走势和整体经济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呈现先抑后扬形态分布,财政收入自3月份开始下降,在4月份触底后出现恢复性反弹,结合其他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在减税降费、投资拉动、消费刺激等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得到有力对冲,财政收入逐月回升态势较为明显。

  □ 虽然下半年实现财政收入增长有较大压力,但是一些积极因素正在显现并形成良好预期。这些积极因素会为下半年财政增收提速提供有效助力,对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长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实现全年预算收入3.8%的增速还是非常有可能。

  □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下半年还应切实发挥积极作用,提高财政政策的安全性、精准性、有效性,为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 下半年财政政策既要在经济层面有效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要在社会层面推进共同富裕,平抑分配差距,逐步消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基础稳固,与经济稳定实现同频共振、协同增效。

  上半年中国经济突破重重阻碍实现2.5%的正增长、财政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实现0.9%的正增长,实属不易,难能可贵,特别是第二季度经济实现0.4%正增长,超出预期。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与国家未雨绸缪、超前布局、果断施策密不可分。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也再一次证明,中国经济完全承受住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表现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和韧性,进一步展现出中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经济体,在政策精准调控、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包容并蓄、民生稳步提升等方面的超凡能力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1财政收入企稳筑底积极因素正在显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8%。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扩投资等宏观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统一协调、合力齐动,使经济在5、6月份实现迅速企稳,一举扭转了4月份增速快速下滑的被动局面,不仅为二季度经济增长赢得了先机,也为实现上半年经济稳定和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14万亿元,同比增长6.1%;社零消费总额21.04万亿元,同比下降0.7%;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经济三驾马车除消费外,投资和进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拉动上半年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发挥了稳定经济的至关重要作用。

  在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形势的推动下,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2万亿元(图1),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3%,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2%。

  按级次划分(见图2),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7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6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7.9%。

  按收入来源划分(见图3),税收收入8.56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0.9%,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4.8%;非税收入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8%。

  按分月情况看(见图4),1至2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5%,3月份增长3.4%,4月份下降41.34%,5月份下降32.53%,6月份下降10.55%。

  上半年财政收入走势和整体经济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呈现先抑后扬形态分布,财政收入自3月份开始下降,在4月份触底后出现恢复性反弹,结合其他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在减税降费、投资拉动、消费刺激等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得到有力对冲,经济减速、财政降幅有所减弱,财政收入逐月回升态势较为明显。

  但是,如果从财政收入结构、增速下降幅度、财政收入质量等方面分析,当前财政收入增长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恢复动力不足。从单月财政收入变化情况看,4月份下降41.34%,5月份下降32.53%,6月份下降10.55%,降幅逐月收窄。即便考虑留抵退税因素影响,上半年财政收入整体增长仅为1.7%,如果不考虑留抵退税因素按自然口径计算,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还没有恢复到正增长状态,未来财政收入压力和收支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二是非税收入增速过快、占比过高。上半年非税收入增速达到18%,为2016年以来次高峰,比税收增长高出32.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8.7%。三是增值税、车购税、契税降幅过大,上半年国内增值税下降45.7%,车购税下降30.7%,契税下降28%。增值税受留抵退税影响降幅最大,如果剔除今年新增1.5万亿元留抵退税政策因素,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减少1000亿元,处于负增长状态。同时,车购税、契税大幅下降表明人们求稳心态明显增加,消费心理和预期更趋于谨慎,消费需求不旺可能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四是中央财政收入占比降到历史低点。自2020年以来,国家连续实施大规模减免缓退等税费优惠政策,加上今年上半年1.5万亿元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的快速推进,在上半年财政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降至45%,为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最低点。

  综合上半年宏观经济走势和财政收入变化来看,下半年实现财政收入增长有较大压力,但是一些积极因素正在显现并形成良好预期。一方面,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初步摆脱了4月份快速下滑的局面,正在稳步回升、日趋向好。上半年,三次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即便是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也实现了同比0.4%的正增长,经济运行仍然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投资、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总体趋稳回升态势明显,为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必要支撑。

  另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不减,减免缓退税费优惠政策持续发力为市场主体生存发展创造了极大空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全面加速、靠前投资为基建投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以新基建和传统基建赋能为重点,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力,不仅扩大了政府基建投资规模,而且有力地带动了社会投资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1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达到7.1%。其中,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分别增长20.2%和14.9%,表明市场投资潜力仍然很大,有效投资空间随着新基建的扩容加力变得更加广阔,市场主体表现依然充满活力。

  此外,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0%,快于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为改善消费局面、提振居民消费能力提供了空间和可能。这些积极因素都会为下半年财政增收提速提供有效助力,预测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长将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完成全年预算收入3.8%增速还是非常有可能。

  从各省份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看,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实现4.7%增长,自然口径下降7.9%。按同口径计算,地方财政收入下降的省区市有7个,其余24个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特别是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受能源价格上涨推动财政收入增幅较大,分别达到36.6%、28.6%、19.4%、17.8%;广东、山东、浙江、福建、四川、河北、河南、安徽等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财政收入降幅总体可控,经济增长能力正在得到恢复和提高,也会成为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力。

  2确保财政政策精准落实到位

  财政收入是经济的晴雨表,是政策的试金石,更是社会的稳定器。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下半年还应切实发挥积极作用,提高财政政策的安全性、精准性、有效性,为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形势仍会持续向好,经济景气指数会不断改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动将成为下半年推动经济增长的亮点,托底中国经济稳定的宏观政策大盘初步形成,靠前投资的延续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后续财政收入持续向好的增长态势更加明朗,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有效抑制并逐步缓解,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长都会出现较大改观。

  同时,我们还要继续谨慎前行,绝不可掉以轻心,继续坚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原则,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的资金效能,进一步提高财政金融政策的联动效应。坚决防止大水漫灌、损失浪费、短视和不计后果的行为,坚决打击和严厉查处各种偷逃税款、侵占挪用财政资金、弄虚作假骗取项目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对经济、金融、财政政策的阻断、破坏。要做到优惠政策落地和查处违法乱纪“两手抓”“两手硬”,让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从中得到实惠、受到鼓舞、实现发展,促进经济活动快速恢复常态,促进税基加快修复、税源进一步稳固,为下半年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转正可期,由于增幅不会太大,能够给市场带来的财政资金增量有限。如果使用发行特别国债、提高财政赤字率等政策工具,所形成的财政资金增量则会达到5000亿元规模,即工具箱中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可以选择。宏观政策需要既充分保证当前经济有力发展,又要兼顾长远不透支未来,平衡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因此,下半年的重点任务首先是落实好最近几年已经出台,特别是今年出台的减免缓退税费政策,在持续向市场主体释放空间活力的同时,严格检验审查政策落地效果,确保税费优惠政策精准到位、直达主体,进而增强企业真实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的政策目标。其次,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截至6月底,全国各地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1万亿元,距全年专项债券发行额度只相差400亿元,基本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专项债券在6月底前发行完毕的目标,下一步重点是将专项债资金用到债券项目上,力争在8月底之前完成从债券资金到实物量转化的第二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比在6月底之前基本完成专项债券发行目标的难度还要大,也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因此,下半年财政政策既要在经济层面有效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打“冒进牌”,不搞“摊大饼”,有效发挥财政、货币、产业各自政策优势,强化紧密合作和协同联动机制,增强政策合力,还要在社会层面推进共同富裕,平抑分配差距,逐步消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基础稳固,与经济稳定实现同频共振、协同增效。

  3走财政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我国GDP达到114.37万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26万亿元,与十年前相比GDP增长1.42倍,财政收入增长近1倍,实现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双翻番。与此同时,受国际贸易摩擦、乌克兰危机、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美元加息等重大事件影响,财政运行压力也明显增大,财政应开始向质量型、效益型、基础型方向转变,走财政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具体操作上,一要鼎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政府执政行为,改进党政机构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让市场更加清明;二要加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增强政府预算的公信力、约束力、执行力,让预期更加清澈;三要全力压缩一般行政性开支,严格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实行绩效评价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相挂钩,增强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和结果的应用性,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效率,让社会更加清廉;四要笃力防范财政运行和政府债务风险,稳步消化隐性债务,提高债券项目质量,防止财政风险外溢和外部风险传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让政策更加清醒。

  当前全球经济呈现的问题是多年累积的结果,既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又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进一步加剧。我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经济体之一,已经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当中,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财政要增长、经济要稳定、产业要升级、技术要进步,必须要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必须要保证粮食、能源特殊商品的安全稳定;既要做到逆周期调节以减少社会震动、实现保障民生,也要做到顺周期调节以节省政府调控成本、实现优胜劣汰。要站在不断进步的动态化角度认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经济规律,从中寻找财政收入的量变与经济增长的质变,经济才能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当中,财政收入健康可持续增长的未来才能真正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