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华: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

2022-09-02 11:27:32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 作者:傅华

  伟大思想源自伟大时代,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这一重要思想,以“五个明确”为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管网治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华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积极占领网上舆论阵地,更好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更好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始终聚焦核心、维护核心、宣传核心,唱响正能量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无论新闻信息生产模式、产品形态、传播手段如何变化,党管互联网的政治原则不能动摇,媒体固有的政治属性不能改变,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不能偏离。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新华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持之以恒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将其作为新闻报道逻辑起点、零公里处,持续奏响“两个维护”的时代强音,始终谱写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振奋精气神,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做到一分钟都不站在党的队伍之外,一分钟都不偏离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分钟都不离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视野。

  当今中国最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正能量,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非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是新华社最大政治优势和首要政治任务。新华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精心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习近平的人民情怀”等系列报道,全面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和世界级领袖形象风范,深入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引导全党全社会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报道,意义更加重大。新华社将始终聚焦核心,统筹网上和网下、对内和对外、新闻报道和智库研究,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进行时、治国理政全景图,宣传好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深厚情怀,宣传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打造更多新闻精品,助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网进行现场直播。

  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提高管得住硬功夫

  管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阵地,打赢舆论斗争每一场战役,守住意识形态每一寸领土,是主流媒体必须肩负的时代重任。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西方对我的遏制打压变本加厉,舆论攻击一刻未停,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尖锐,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新华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吹响舆论引导“定音哨”,大力加强经济形势宣传,策划推出《中国经济面面观》《当前中国经济十问》等重点稿件,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和社会热点引导,在众声喧哗中定基调,在思想激荡中立主脑,在人流涌动中树标杆,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社“一锤定音”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新华社把加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建设作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抓手,账号总粉丝量超过2.8亿,多名对外传播“网红记者”账号粉丝量突破百万,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及时澄清、坚决回击涉及我核心利益的攻击抹黑,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传播效果,国际舆论场的“中国音量”不断放大。

  新华社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能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处理好满足需求与舆论引导的关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报道,精准把握突发事件报道,稳妥有序做好社会热点舆论引导,及时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作用,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要坚持立破并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注重讲事实、讲逻辑、讲道义,生动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亮剑、勇于交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练就用得好真本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关键一招就是加快融合发展,瞄准互联网主战场,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组织架构、运行模式、管理手段等转型升级、共融互通,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近年来,新华社顺应“四全媒体”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打造“新华全媒+”“全球连线”等品牌栏目,推出《足迹》《近镜头·温暖的瞬间》等一批“现象级”产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建立媒体融合生产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等8家单位成立“5G融媒体应用生态联盟”;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构建起对内报道全媒平台和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并行的报道机制,实施重大报道“揭榜挂帅”“项目制”等创新举措,取得良好成效。

  在日趋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新华社要善用信息化之利和移动互联网之便,把融合意识贯穿新闻报道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实现“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完美统一。坚持内容为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新闻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新闻信息“能量密度”,提升融合报道能力水平,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产品更具文化特征和创意特点,不断增强报道吸引力感染力,让作品有内涵、有味道、有看头。强化技术赋能,始终保持对媒体融合技术路线的前瞻性,紧扣新时代新华社核心业务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提升技术预见、技术储备能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有效转化,积极抢占全媒体时代媒体技术高地。推动机制创新,善于根据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让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健全完善符合移动互联网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新华社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忠诚履职、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特点的融合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