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 李峰 曹啸共话临港新兴金融发展

2022-12-05 12:38:1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宋薇萍

  钱军 李峰 曹啸共话临港新兴金融发展

  创新提升金融管理服务构架,新兴金融临港未来可期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首届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将于12月8日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召开。大会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金融创新与金融开放”。

  会上,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将作为大会学术合作伙伴,分别策划三场专题研讨会,围绕金融科技-数字引领未来金融发展新趋势、科技金融-撬动产业发展新格局、跨境金融-探索新片区跨境投融资领域更高水平开放三个领域,由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领衔,与各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探讨新兴金融发展的前沿问题与观点。

  大会召开前夕,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峰,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院长助理曹啸。专家们就新形势下临港金融开放与发展展开了探讨。

  临港新片区亟需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上海证券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临港新片区作为改革开放高地,将承担什么不一样的功能和作用?

  钱军:过去3年多来,临港新片区在两个方面实现了突破:第一,根据所承载的功能和定位,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布局已基本搭建完成,并形成一定规模。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金融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第二,新片区金融要素市场框架已基本成形,接下来应考虑通过不断创新,为其赋能。通俗说,就是要往篮子里多加些东西,同时把已经有的“蛋糕”做大。比如说数字人民币在跨界贸易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峰:新片区成立以来,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为目标,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改革开放高地,新片区承担了“试验田”的功能,需要积极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在投资自由、资金自由、以及数据便捷流动方面积极开展创新实践。

  曹啸: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临港新片区要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枢纽节点,我认为,未来临港新片区将是中国与国际在制度、规则、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的一个窗口。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临港新片区将应成为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市场。

  新兴金融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上海证券报:打造世界的金融湾,《临港新片区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行动方案》提出,临港新片区2025将基本建成新兴金融中心。您认为,在新兴金融领域,临港要如何抢占制高点?

  钱军:临港有非常前沿的政策,实践中也正在引领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从业态来讲,临港是一个连接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枢纽,这都塑造了临港特殊的定位。

  我认为,新兴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新兴金融包括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金融板块于一体,金融一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新兴金融服务新兴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其中,数字金融是未来金融发展的主要板块,囊括大数据、数字资产及一系列交易和应用场景。

  曹啸: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亟需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从这个角度来说,临港新片区应抓住机遇,推动金融开放和创新,吸引更多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头部企业入驻。从金融支持科创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临港新片区未来可以考虑在资本市场上取得双向突破,即不仅成为境内企业走出去的桥梁,也成为境外企业走进来的桥梁。

  建议依托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探索金融市场开放

  上海证券报:在金融创新与金融开放方面,你们认为临港应如何进一步突破?尤其对于临港发展离岸金融、跨境金融等方面,有何建议?

  李峰:临港新片区不仅仅是金融的试验田,也是产业集聚地,布局了很多高端产业。临港金融的发展,一定不能空转,一定要深耕临港产业,不论发展跨境金融还是离岸金融,最终都是要服务经济、产业、贸易等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

  今年8月份,《临港新片区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行动方案》出台,提出要在临港打造新兴金融集聚区。我认为,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应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在离岸金融体系建设、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其中,离岸金融,建议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离岸账户体系,加强自贸离岸债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离岸金融发展环境,推动金融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与国际高水平接轨。2)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贸港,实施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对离岸金融业务主体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离岸金融业务减免增值税。

  跨境金融方面,建议依托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探索非管道式的高水平的金融市场开放。依托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逐步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面对全球投资者的各类股权、债券、货币、保险、衍生品和大宗商品市场,并探索境外企业上市安排。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境内外交易品种,并向“一行两会一局”进行事前报备。

  同时,建议持续推动贸易融资便利化安排,并将相关举措逐步拓展至上海全市范围。建议支持金融机构参照国际惯例开展跨境业务。参照国际惯例,逐步放开银行跨境贷款用途限制,放宽对跨境贷款比例、期限等方面的限制。支持证券公司基于分账核算单元在自贸区内开展金融创新业务,探索FT账户跨境收益互换业务。建议探索金融数据跨境流动,依法开展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制定低风险数据目录,推动金融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

  钱军:近来,国家的金融政策密集出台。我认为,临港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监管创新应该协调统一。很多创新业务涉及到多个部门协同监管,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推动临港新片区金融业务创新时,可以预先把监管构架搭好,这是值得等待的。

  我认为,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密切相关。有了监管护航,很多创新业务将会在临港新片区落地,更多的资产类型会诞生,市场交易量、金融服务覆盖面等都将快速增长。在此基础上,临港新片区将变成一个金融枢纽,服务一些特定新型资产和一些特定企业,成为中国新兴金融的最前沿,这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所期待的。

  曹啸:临港新片区在跨境金融方面已做了很多探索,包括推出总部资金池等一系列投融资便利政策等。对于未来发展,第一,建议未来临港新片区投融资便利政策可以覆盖到更多中小型企业,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开发,更好地支持新型国际贸易、支持科创。第二,建议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激发金融机构释放出更多创新活力。第三,临港新片区进行跨境金融探索的同时,还需保证资本的度和收支汇兑安全,建议构建对跨境活动的风险监测平台,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得到更好的平衡。

  临港新片区亟需复合型金融人才

  上海证券报:面对临港新兴金融中心建设新机遇,作为全国知名商学院,如何从智库建设、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双向赋能?

  钱军:临港新片区是一片沃土,空间非常大。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我们可以同时服务临港金融业和实体业行业。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作为教育机构,目前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第一是研究,尤其是运用型智库研究,第二是人才培养。

  智库研究方面,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一个聚焦科创企业的评估体系课题研究,拟对不同科创企业全生命发展周期进行画像,助力科创企业规范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源头活水。同时为助力完善金融监管,我们结合国际成熟市场经验,也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助力相关政策能既鼓励金融创新,又能降低风险。

  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瞄准以下三个领域着力:第一,传统金融人才的再教育。数字化时代,银行、券商、基金、保险、银行等传统金融人才都亟需再回炉充电,提高自身能力。第二,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考虑接下来开设本科阶段的金融科技方向,优选一些理工科背景很强的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助力他们成为既具有硬科技实力,又对传统金融、新金融业务了解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临港新片区发展建设最亟需的复合型人才。第三,在职培训。针对企业评估结果,我们可以给企业进行精准培训。

  总之,新兴金融牵涉到多领域的技术,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未来,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愿与临港集团、临港新片区以2022年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为契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智库研究、人才培养、品牌宣传、国际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度、长效合作。

  曹啸:临港新片区的改革对人才提出了新需求,比如跨境金融人才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将积极适应实践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挑战。接下来,上海财大金融学院将和临港新片区积极展开合作,帮助发现人才,培养适合新片区改革开放,适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人才

  李峰:临港新片区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列,其发展为高金智库提供了大量可研究的前瞻性课题。高金智库积极参与和新片区建设相关的课题研究,前期研究课题包括,《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传输便捷化试点之制度环境的思考与建议》《新片区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功能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国际离岸中心建设研究》、《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总结评估资金自由专题报告》等。今后,高金智库将围绕新片区的发展,开展更多前沿课题合作研究,并在高端人才培养上发掘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