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观察家 | 杨成长:资本市场助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2023-03-16 07:50: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成长

  杨成长

  □杨成长

  □资本市场以更好的服务下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综合服务。资本市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提升民营企业家信心。

  □资本市场以更健全的制度,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资本市场加速推进系统性制度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资本市场以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民营经济创新热情。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应,引导更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助力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

  □资本市场以更丰富的风险投资产品,与民营企业共担创新创业风险。

  □资本市场以更广泛的投资者参与,推动社会更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强谈民营经济发展时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

  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市场,将以更好的下沉服务、更健全的制度、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更丰富的风险投资产品来助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全面激发民营企业主体活力。

  一、资本市场以更好的服务下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综合服务

  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民企直接融资提供了基础。当前民营企业已成为主要上市群体,近10年我国上市民营企业数量占比高达83.9%;注册制试点以来新上市的近1000家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在A股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民企上市募资约占上市募资总额的50%。资本市场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等方式来不断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构建良好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完善市场机制,提升民营企业家信心。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借助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多元退出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民营企业融资发展创造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北交所的设立、新三板的持续扩容以及区域股权市场“专精特新”板的成立为“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服务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方式。截至2022年底,北交所有上市公司162家,累计实现融资336.2亿元,区域性股权市场共服务中小微企业近19万家,累计实现各类融资超1.6万亿元。同时,区域股权市场与私募股权基金加大合作,大力发展S基金,促进投资份额的转让,有效盘活资金,持续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专精特新”及中小企业领域。

  二、资本市场以更健全的制度,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改革作为我国综合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营商环境的改革、要素市场的改革是一致的,旨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要素价值,通过打造良好的市场生态来推进数据、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的发展,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资本市场加速推进系统性制度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注册制改革在本质上是市场化机制改革,通过将价值判断归位给投资主体,形成了市场主体各司其职、有序合作的良性生态。以注册制改革为牛鼻子,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从注重上市后披露向注重发行过程披露转变,注册制下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披露更充分,要求说清企业的技术先进性、生产经营、业务模式、内部治理、风险因素等重大事项,让其成为投资者真正能够用于判断投资价值、做出投资决策、了解投资风险的渠道。同时,信息披露及时性、完备性、公平性也显著提升,明确除上市公司和发行人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相关责任主体也被纳入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范围。在放宽入口的同时,退市和转板制度也不断完善。2019年之前,每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基本在5家以内,近两年退市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末,A股年内退市公司数量达到42家,较2020年16家与2021年20家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壳资源价值明显下降,借壳上市公司数量骤减。2017年至2020年成功借壳案例分别为7家、3家、8家、3家,2021年有10家公司宣布借壳,最终仅3家借壳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往资本市场存在的“炒小”“炒差”和“炒壳”现象,有力推动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北交所的设立进一步畅通了转板通道,2019年以来,新三板转A板企业明显增加,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43家、146家和175家,占过去15年转板企业总数的比重接近90%。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2020年新证券法增加“投资者保护”专章,明确区分了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投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的普通投资者提供更加充分的保护。建立上市公司股东权利代为行使征集制度,先行赔付制度,资本市场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等,针对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全面提升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三、资本市场以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民营经济创新热情

  近年来资本市场不断扩容,股票市场市值和债券市场余额2022年末分别达到79万亿元和141万亿元,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市场,是提升宏观政策综合效应,激发民营经济创新热情的重要工具。

  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应,引导更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助力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投入多、风险高、不确定性强的特点,资本市场因其在资源配置、风险分担、市场约束方面的作用机制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匹配度高,对支持企业在全生命周期开展科技创新具有较大优势。境外发达市场经验表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推动科技创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可以从各个角度支持科技创新,不仅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利用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推进各类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服务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果。股票市场方面,科创板的设立极大地支持了“硬科技”发展。截至2022年末,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数量达到196家,首发融资3520亿元;生物产业企业数量达到105家,首发融资1554亿元。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52.4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2021年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新增发明专利7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108项,66家次公司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此外,创业板成长为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超过九成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超过六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股票市场市值结构看,2022年末A股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合计市值接近19万亿元,占比达到22%,较5年前的16%、10年前的8%有大幅提升。债券市场方面,近年来交易所大力优化公司债发行结构,推出科创债等创新品种。2021年在创新创业公司债券政策框架下,资本市场启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交易所债券市场对科技与创新领域的精准支持。

  四、资本市场以更丰富的风险投资产品,与民营企业共担创新创业风险

  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市场,近年来,一方面持续强化市场自身风险防范化解,做好境外风险的监测,先后经历了多重外部冲击,实现了资本市场整体平稳发展。另一方面也注重发挥风险缓释功能,帮助民营企业化解创新创业的风险。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手段快速补充资本金,2022年10月以来上市房地产企业已实现债务融资近890亿元,发布股权融资计划超过650亿元,有效保证了优质房地产企业和项目正常的融资需求。在化解信用风险上,近年来公司债市场快速发展,过去3年公司债累计融资规模近10万亿元,随着后续企业债和公司债监管规则的统一,债券发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在优化企业直接融资工具,加大风险管理工具供给,有效化解信用风险上的作用将进一步体现。

  五、资本市场以更广泛的投资者参与,推动社会更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近年来资本市场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基础金融产品类型持续扩容,为投资者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截至2022年底我国期货期权衍生品市场上市品种“破百”,达到101个,其中期权品种25个,金融衍生品的丰富极大地拓展了投资者的可投资范围。与此同时,权益类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类固收产品、跨境理财产品的种类、规模及交易策略不断丰富,更多投资者通过中长期股债权投资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助力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A股投资者数量突破2亿,投资者积极性持续提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文化被更多投资者认可,有助于为更多优质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来源,推动社会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作者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