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打造“硬科技”企业高地

2023-08-19 11:47:52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叶国标 祁豆豆 林淙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强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导预期,加强监管。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一批国资央企携“大国重器”纷纷亮相,一众产业龙头先行先试加速释放产业集聚效应,一群“小巨人”企业从各个细分产业赛道脱颖而出,科创板从设立之初就致力于打造成为A股的“质量板”。

  ◇据统计,约六成科创板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相关领域推动实现进口替代,约三成科创板公司持续推出行业内具有首创性的技术或产品。

  ◇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强调“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

  ◇通过审核问询、现场督导、自律监管等全链条监管,四年来,科创板审核注册环节共淘汰企业235家,淘汰率29.5%左右,有效减少企业“带病申报,抢跑占位”。

 

 

  文 |《上海证券报》记者 叶国标 祁豆豆 林淙

  8月7日,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上市,212亿元的募资金额,令其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募资金额第三大的IPO。更引人关注的是,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此次上市标志着公司完成“A+H”双资本市场布局,有助于加快芯产品研发迭代和产能升级,进一步壮大我国半导体产业版图。

  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一举拉开注册制试点的时代大幕。经过四年发展,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934家、上市546家,首发融资额8582亿元,占同期境内A股融资总额的四成以上,总市值约6.4万亿元。这一为国家动能切换而生的资本板块,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强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导预期,加强监管。

  2021年4月,证监会对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作出修订,完善了科创板“硬科技”的界定标准,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由此,将科创板“3+5”的评价体系完善为“4+5”,意在进一步强化科创板姓“科”的定位,丰富科创属性的判断维度,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2022年12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科创板建设层面,突出保持科创硬科技成色。强化科创属性的全链条审核,引导保荐机构提升科创属性把关能力。完善科创属性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严格规范科创板公司将募集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监管。

  四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指示精神,设立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资本力量赋能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牵引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和畅通资本+科创+产业的良性循环。

  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现场(2019年7月22日) 史丽摄

  培育高质量科创公司群体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通过一系列创新制度吸引优质“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上市,为A股市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注入一股硬核力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一批国资央企携“大国重器”纷纷亮相,一众产业龙头先行先试加速释放产业集聚效应,一群“小巨人”企业从各个细分产业赛道脱颖而出,科创板从设立之初就致力于打造成为A股的“质量板”。

  2020年11月,上交所制定《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抓住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个“牛鼻子”工程,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和改革,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在沪市形成一大批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

  经营稳健,科创板公司“身强体壮”。四年来,上交所始终坚持把提高科创板公司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支持科创板公司运用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工具做优做强。以2019年为基数,近三年科创板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9%和56%,超三成公司连续3年净利润实现正增长,9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2年,科创板公司突破500家,整体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净利润首次突破千亿元,研发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初步呈现“硬科技”企业的活力与韧性。

  科创板央企国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时代电气、铁建重工等10家科创板制造业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双示范”企业名单,涵盖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力设备、关键战略材料等多个制造业细分领域的龙头。

  创新驱动,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四年来,科创板持续打造“小巨人”矩阵,加快培育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截至目前,共有256家科创板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35家科创板公司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5家科创板公司的产品获评“单项冠军产品”,合计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55%。这些“小巨人”企业践行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安集科技、绿的谐波等多家公司在关键环节自主化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填补国内空白,有力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双碳”助力,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在践行“双碳”目标和履行社会责任上,科创板公司也走在市场前列,率先实现年报、半年报、季报业绩说明会全覆盖。科创50公司全部独立披露ESG报告。其中,在公司治理方面,多家公司高度重视ESG相关制度建设,将ESG要素纳入公司治理与战略规划中,设立ESG管治架构、成立ESG委员会、制定ESG方针,探索ESG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创新策源,赋能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是科创板的重要任务。高质量的科创公司群体进一步助力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交所主动加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的服务对接。四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为科创板输送了近一半的上市企业。目前,上海市已有83家科创企业成功上市,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5%,排名全国第2;IPO融资额2029亿元,总市值1.4万亿元,均排名全国第1。

  华虹集团内景(2022年5月19日摄) 摄影 / 《瞭望》

  打造硬科技上市首选地

  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企业,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四年来,上交所始终坚持“硬字当头”,将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作为首要任务,从上市条件、审核问询、持续监管等企业上市全生命周期对硬科技企业进行引导,科创板已逐步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截至2023年7月22日,科创板现已上市的546家公司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同期新上市公司数量的32%。围绕“卡脖子”领域重点产业链,科创板推动构建以行业龙头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的矩阵式产业集群。

  全球市场份额第二的内存接口芯片企业澜起科技、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企业联影医疗、合成生物学国际领军企业凯赛生物……一大批高科技龙头企业,受益于科创板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成功在A股上市,逐渐构成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群像。

  不拘一格降人才,增强包容性拥抱“硬科技”企业。科创板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设立以“预计市值+”为基准的多元化的上市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上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需求。

  例如,针对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在主要产品获批上市之前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特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应运而生。其允许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但尚处于研发阶段未形成收入的企业登上“资本舞台”,并吸引众多已在境外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回归A股。

  目前,科创板已有5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6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这些原本只能寻求境外上市的企业,均受益于科创板的包容性,成功实现了境内上市。

  加大“开门办审核”力度,提升市场化改革获得感。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设置了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审核问询机制,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公权力运行全程透明,严格制衡,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定期梳理发布审核动态、市场培训等多种方式,科创板向市场明确发行上市条件、板块定位要求、具体审核标准、信息披露等事项,及时回应市场诉求,助力科创企业高效实现上市。

  坚持科创板姓“科”,优化个性化安排。科创板在并购重组条件及标准、股票发行价格、审核程序与时限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安排,强调标的资产应当符合科创板定位且具有协同效应;同时,进一步畅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精简优化发行条件、缩短审核及注册时限、建立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提高了融资的便利性。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80家次科创板公司推出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集约2655亿元。科创板还首创首发前股份询价转让制度,满足创新资本退出需求。共有41家科创板公司71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总成交额约373亿元。

  吸引高科技人才,培育高水平“研发军团”。四年来,科创板已汇聚起逾19万人的科研人才队伍,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近30%。与此同时,借助股权激励制度深度绑定人才,目前,共有334家科创公司推出462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为62%。超过九成公司选择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激励对象覆盖员工超7万人。

  四年来,科创板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枢纽功能。在科技部组织的56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36家科创板公司参与了其中22项。据统计,约六成科创板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相关领域推动实现进口替代,约三成科创板公司持续推出行业内具有首创性的技术或产品。

  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邱勇说,设立科创板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级的关键一招。下一步,上交所将继续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精准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综合服务体系,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严把上市入口关,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持续打造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设立科创板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国家战略布局,而试点注册制则是这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机制安排。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强调“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

  为了确保市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科创板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披露规则。今年2月,上交所修订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3月,上交所又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4号——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旨在进一步压实发行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主体责任和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

  一系列举措,为科创板发行人信息披露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在申请上市前需按照规定提交独立财务审计报告、核查证明等信息,并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第一、第三季度或者半年度公告,其中要求包括财务和其他绩效报告,以及企业股东变更、重大事项等信息。此外,对于股息分配等财务细节也有明确要求,企业需详细说明股息派发时间、比例、收益和资金来源等实现细节,有效防止了市场风险。

  加强对企业治理结构的监管和披露。为避免企业治理失范、违法违规行为等出现,科创板要求企业在公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等方面,同时提供独立董事意见、内部审计报告等过程记录,有效地推动了企业治理结构规范化。

  更加注重企业成长性和前景的披露。为帮助市场参与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科创板要求企业在招股书中注明主要业务和任何意外风险,并将未来的财务数据、市场份额和客户渗透等数据作出预测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精准的资料。

  为了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科创板还格外强调“五个清楚”,厘清落实相关各方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主体责任。

  发行人“讲清楚”,承担第一位主体责任,对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负责。

  中介机构“核清楚”,对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进行核查验证,承担好把关责任。

  审核机构“问清楚”,从投资者需求出发,从信息披露充分、一致、可理解的角度,进行公开化的审核问询,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保证信息披露的合规性,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投资者“想清楚”,在发行人充分披露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和风险后,自行判断是否要买卖企业发行的股票、以什么价格购买,购买之后要自担风险。

  监管机构和司法机关“查清楚”,对于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要求查清事实、严格执法、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科创板披露规则的引入,在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激励创新活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放管结合优化市场生态

  作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在顶层设计敲定、制度规则确定、经营主体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在监管工作中扶优限劣、体现导向,成为科创板建设中的一道必答题。

  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探路中国特色注册制。作为一种“发行审核制度”,注册制的核心就是证券监管机构仅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及对股票投资价值的判断留给市场来决定——这是实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机制安排。

  在试点过程中,科创板在处理“审与不审”“放与管”和“开与闭”等几组关系的长期实践中,为中国注册制找到了基础脚本和切实路径。由此,注册制改革三大原则——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也逐步从理念变为现实。

  “作为被审核对象,我们切身感受到注册制审核的‘严’与‘真’。”一家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董事长表示。

  “感受最深的是,2020年3月试点不到一年时,就如何认定企业科创属性,证监会和上交所及时发布了相关规则,我们正是对照规则进行了自评,打消了对科创属性的顾虑,拍板决定申报。”这位董事长说。

  实行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而是通过问询式、全公开、分行业、电子化方式审核,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确保审核公开、透明、可预期,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入口关”。

  在此过程中,审核问询突出重大性、针对性,提高问询精准度,增加对投资者价值判断相关问询,重点关注影响发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的重大问题,从而提高审核效率与审核透明度,增强审核过程和结果的可预期性。

  除了书面审核问询外,科创板发行审核综合运用多要素校验、现场督导、现场检查、投诉举报核查、监管执法等多种工具,压实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

  对违法违规“零容忍”,从源头守好质量关。科创板坚决贯彻“零容忍”方针,落实“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加大对违规中介机构直接处罚力度,形成监管威慑,推动其强化风控要求;探索构建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评价机制,督促保荐机构从“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从源头确保推荐企业的质量。

  通过审核问询、现场督导、自律监管等全链条监管,四年来,科创板审核注册环节共淘汰企业235家,淘汰率29.5%左右,有效减少企业“带病申报,抢跑占位”。

  上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建春直言,未来要持续优化市场生态建设,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上交所将继续履行好监管主责主业,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打击市场乱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在强监管与柔服务的合力推动下,一条中国特色注册制改革之路由此探明。一方面,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推进审核公开、透明、可预期。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现实国情,切实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今年6月表示,将围绕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投资端改革、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研究制定一揽子政策措施,增强系统集成效应,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入市创造更加有利的制度环境。

  可以预见,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科创板的引力、动力、活力、潜力将进一步被催生、被激发、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