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财富的真相——读《金钱心理学》

2023-09-04 09:02:4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译井

  《金钱心理学》
  (美)摩根·豪泽尔 著
  李青宗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后浪
  2023年6月出版

  在现代社会,对金钱的需要几乎贯穿人们一生。然而,对于同样的“财产增值”“财富积累”“财务自由”等目标,不同人群的看法和行为可能大相径庭。即使人们采取了类似的举措,也可能得到相去甚远的结果。这是因为金融现象受到每个个体和其他个体的相互作用,而每个人的金融行为也受到情绪、喜好、立场和很多意料外的因素影响。在风云变幻的金钱领域,有太多与我们的直觉相悖的现象,需要从心理和历史角度去理解。

  由此,《金钱心理学》的作者摩根·豪泽尔独辟蹊径,用生动的故事、简明的文字,分享了关于金钱的智慧见解,帮助我们了解人类面对金钱时的心理弱点和思维误区,透过复杂表象探寻亘古不变的财富真相,启发我们发展适合自己的金钱观,收获大道至简的幸福理财指南。

  保持谦逊:感恩运气而敬畏风险

  在有着纷繁万象的“名利场”,人们很容易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渺小,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付出与回报、能力与产出未必成正比。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的,在生活这场游戏中,除了我们,还有其他70亿人,同时还存在无数变量,每一个结果都受到个人努力之外的许多其他作用的影响。这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笼统地归纳为“运气”和“风险”。它们在每个人紧密相连的命运中编织着扑朔迷离的故事,特别在低发生率、高影响力的意外事件中,展现着强大的力量。作者指出,在商业、投资和金融领域,是尾事件——从几千甚至几百万个事件中脱颖而出的少数事件驱动着一切。对个人而言,那些在我们控制之外的意外因素,也可能比我们有意识的行为影响更大。

  关于“运气”和“风险”,人们当然早有认识,但是会有意或无意地在多数情况下将风险作为失败的理由,而不愿意将运气作为成功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运气和风险向来是一体两面,不能把某件事的结果,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百分百归于个人的努力和决策。许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刻,成败就在“天命”的一线之间。同样的,已经尘埃落定的结果,也没有表面看起来那样美好或糟糕。正如《道德经》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情的结果也许会被尾事件所左右,而这些尾事件完全可能是没有前例可参考的意外。

  那么,是不是“躺平”光荣,努力无用了呢?显然不是。意识到运气和风险的力量后,我们更应该打起精神,钻研普适性的模式,获取并实践有价值的经验,牢牢把握自己能够左右的因素,好在运气光顾时已全副武装,在风险来临时已建立好护城河。作者指出,每个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做好预案,留出即使预测错误也能从头再来的余地。这样的余地被称为安全边际或容错空间。例如,在计划的开支和将来可能需要的开支之间,用存款建立缓冲空间;又如,在投资中谨慎使用杠杆,以免把常规风险扩大到足以导致毁灭的程度。如查理·芒格所言,“可以热爱冒险,但要对输得精光深恶痛绝”。

  保持乐观:勉力生存而相信时间

  足够的容错空间将保护我们在投资道路上持续前进,不至于因为一次糟糕的投资和未能达成的财务目标而全盘崩溃,而复利的力量能让我们在不断的重复和积累中,获得时间的回报。复利是投资领域的常用词汇,我们很容易从公式上理解它。在复利的作用下,哪怕只有一点儿微小的努力,最终都可能产生超乎想象的结果。

  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往往忽视或忘记复利的力量。作者指出,这是因为复利不符合直觉,同时在普遍的心理感受上,相比乐观视角,人们也更容易受到悲观论调的吸引。这一方面源自演化进程中形成的,人类对威胁更快反应、对失去过度厌恶的本能。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进步总是发生得太慢,而挫折常常出现得太快,以致我们对二者的感知也不完全理性。

  由此,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校正心态,给予生活更多信心,相信道路曲折而前途总是光明。在财务实践中,则需要找到可以持续获得不错的收益并能长期重复的投资,然后耐心地坚持下去。知易行难,在投资理财乃至学业、事业等领域,坚持“长期主义”比想象中困难得多。首先,难在找到“难而正确的事情”;其次,难在日复一日的自律行为;最后,也是最大的难点,即不变的决心和恒心。事物总是在变化,每个人的性格、想法和目标也总是在变化,经年累月不改初衷地走下去,需要极大的定力。

  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把一成不变当作金科玉律,假如我们已经变成不同的自己,过去的目标或许已经不再合适,那么较好的办法便是在一开始,就避免极端的财务规划目标和路线,把未来后悔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这样力求均衡的策略同样适用于事业和人际关系,如适中的储蓄、适度的自由时间、适当的通勤时长、适量的家庭活动时间……即使我们的思想随着时间左右摇摆,均衡的计划总是更容易被每一个阶段的自己所接纳和坚持。

  保持冷静:坚守底线而从心所欲

  面对消费和理财,我们总是认为自己事事“深思熟虑”,而他人却有一些看似疯狂的举动。然而,没有人真的对钱失去理智,那些看似荒谬的做法,也许在当事人眼中恰恰是无比正确的。在极易受情感而非事实影响的金钱领域,很少有人简单地根据电子报表来做财务决策,实际上,我们都会将同样的信息纳入各自的“小宇宙”,在自己独特的认知框架中作出分析、判断和抉择。

  经济学家发现,人们一生中的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活经历,尤其是成年后的早期经历。在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基因彩票”和成长经历的作用,有时远大于智力、教育和工作阅历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金钱观,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最终塑造了我们的信仰和目标,决定了我们对未来的规划、预期和动机,并使我们对同样财务信息作出的不同反应。因此,面对自己的金钱观,一方面需要自觉地省察和分析,看是否需要校正;另一方面要在笃定路线之后,不要轻易地放弃。

  比如,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持续上行的股价引发周遭人群的谈论时,我们难免心痒难耐、跃跃欲试,忍不住就跟风从众、随波逐流。此时此刻,我们也许并非意志软弱,只是没有意识到,别人和我们看似处在同样的赛场,实际却拥有完全不同的金钱观、投资目标和投资条件。只有明确自己玩的是什么游戏,才能意识到自己跟其他人玩的游戏不一样,也才能找到自己的底线、坚持自己的路径,从而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当然,在绝对理性的标尺上,我们没有必要求全责备。作者善解人意地指出,在处理涉及各种感情因素并会影响自身和家庭的复杂问题时,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无论坚持初始想法、持续修正计划,还是跟随他人脚步,最佳的投资方案是能让我们晚上睡得安稳的方案。它在理论层面不一定完美,却合乎情理而更容易被坚持,从而能够通过时间的力量提高成功的概率。

  保持舒展:习惯克制而步向自由

  在讲述了关于投资理财的洞见之后,作者笔锋一转,指出财富积累与收入或投资回报率关系不大,而与储蓄率关系很大,致富的方式有千万种,守富的方式却只有保持节俭和谨小慎微。

  如何保持节俭?富有的前提是克制。作者指出豪车悖论和消费主义的存在,常常诱导人们追求并不重要的东西。攀比就像一场没有人能打赢的战役,取胜的唯一办法是不要加入。获得幸福的秘诀是控制欲望,越是能减少虚荣、返璞归真,就越能守护好来之不易的财富,拥有更多灵活度和成长空间。

  如何谨小慎微?成功的前提是“生存”。在经济、市场和个人职业生涯中,意外不时会出现,当事态朝正确方向发展时,要保持谦逊;当事态朝错误方向发展时,要心怀谅解或同情。同时,要始终留出足够大的安全边际,如保持节约的预算、有弹性的思维、宽松的时间安排,能够尽可能地让计划经受住现实考验,也尽可能地让自己能决定的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

  保持节俭和谨小慎微,也是一种清醒的智慧。例如,投资的成功需要经历恐惧、怀疑、不确定感和悔恨的折磨,侥幸的顺利会让人误以为歧路可通,但却走向滑铁卢。只有心怀感恩和敬畏,才能带着有节制的欲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追求,内心平静地生活。

  财务方面的成功是一种软技能,怎么做比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无论是否了解复杂的投资技巧,只要稳住自己,保持谦逊、乐观、冷静和舒展,以让自己睡得踏实的方式处理与金钱的关系,假以时日,我们终将感受到拥有时间和选择的自由,获得“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的心境,实现长久的富足与幸福。